《回味唐朝——那个帝国,那些往事》
第28节

作者: 湖畔非淩烟
收藏本书TXT下载
  所以找着突破口的李渊,不会在和河东城硬碰硬,他知道硬碰硬的结果,多是两败俱伤。
  他更知道,自己现在不能受伤。
  于是在河东城下转悠一圈后,李渊开了一个会,做出了一个决定。
  会议上主要讨论未来发展方向问题,外加个人攻击(这个在正在创业的团队中比较少见,多是在创业成功后,才会发生这种情况,而且一般人还不够格,只有大股东才有资格)。
  对于未来发展方向,其实只有两个方向,毕竟都打到这了,你让大军再撤回太原也不现实。

  第一个方向,攻打河东城(今山西省永济市);第二个方向,不攻打河东城。
  裴寂先生支持第一个方向,理由是:“现在不拔掉这颗钉子,自己进关后,肯定是个祸害,保不准那天就在后面捅自己一刀”。
  似乎说的也有道理。
  李世民青年坚持第二个方向,理由是:“河东坚城,守将屈突通彪悍,不容易攻下,而且要进入关中并不是一定要打河东,最重要的是,兵贵神速,现在时间就是金钱(说不准什么时候隋朝的援军就来了),如果我们被托在河东城下一天,就多一分危险”。
  于是,早有主意的李渊做了这样的决定,命令一部分将领率军包围河东城,以起到牵制屈突通的作用。自己亲率一部分人渡过黄河,直入关中。

  李渊之所以有这样的安排,是由于永丰仓——进入关中的通道,还没有落入自己的手中,如果自己贸然把大军全部渡过黄河,自己一旦失败,屈突通再截住自己的后路,自己就将陷入死无葬身之地的境地。
  没多久,在李渊渡河之前,华阴令李孝常以永丰仓向李渊投降,当然永丰仓那些可以吃上几年的粮食也落入了李渊的口袋。其后得到消息的关中诸位郡守,县令,黑社会老大纷纷向李渊投降。
  李孝常的举动,不仅让李渊集团兵不血刃的取得了永丰仓,而且使李渊很顺利的进入了关中,基本上没有怎么打仗,一路上是受降、受降、再受降。
  就像天上突然掉了个馅饼,砸到李渊的头上。
  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恨,也没有无缘无故的爱,那么李孝常为什么要这么做呢?
  原因并不难,因为李渊和李孝常都姓李,你猜对了,他们有亲戚,李孝常是李渊的堂弟。

  李孝常并不傻,他知道跟着隋朝干,顶多能得到一个忠臣的名号,还得把命搭上,要是跟着堂哥干,毕竟都是一个老祖宗,怎么也得照顾照顾啊。后来的李渊果然没有让李孝常失望,眼睛都不眨一下的封李孝常为王。
  有些史学家说,隋朝官员百姓纷纷向李渊投降的行为,说明关中百姓迫切希望来一个有影响力的人物带领他们推翻隋朝。
  我认为有一定的道理。
  毕竟李渊的起兵就是赶上了隋末的乱世,那时杨广昏庸无道,荒淫无耻,百姓揭竿而起。正所谓隋失其鹿,天下共逐之。
  日期:2012-05-19 07:54:10

  李渊率领大军,没有经过激烈的战争,进入了关中,胜利来的太容易,李渊都有点不敢相信。
  李渊进入永丰仓,开仓赈济灾民,于是归附李渊的人越来越多。
  看起来当地的老百姓还是很欢迎他来的,每天来归附他的人就像在集市上一样多。其实并不是他们有多么的喜欢李渊,他们所以来投奔李渊是因为李渊能够让他们吃饱饭。
  在乱世,老百姓们很容易满足,要是现在,你给要饭的一个馒头,他都不一定能吃,那时要是哪个掌权的人能够让老百姓吃饱饭,他的支持率就不能差到哪里去。
  事实上,李渊的那个留下一部分人围攻河东城的命令并没有多大的价值,在他进入关中后,那只军队也随之进了关中,因为要想牵制屈突通没必要一定要在河东城外,在永丰仓一样可以。
  于是李渊命令李建成、刘文静、王长谐等诸军驻扎在永丰仓,防备屈突通。
  将刘文静、李建成放在这里足见李渊对屈突通的重视,他相信屈突通绝对不会坐等着自己攻入长安,在自己进入长安前,屈突通一定会采取军事行动、

  后来事情的发展,证明李渊是正确的,他让刘文静守在这里更是正确的,就在永丰仓,刘文静又建立了他的第三个功劳。
  不论屈突通多么的厉害,他都是不是刘文静的对手,因为他们根本不属于一个水平。做个比喻,如果刘文静是韩信,屈突通最多算个章邯。
  正如李渊所料,听见李渊集团进入了关中,屈突通就坐不住了,他知道这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李渊离攻破长安越来越近了,如果让李渊攻破了长安,自己就是一个千古罪人,因为杨广在临行前嘱咐过他,让他守住长安。
  事情已经到了这个份上,屈突通也知道凭他一个人很难改变什么,但是有些事明知失败也要去做。

  屈突通援救长安就是这样的一件事,他知道自己取得胜利的机会微乎其微,因为只凭李渊一个人,还好对付,困难的是,现在老天的天平明显歪了。老天不在护佑隋朝,他已经对杨广非常失望,打算抛弃杨广。
  明知一件事会失败还要硬着头皮去做,是不是很悲哀?
  是的,屈突通现在就很悲哀。
  但是他不能不这样做,在一个很昏暗的夜晚,他说出了他这样做的原因:“我侍奉过两位皇上(杨坚和杨广),他们对我都不薄,我不能辜负他们。”
  于是他率领命令尧君素担任河东通守,驻守河东城,自己和桑显和率领军队,援救长安。

  在永丰仓,屈突通遇见了刘文静,屈突通要过去,刘文静不让过,一定要收保护费,保护费还比较重,那就是投降,投降还有可能考虑考虑让你过,不投降肯定不能过。
  屈突通的态度很坚决,就是一定要过,刘文静的态度也同样坚决,不投降,说破大天也不能让过。
  和平解决问题的幻想破灭了,屈突通决定武力闯关。刘文静也不是那么好欺负的,而且这哥们还阴的很。
  在永丰仓外,他们打了一架,结果是屈突通失败。
  幸好当时的潼关还在隋朝的手中,屈突通打算去潼关休养一下生息。这时传来了一个不好的消息,潼关守将刘纲吃了败仗,被王长谐夺走了潼关城南的大营。
  屈突通这回知道了刘文静到底有多么的阴,你这是要把我往死里整啊。
  关键时刻,屈突通开发了思维,没有被这个问题难住,既然你不让我去潼关,我偏偏就要去,于是屈突通在潼关城北大营扎下了脚。用意很明显,你刘文静别给我留什么空子,即使是一个小小的蚂蚁洞,我也要转过去。

  刘文静当然也看出来了屈突通的用意,他所采取的行动就是不动,以不变应万变。
  于是二人就在这抗上了,看谁能抗过谁。
  日期:2012-05-19 12:39:09
  事实证明,读书人在那种比耐性的活动中,总是占有优势。
  因为刘文静饱读诗书,所以他赢了。

  双方相持一个多月,在这一个多月里,虽然周围的空气都很紧张,但是始终没有发生什么大事,双方都是一直很安静渡过。
  突然屈突通打破了这份安静,他实在等不了,因为他听说,李渊已经攻入了长安。在这关键的时刻自己再不做点什么,实在有愧于待自己不薄的两位皇帝。
  屈突通命令桑显和趁夜袭击刘文静大营,上天真的要抛弃隋朝了,这样一个看似完美的计划,而且刘文静也没有什么准备。结果却是桑显和大败,只有他一个人骑着马逃了回去,其他的将士全部被俘虏。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