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味唐朝——那个帝国,那些往事》
第25节作者:
湖畔非淩烟 只有像李世民那样的少年人,才容易冲动。很显然,李渊已不再年轻,无情的岁月吹白了他的发鬓,他经历了很多,失去了很多,童年丧父,中年丧妻,在官场摸爬滚打几十年,同时也使他更加具有智慧。
只有经过实践与思考得来的智慧,才是管用的智慧。
“纸上得来终觉浅,觉知此事要躬行”,朱熹如是说。
也许后来的李世民比李渊更有能力,但是现在的李世民只是在他父亲的肩膀下学习成长。
太原首义李世民是起了一定的作用,注意不是主要作用,这一点要知道。
在经历了后来的那场巨大失败后,李世民在军事上才由成长变为成熟。至于政治上的成熟,要归功于他的好哥哥和好弟弟。
我们有理由相信,在后来李建成与李世民的交锋中,不仅是李世民逐渐走向政治的成熟,李建成也慢慢走向政治的成熟。
兄弟两一同成长,却只能有一个人活下去,这是一种悲哀。
一种权利与利益的悲哀。
胜负的关键在于最后一刻谁先下手。
先下手为强,后下手遭殃,这句话有道理。
到底谁对谁错?
我说不清。
我只说,权利的斗争可以用道德的观点来评价,但不能只有道德的观点来评价。
说的有点多,有点hold不住了。
日期:2012-05-14 22:16:07
我想说,起兵反隋已经成了那个时代天下大势的一部分,李渊作为隋朝的皇亲国戚(杨广的表哥)准备充分后起兵,不打反隋旗号。在那样的历史背景下,李渊占了天时。
上面说过,一旦李渊大军进入关中,他们便占据了地利。
下面说人和。
李渊占据了天时,即将占据地利,也占据人和。
为什么说李渊占据人和呢?
第一,在李渊起兵前有很多人劝说李渊起兵,说明李渊的起兵是符合人心,是有支持者的。
第二,在李渊进兵关中的过程中,不断有义军和隋朝官员向李渊投降。
第三,李渊集团内部同心同德,虽然大家都抱着投机的目的,能看出来他们对李渊很有信心,他们相信李渊一定能够带给他们想要的荣华富贵。
李渊拿出你的勇气,向前冲吧,很多人都在看着你呢,胜利是属于你的。前提是无论遇见多么大磨难,无论前途都么的坎坷,你都不要回头。
好马不吃回头草,有的人,一辈子也不能走回头路。
李渊以前不是这种人,现在他变成了这种人。
因为回头就意味着——死亡。
很残酷,是吗?
是的。
但是,要想看到人生的瑰丽,要想看到人生中别人看不到的风景,就得放弃一些东西,就得忍受一些东西,包括时时刻刻死亡的威胁,包括没有回头路。
有的人,不是人。
他们似乎超越了人。
日期:2012-05-15 10:41:09
七月八日,李渊抵达西河郡,慰劳隋朝的官员和百姓,赈济那些穷苦的人民。李渊这一笼络人心的做法,果然收到了好的效果。
下一站——霍邑,霍邑没有西河郡那么简单,有政府正规军驻守,守将宋老生,精兵二万。
宋老生这个人不需要过多了解,他只是个跑龙套的角色。
七月十四日,李渊驻军贾胡堡(今陕西省汾西东),贾胡堡位于霍邑西北,距霍邑五十里,傍山临汾水,是个险要之地。
李渊估计宋老生会在这里依险据守,但出乎意料,结果令李渊很失望,宋老生并没有李渊想的那样聪明。贾胡堡不仅没有大军驻扎防守,连一个侦察兵李渊都没有看到,李渊大军顺利通过贾胡堡,逼近霍邑。
对手竟然是这个水平的,李渊很有信心一举攻破霍邑。
但这只是他的一个美好的愿景,很快老天告诉他,他的这个愿景不能够很快的实现,要等一段时间(半个月)。
老天似乎要考验一下李渊的信心和决心,下起了连绵大雨,一发不可收拾,老天爷看来是只管下不管停的。
眼瞅着军粮一天比一天少,李渊想要是这么拖下去,自己不被宋老生打死,也得在这饿死。于是他命令沈叔安回太原运粮,以解燃眉之急。
屋漏偏逢连夜雨,刘文静出使突厥没有回来,粮食也没有运到,这时传来了一个更加要命的消息,刘武周联合突厥进攻太原。
粮食没了,还可以再运,要是老窝被人家给端了,那可是得不偿失。
李渊连忙召开军事会议,会议上出现了两种意见。
一种意见以裴寂为代表,主张撤军会太原。
理由有四点:一,宋老生不容易被打败;二刘武周奸诈,突厥贪婪,有很大的可能性干出袭击太原的事来;三,义军的家属都在太原,太原是咱们的根本,所以应该回救太原;四,大军粮草将尽。
日期:2012-5-15 10:45:00
另一种意见以李建成、李世民为代表,主张不撤兵。
理由也有四点:一,现在遍地都是庄稼,怎么能说没有粮食呢(非常时期采取非常手段,那就是抢)?;二,宋老生轻率急躁,一战就可以擒获;三,刘武周与突厥外表上和和气气,内心里互相猜忌;四,我们是要攻入长安的,怎么能因为一点小挫折就班师呢?
双方说的都很有道理,把皮球又踢给了李渊,关键时刻还得领导拿主意。李渊思索了一会,决定不撤兵。
李渊之所以做出这样的决定,不是在赌。
不是赌刘武周和突厥不敢攻打太原(如果那样的话,李渊就不是李渊了,是算命先生),而是经过仔细认真的分析后,认定太原没有危险。
事实证明,裴寂的主意是听不得的,我就弄不明白了,这哥们总出馊主意,还怎么那么乐意出主意。应该是,他自认为自己的想法是对的吧。
总的作战方针制定了,剩下的也就好办了。就是一个字——等。
等老天爷哪天心情好,自己早上起来睁开眼睛,听不见外面有下雨的声音。
等沈叔安早点把粮草运来。
没有等多久,李渊等的东西就来了。
七月二十八日,沈叔安回来了,当然还有足够的粮草。
八月一号,在连续下了半个多月的大雨后,玉皇大帝终于命令雨神收工。也意味着对于李渊同学的第一场考核。李渊同学得了满分。
他要是回太原,所得的分数肯定是零分。
没有商量,不是满分,就是零分。
雨停了,天晴了,到李渊大展拳脚的时候了,已经憋了半个多月的唐军,就像从山上下来的猛虎一样,斗志昂扬。
李渊认为凭借这支军队,自己足以横行天下。
雨过天晴,人的心情总是变得很好,心情好也就更加有信心。认为天下的事没有什么能够难倒自己的。
日期:2012-05-15 22:28:08
八月二日,李渊命全军在太阳下暴晒铠甲、武器、衣服和装备。此时的宋老生不知道在干什么?估计也就是幻想着李渊大军久攻不下霍邑后,黯然退兵。
八月三日,一切准备就绪,李渊将要采取军事行动。
天刚亮,李渊率领骑兵沿着东南山麓小路,直驱霍邑城下。到城东五六里处停下,等待后续的步兵主力。
李渊最担心的是宋老生闭门守城,以致旷日持久,贻误战机。
于是李渊命令李建成、李世民各率数十骑近城观察地形,扬鞭挥舞,比比划划,像要包围城池,同时又不失时机的骂了一通宋老生。
估计也不会是什么好话,宋老生果然被激怒,率领士兵出城迎战。
宋老生刚出城,李建成、李世民就帅军向后撤。宋老生心想,你两小子刚骂完我,就想走,天下间那有那么好的事,看我追上你,不剁死你们。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