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味唐朝——那个帝国,那些往事》
第17节作者:
湖畔非淩烟 日期:2012-04-30 15:42:14
毫无疑问,李渊就是这样的一位英雄。
打完了毋端儿,李渊的活就一直没断过,杨广又命令他和马邑太守刘仁恭打突厥。
打就打呗,请让你领人家工资呢。
要知道,当时的突厥可是非常的嚣张,一年前,刚把杨广围在雁门,差点就没出来。突厥就是个钉子,谁碰谁出血。
什么活都好干,就打突厥这个活不好干,还偏偏是这个活。
李渊也知道,这件事非常棘手,上头让打,不能不打;打又没有必胜的把握,这可真是难为人。关键时刻李渊的智慧又一次显现出来。
既然不打不行,那我就耗,看谁能耗过谁。对上面也有个交代不是我不打,是没有好的机会,等有好的机会了再打。上头一听也没有办法,总不能明知是败仗,也让李渊打吧。
耗,也是要有技术含量的,并不是怎么耗都行的。
具体做法是,将部队开到边境,不主动找突厥主力决战,同时,遇见突厥部队也不躲。有人问了:那不是还得打起来吗?
不会的,决对不会。
不是我有信心,而是李渊有信心。
问题的关键在于,李渊的部队虽然都是汉人,但是让他们都穿上突厥的衣服,突厥也不会发现有什么不对的。因为突厥人的智力水平实在不敢恭维,想和当时的顶级政治家李渊斗,他们实在还不是一个档次。
在边境上突然看见了这么一群人,突厥人有些蒙圈了,这是些什么人呀?和我穿着同样的衣服,难道是我远房的亲属,一阵啥琢磨,也不敢对李渊下手。
李渊不仅让部队都穿上突厥的衣服,什么饮食起居了,什么生活习性了,都学突厥人,没事就带着部队出去打猎。
时间长了,突厥越来越相信,这些人和自己是一家子,因为不只是穿的一样,吃的一样,住的也一样。
突厥人的思维有时很简单,既然是一家子,就交个朋友吧,交上了朋友,突厥人就更加不会防备李渊了。
这正是李渊想要的结果,现在也正是他出手的时候。
二话不说,连个招呼都没打一声,李渊率领部队就直接冲入了突厥人的营地,一阵乱砍,突厥人一下子就被打蒙了,无力抵抗,啥都不要了,穿上裤子就开溜啊(有可能裤子都没穿)。
突厥人被打惨了,最高兴的不是李渊,因为看到天下大乱,李渊的境界提升了,他想要的已经不只是一场无足轻重的战争的胜利,他想要更高、更大、更远的东西。虽然这个东西现在离他很远,但是他相信经过他不懈的努力,他会得到他想要的东西的。
最高兴的是杨广,他越看李渊越像了人才,打黑社会别人都败了,他能打赢;打突厥,杨广都没信心,他能打赢;这不是人才是什么吗?
杨广是这样想的,人才就得重用,立功了就得升官,况且他还是我的表哥,别人都不可靠,只有亲戚最可靠。于是决定了把太原交个李渊。
杨广一生中做过无数次错的决定,这次是他错的最严重的一次,严重到,他阴差阳错的为李渊建立唐朝立了第一功。
事实向他证明,亲戚有时候更加不可靠。
杨广的脑袋现在已经糊涂了,可是李渊不糊涂,他知道,他等的东西来了。
日期:2012-05-02 22:16:50
大业十三年(617年),杨广任命李渊为太原留守。
李渊的皇帝之路,自此开始。
李渊是一个有着政治敏感度的人,他知道这一任命意味着什么,他所等的那个东西——时机来了。
李渊当是的爵位是唐国公,唐晋本来是一家,晋的老窝在太原,唐的老窝也是太原。所以李渊在接到这一任命后高兴的说:“我封为唐,太原就是我的家,我现在终于回家了。”回到太原的李渊如虎入深山,龙进大海。
想要的就自己去争取,否则没人给你送上来——李渊明白这个道理。所以他没有等杨广亲手把皇位送给他,他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
他本人礼贤下士,从来不摆架子,对属下,对下级,对官员,对百姓,都是如此,因此不只是官员们夸奖他,百姓们也赞扬他。这叫得人心。
李渊本人还有一个本事,就是看见了一个人一次,一辈子都不会忘记,这种人的人际关系是可以混的非常好的。
同时他还让长子李建成和次子李世民,分别在家乡河东和太原网络人才,结交豪杰。
无论在什么时候,想干事情,人才都是最宝贵的,经过李渊父子的不懈努力,在他们周围聚集了一大批人才。
有两个人最主要,这两个人可以说是李渊的福星。在以后那场惊天动地的创业活动中起了相当关键的作用。并且他们的作用是没有人可以替代的。
一个叫裴寂,一个叫刘文静。两个人很早就认识,交情很深,关系很铁,是那种没事就住在一起的哥们。当时天下大乱,盗贼蜂拥而起,烽火不断。裴寂看到这样的情景感慨颇多,对刘文静说:“天下这样乱,我们这些普通人怎么活呀,说不上那天就得被乱军砍死,就算砍不死,也得被抓去当兵,然后战死。”他这番话虽然有点悲哀,但这是当时的现实。
刘文静要比裴寂乐观的多,自信的多,笑着说:“这种世事,不正是英雄得已建功立业的时候吗?何必惆怅呢?我和你在一起,通力合作,互不相欺,不可能一直没有做为。”
乱世出英雄这句话是对的。
刘文静所说的话也就是对的。但是还有下半句,他没说,要是二人相互猜疑,会怎么样?
答案是只有一个能够后下去。
后来二人真的互相猜忌了,所以裴寂活了下去。
之所以裴寂会活下去,不是他有多么的聪明,刘文静多么的愚蠢;也不是裴寂的功劳大于刘文静。而是在于一个人,这个人叫李渊。
这些都是以后的事了,现在他们的任务不是想怎么勾心斗角,而是想怎么使自己在这个乱世活下去。当然了,活下去只是他们的基本愿望,他们还想活的更好。
直到李渊的到来,他们认为跟着这个人干,自己以后能够实现自己的理想,自己以后可以长享福贵。
因此,李渊并不算主动的找到他们,他们也并不算主动的投靠了李渊。从此他们结成了一个政治联盟。李渊保证让他们好好的活下去,让他们当大官;他们帮助李渊当上皇帝。
只有各有所用,各取所需,政治联盟才会得已建立。
这句话是对的。
无论表面的话说的多么的冠冕堂皇,只有利益才是这一切的核心。
日期:2012-05-02 22:17:58
大业十三年(617年),杨广任命李渊为太原留守。
李渊的皇帝之路,自此开始。
李渊是一个有着政治敏感度的人,他知道这一任命意味着什么,他所等的那个东西——时机来了。
李渊当是的爵位是唐国公,唐晋本来是一家,晋的老窝在太原,唐的老窝也是太原。所以李渊在接到这一任命后高兴的说:“我封为唐,太原就是我的家,我现在终于回家了。”回到太原的李渊如虎入深山,龙进大海。
想要的就自己去争取,否则没人给你送上来——李渊明白这个道理。所以他没有等杨广亲手把皇位送给他,他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