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味唐朝——那个帝国,那些往事》
第13节

作者: 湖畔非淩烟
收藏本书TXT下载
  都帮助老爹统一全国,这方面李世民的功绩要强于杨广。
  杨广挤走大哥,被立为皇太子。(手段不正当,即位前杀死大哥)
  李世民干掉大哥,被立为皇太子。(手段不正当)
  杨广和杨勇同母所生。
  李世民和李建成同母所生。
  杨广是隋朝的第二任皇帝。
  李世民是唐朝的第二任皇帝。

  二人都曾立志匡扶天下,力挽狂澜,不同的是李世民成功了,杨广失败了。
  看到这些我无语了,历史原来是这个样子的。这个样子是什么样子,我说不清。这话虽然很欠揍,但我只能这么说,说多了就有点误人子弟的嫌疑了。
  做为杨坚的第二个儿子,杨广很幸运,是他继承了父亲的皇位,当上了皇帝。杨广知道这是他努力的结果。
  后来的李世民难道不是吗?
  后来的武则天难道不是吗?
  后来的朱元璋难道不是吗?

  同样做为历史的强人,他们共同了证明了一个真理——想要的就自己去争取,否则没有给你送上来。
  杨广用很不正当的手段挤走了杨勇,自己当了皇太子。杨坚死后,杨广杀了杨勇,顺利继位,当上了皇帝。
  有人说是杨广杀死了杨坚。
  要我说,这并不重要,权利斗争总是要流血的。
  如果真是杨广杀死杨坚,当时也只是两种情况,要么杨坚杀死杨广,要么杨广杀死杨坚,没有第三种可能了。
  父子俩弄到你死我活的地步,很残酷,是吗?很残忍,是吗?

  告诉人,在中国的历史上,曾经上演过很多次,子杀其父,弟杀其兄的事情。他们会这样做都是为了一个共同的目的——权利。
  千百年来,杨广一直做为反面的典型,在史书上被骂,在戏剧上被骂,在野史上被骂,在民间更是被人骂的狗血喷头。他俨然成为了昏君和暴君的代名词。
  那么在历史上杨广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隋书?炀帝本纪》中记载杨广“美姿仪,少聪慧,高祖及后于诸子中特所钟爱。”《隋书》修于唐代贞观(唐太宗李世民的年号)年间,距离隋朝比较近,做为杨广的仇人,李世民是不会对杨广有溢美之词的,因此《隋书》上所记载的杨广的坏事不一定可信,反之,所记载的关于杨广的好事应该是可信的。
  这句话翻译过来,就是杨广小时候长的很可爱,聪明伶俐,他的父亲和母亲都比较喜欢他,对他的喜爱超过了他的其他兄弟。

  大家都知道,小孩子一般小时候长的可爱,长大了也一定帅气,杨广在当时就是一个帅哥,形象非常好。用现在的眼光看,形象好的人,一般可以吸引人的眼球,给人一个比较好的第一印象。也通常比较招人喜欢。杨广就是这样的一个人。
  十三岁在当代正是打游戏、玩篮球、上初中、被父母逼着上各种辅导班的年龄。但是那时的杨广却不是这样的,他比大多数同龄人要早熟的多。
  杨广十三岁的时候,他的父亲杨坚建立了隋朝,当上了皇帝,他的大哥杨勇被封为皇太子,他被封为晋王。史书上是这样写他十三岁的时候的“上好学,善属文,沉深严重,朝野瞩望。”“上”是臣下对杨广的尊称,指的是杨广。这句话的意思是杨广喜欢学习,当时的学习主要是指读书,很擅长写文章,就是文笔非常好。性格成熟严谨稳重,朝野上下的大臣都看好他,认为他日后必成大器。

  十三岁的少年放到当今的这个时代,能够谢一手好的文章,绝对是个才子,混得好的话,倒可以成为郭敬明,韩寒之类的人物。在当时杨广也的确是个才子。
  这几句话给了杨广很高的评价,我们在接着往下看这几件事都是正史记载的,可以进一步的说明杨广是一个大有作为的青年。
  日期:2012-04-22 20:29:07
  相面在古代一直很流行,究其原因,是因为古人在科学哲学方面没有现在这么高的认识。并且这面还不是人人都能相的了的,你随便瞎说,事实证明,那事不行的。必须得名人相,那才有说服力。曹操就曾参加过类似的活动,许劭说他“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他一听,还非常高兴。
  杨坚也曾相过面,在他没有当皇帝之前,一个相士给他相了一面,得出一个结论:“公当富有四海。”意思是你杨坚祖坟上冒狼烟了(当官了,是因为祖坟上冒青烟了,当皇上了冒青烟都显着小气,只能冒狼烟了),能够取得天下,“四海”即天下也,能够当皇上,这个相士叫来和(在《隋书》上有传)。
  后来杨坚真的当上皇帝了,感觉来和算的实在太准了,真人神了,又把来和叫来,让来和给他的儿子们相面,来和把杨广兄弟五人都看了一遍,得出一个结论:“晋王眉上双骨隆起,贵不可言”。晋王就是杨广,这个相士和许劭比实在太没有内涵了,就这么一句话,说完,拍拍屁股走人,也太不负责任了,不解释解释什么意思。杨坚还在那糊涂着呢,这话啥意思呀?难道老二比老大更适合当皇帝。杨坚一顿瞎琢磨,最后说出五个字——顺其自然吧。

  历朝历代的皇帝,尤其是那些有功业,有成就的帝王,除了自己一辈子生命不止,奋斗不息外,还特别注重对后代子孙的教导。但是往往事与愿违,“龙生九子,九子各不同”能够称得上贤明的子孙,少之又少,以这种眼光看,帝王之家实在不如百姓之家。
  杨坚是一个有功业,有成就的开国皇帝,而且自我感觉非常良好。所以他对儿子们非常的关注,“望子成龙”这个词语,对老百姓很适用,对于皇帝也很适用。
  一次杨坚到杨广的府上串门,父子俩聊聊天,唠唠家常,好久不见了,联络联络感情。爸爸看看儿子有没有什么进步,儿子看看爸爸有没有生病。茶也喝过了,饭也吃完了,杨坚还是不走,杨广有点弄不明白了,这老爷子想干啥呀?憋了好半天,杨坚说了句:“咱们唱唱歌吧。”杨广明白了,老爷子想弄了家庭版的KTV。杨广拿来乐器,杨坚一看就知道KTV唱不了了,因为乐器上的弦都已经断了,上面还蒙了一层很厚的灰,一看就明白,肯定是很久没有用了。虽然扫了老爷子的兴,但是杨坚一点也不生气,反而很高兴。史书上是这样记载杨坚的表现的“以为不好声色,善之。”意思是杨坚认为杨广没有美女和音乐的爱好,这是个乖孩子呀!

  在史书上后面还有一句话,非常的重要:“上尤自矫饰,当时称为仁孝。”后面半句很好理解,当时的人都称赞杨广仁义、孝顺的品德,前半句就比较严重了,“上”是指杨广,“尤自矫饰”这四个字一下子就把杨广写成了从小就很奸诈的人。
  我们来看看这四个字“尤自矫饰”,“矫”是假装,“饰”是遮掩,这四个字的意思是一个善于扬长避短,善于表现自己好的一面和遮掩自己不好的一面。
  这四个字往这里一放,杨广就活生生的成为了一个奸诈小人。史书上所记载的所有关于杨广的好事,也都黯然失色,因为无论什么事都可以说是杨广假装的,是有意为之的,并不是他的本性。
  我不得不佩服史家的狠毒。
  我个人认为杨广在历史上并不是一个这样的人。对于原因,我会进行更深入的分析。
  之所以史书上会这样写,是因为那句世界上所有人都知道的真理——历史是由胜利者来书写的。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