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味唐朝——那个帝国,那些往事》
第6节作者:
湖畔非淩烟 乙支文德不紧不慢的说:“请大王屏退左右,此事事关机密,我要单独与大王详谈。”
“乙支文德图谋不轨,他这是想借记杀了大王,拿着大王的头颅向隋朝请功,大王不要上了他的当啊。”一个平时想事很多的大臣哭着说。
“是个大王,要不先杀了乙支文德,然后我们向隋朝投降。”乙支文德平时的仇人想要趁机除掉他。
“下去,都下去。”看来高元同学关键时刻还是有些魄力的。
众大臣都退了下去,现在只剩下高元和乙支文德两个人。
高元同学的气已经消了八九分,他感觉眼前这个老头子能够挽救自己的国家。如果这个老头子也没有办法,那就没有人有办法了。如果那样的话,只剩下一条路——投降。
高元从心里是不愿意投降的。语气温和的说:“乙支大人,有什么话尽管说吧。”
“要不再等等。”
高元同学没有听明白:“等什么?”
“等等在投降。”
高元同学非常吃惊:“你说什么?”
说来说去,还是说回到投降上了,高元心想,你瞅我这命。
史书记载,他们谈了很久,后来他们谈了什么,我就不知道了。
以后高元同学再没有提过投降的事,乙支文德更加不会提,倒是把大臣们都弄蒙了,昨天还说投降来着,今天怎么突然就变卦了。难道乙支文德真的有退兵的办法?
看着前方的战报一次次的传来,乙支文德很镇定,高元同学也装作很镇定。
难道他们真的在等着什么吗?
等什么呢?
投降吗?
日期:2012-04-13 20:38:26
争着拍马屁。
三月十四日,大军抵达辽河西岸,在河畔构筑庞大阵地。高句丽军在辽河东岸据守,杨广的东征军不能渡过。
于是,杨广同学命令国务院工程部长(工部尚书)宇文恺在辽河西岸建造三座浮桥,建好了,向东移动,有可能是宇文恺偷工减料,使得桥身太短,还有一丈多的差距,不能够到达东岸。
就在这个时候,高句丽军涌到,东征军逼不得已纷纷跳水接战,高句丽军在高岸上俯身拦击,占据了地形优势,东征军无法登岸,大量死亡。麦铁杖、钱士雄、孟叉等将领战死。杨广同学下令撤退,将浮桥拉回西岸。
大风大浪见多了的杨广同学,对于这么点小挫折根本没放在心上。命令少府监何稠把浮桥加长(估计宇文恺老兄被杨广同学处分了),何稠同志办事能力还挺强,花两天时间出色的完成了任务。大军渡过辽河,在东岸和高句丽军会战,结果可以想到,高句丽棒子军大败,东征军一直打到辽东城下,并且包围了辽东城。
辽东城内的高句丽守军几次出城交战,都被征东军打败。
这时形式一片大好,攻破辽东城指日可待。
杨广同学好显摆的毛病又犯了,一面让将士攻城,一面在大营里宴请外宾,招待西突厥可汗和高昌国主。
西突厥和高昌是隋王朝的小弟,这二位也都是杨广同学的小弟。知道老大的脾气,不只是找他们吃顿饭那么简单,主要是向他们显摆,以前是显摆老大家多么的有钱(杨广同学动不动就挥金似土),现在是显摆老大家的实力是多么的强。
一句话,别惹我,听我话,给你肉吃,不听话,就让你吃棒子。
这二位都是聪明人,老大请吃饭,自己不说点什么,老大是会生气的。
“老大就是老大,军队都比咱那整齐,一百多万人走路一个声,别人谁他也做不到,只有老大能做到。”西突厥可汗谄媚的说,俗称拍马屁。
“真没想到高句丽还真敢和老大作对,灭了他们国家那是活该,就老大这支军队,比当年打败项羽的刘邦的军队都强。”见西突厥可汗先拍了马屁,高昌国主赶紧说,心中暗骂西突厥可汗,“你小子嘴还真他妈快,险些老子就被你给比下去了。”
西突厥可汗怎么想都感觉高昌国主比自己说的好,不甘示弱的说:“什么秦始皇,什么汉高祖,什么汉武帝都不如咱们老大,咱老大就是千古一帝。”西突厥可汗感觉自己说的非常好,面上满是沾沾自喜色深色,斜着眼睛瞅高昌国主,意思是,我看你还有什么说的。
高昌国主暗骂,这个孙子,真不是人,好话都让他说了,我说啥呀。看见杨广老大眯着眼睛正听在兴头上,好像还是很受用的样子。心想:“我要是不说点什么,老大一生气,再给我一顿棒子,我可没高元那么虎,和杨广对着干,不就是拍马屁吗吗?还能难倒我。”憋了半天,高昌国主说:“这回咱可不能让高元投降,让他知道知道和老大作对的下场。”
杨广睁开眼睛,刚要说些什么,工部尚书宇文恺进账报告,“禀告陛下,辽东城内高句丽守将请降,是否准降。”
“我不是说过了吗?我们这次来不是建功立业、寻求美名的,是为了宣扬我泱泱大国的风范。不准降,岂不是显着我们小气了,准降。”杨广同学有些不高兴了。
宇文恺:“是。”退出帐外。
日期:2012-04-14 11:46:59
杨广同学的脑袋又出问题了。
“传令官。”
传令官走进帐内,“微臣在。”
“传令下去:各级将领并不知道我们这次来是干什么的?以为我们是来建立功业,封妻荫子的。错,现在我就告诉他们,我们是来干什么的。扬名沙场并不是我们东征的目的,使高句丽君民诚心实意的归顺我们才是我们的东征的目的,让周围臣属我们的国家知道我们是仁义之师才是我们的目的。因此我不允许他们使用突击队偷袭,单打独斗。同时,所有军事行动都要奏报,等待批准,方可行动。”
传令官:“是”。推出帐外。
杨广同学这个显示大国风范的命令一下,就预示着这场战争他必定失败。
他的命令用两个字来说——迂腐。
用四个字来说——不知变通。
再用四个字来说——败了活该。(只是可怜了那些随他出征的一百多万将士,竟有三十多万永远的葬在异国他乡)
自古以来兵不厌诈,故作仁义而最终兵败被杀的并不在少数,杨广同学怎么就不知道吸取经验教训呢?
也许是他太自信了吧?
自信过了头,也就变作了自负。
自负则刚愎自用,就难免会犯错误。
战争不同于儿戏,战争的指挥者如果不能根据战事的发展变化做出正确的判断,战争就很难胜利。
因为战场上的形式瞬息万变,谁也无法预料到下一分钟会发生什么,太多的突发情况只能靠指挥官的冷静和聪明才智去解决。
因此出征的将帅需要很大的自主权。
汉武帝命令卫青出击匈奴只下了一道命令——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
这也是卫大将军能够大败匈奴,建功立业,扬名沙场的原因之一。
看看人家刘彻拥有多么大的胸襟,多么大的气魄。
杨广同学在这件事上就被刘彻同学给比下也去了。他所下的命令可以理解成牵着猎犬追兔子。
实际上猎犬跑的要比兔子快,但是猎犬被人牵着,人跑多快,猎犬就得跑多快。人跑不过兔子,猎犬也就追不上兔子。
这个比喻要是不恰当,明白这个意思就行了。
能下这种命令,杨广同学的脑袋是不是又出问题了?
高句丽棒子要投降,杨广准降。并派将领去受降,但是迎接他们的并不是红地毯、好吃的、好喝的。而是刀枪剑戟,斧钺勾岔,别误会这些兵器也不是乖乖交出来。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