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资本主义:资本网霸天下》
第13节

作者: 自由霏霏
收藏本书TXT下载
  2,难以克服技术创新瓶颈。。。自主创新和人力资本方面持续增加投入不足,一国经济在进入中等收入阶段后,低成本优势逐步丧失,在低端市场难以与低收入国家竞争。在中高端市场则由于研发能力,人力和资本等条件制约,又难以与高收入国家抗衡。在这种上下挤压的环境中,进口商品的增加与出口商品的减少让外贸逆差逐步扩大,外汇储备则逐步减少。由于资本的流失,经济增长也进入恶性循环。

  3,利益集团势力强大,投机和腐败现象蔓延,企业生产成本的大幅上升等都推动了全面通胀走向恶化。局部性经济危机因此频发并造成经济大幅波动。
  更严峻的问题在于中国的“中等收入陷阱”是由“刘易斯拐点”的到来所引发的。随着新增劳动力资源的连年下降,危机的局势也将越来越严峻!!!如果中国经济从“刘易斯拐点”滑落到了“中等收入陷阱”,那么随之而来的就是更为严重的经济停滞或回落,通货膨胀,贸易逆差,资本流出,金融危机,社会动荡等等危机。而这些都关系到政权的生死存亡。
日期:2011-07-25 02:28:23

  第五节,危
  前文已述,随着“刘易斯拐点”的到来中国廉价劳动力资源正在迅速消失。伴随着企业生产成本的快速增加,在华劳动密集型加工贸易企业已经不再具备廉价的成本优势,撤离潮正在面临逐步扩大的趋势。而这也预示着中国的贸易顺差将快速缩小,甚至逐渐形成贸易逆差。。。同时与人口生育高峰(80-90年)相伴的购楼高峰已经结束,中国楼市的刚性需求将逐年降低。在中国政府紧缩的货币政策下,中国楼市也失去了投资价值(虽然近两年楼市价格下跌的可能不大,但大幅上涨的可能更低。如果没有了大幅上涨做为依托,投资楼市也就没有了意义)。可以预期,中国的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以及楼市的销售总额会在未来逐年萎缩,这也预示着中国的房地产以及相关产业已经进入到萎缩周期。

  失去了出口与房地产开发投资(包括与之密切相关的地方财政投资)这两驾马车,中国经济也就失去了增长动力。。。中国经济增长的停滞与通货膨胀的上升已经成为了中国经济即将面临的两大风险(本轮通胀难以遏制的原因是工资成本的快速增加导制企业成本的快速上涨形成通胀循环)。
  逐利是资本(包括国内资本与外资)的天性,中国的经济状况决定着国内资本(包括热钱)的流向。如果中国经济增长率急剧放缓,甚至陷入了滞胀危机,大量资本就会选择流出中国规避通胀风险(在失去了实业投资与楼市投资两大投资市场之后,资本在国内已经面临无钱可赚的境地)。外贸盈余的转负以及资本的流出将快速消耗中国的外汇储备,如果中国政府无法遏制住资本流出的势头,就会演变成法币贬值的预期,其后果就是储蓄资本将争相脱离牢笼,中国经济进入大萧条并形成做空中国趋势!!!!!!

  “留住资本”已经成为了避免经济崩溃延续政党执政的根本,而资本却是无法用政治手段束缚的。随着外贸企业与房地产投资两大市场的萎靡,想要留住资本只能顺应资本的天性实现经济的平稳转型,并为其开辟新的投资市场。(中央在十二五规划时超预期的提出了GDP保七的目标也是为了增强资本留在中国的“信心”)
日期:2011-07-25 02:29:41

  第三章,十二五规划
  第一节,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十二五规划的核心是经济转型,避免滞胀。。。避免滞胀的含义是“在保持经济增长的同时控制通货膨胀”。而在劳动力资源减少,无法再通过增加商品产量实现经济总量增长的背景下,想拉动国内生产总量增长唯一的办法只能是提高商品价格,而单纯提高商品价格必然等于通货膨胀,并且就算用通胀的方法能强迫国内消费者买单稳定内需消费,但对出口企业而言涨价也将面临外需着订单的流失的危机。

  (人民币持续的对内贬值和对外升值,已经令中国制造业的成本优势已不再明显,企业自身消化压力的弹性也越来越弱。现在很多中低端出口企业已经面临加价定单即外流,不加价即亏损的尴尬境地。虽然2011年中国的外贸出口还能依靠提价来实现出口总额的增长,但这种靠涨价维持的出口总额增长是不可持续的,而与之相对的却是中国出口企业的成本还将持续上涨。。。也就是说,中国政府必须在中国制造业的出口优势完全消失之前完成经济转型与出口升级,而留给中国的时间已经不多。)

  为了突破当前滞胀危机的矛盾环境,中国政府制定了以产业升级为核心的转型方案。所谓产业升级的实际意义是------通过商品升级(或打着升级的旗号)来实现内需商品的高售价,再利用“刘易斯拐点”形成的工资上涨扩大升级产品的终端消费,最终实现扩大内需消费总额的目地。。。这种方式即通过内需消费总额的扩大实现了经济总量增长,也增加了企业的利润,同时掩盖了商品价格上涨带来的通货膨胀。

  举例:一个拖把原来售价是10元,如果涨价到15元即意味着严重的通胀。但如果生产多功能拖把,再把售价定为30元,那么这个就叫产业升级和升级消费,并且这种高售价并没有形成与之对应的通货膨胀。。。而做为产业升级龙头的战略新兴产业,更是因为没有比价效应得以实现高投入,高附加值,高利润率的三高发展模式。
  如果中国十二五规划的产业升级得以成功,那么国内产业升级成功的企业就可以背靠中国大陆这个庞大的内需市场拓展国际市场。用技术升级而非廉价商品的形式实现出口的平稳转型,以此突破“刘易斯拐点”与“中等收入陷阱”所带来的滞胀危机。
  由此可见,中国经济增长的方式已经不是想不想转变的问题,而是到是非变不可的地步!中国经济原来的增长模式是靠出口与房地产投资两架马车拉动,而在十二五中国经济的增长模式则是依靠战略新兴产业与产业升级来拉动。而这正是十二五规划当中“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核心内容。
  (另:中央政府对楼市进行坚决的调控也有着支持经济转型的目地。。。如果继续依靠房地产开发投资维持经济增长只能让资本进入到炒楼的泡沫经济当中,而全民的炒楼行为也将扼杀中国的产业升级乃至经济转型的最后机会。)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待续精品推荐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