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学的散文笔记》
第18节

作者: 赶路人000
收藏本书TXT下载
  最后黄仁宇研究历史的思路,很值得借鉴。
  王天龙于2004年9月24日
  日期:2005-3-26 10:27:03
  紧接上文:
  一个典型例子就是发生在西方的大萧条时,商业银行的倒闭的情况。对西方人来说,那是梦魇般的记忆。事实上,中央银行获得更大的权力的历史的并不长,虽然它存在的时间比较长。就是在那次萧条之后才有了央行的权力增加。有兴趣的读者可以去看货币银行学的书。我们这里不详细解释这个问题。央行的权力增加就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的,她要保证,在最坏的情况下,由她来进行担保或者给商业银行贷款以帮助它们度过难关。保证经济和社会的稳定。但是,没有“无缘无故的爱”,央行也就成了这些商业银行的“老板”,要求商业银行要按照她定的规则来办事。她的规则之一就是,每个商业银行必须要把存款的一个部分保留起来,不能放贷,以应付突发的提款等。这个部分原则上是不能动的,可是放在商业银行里面,你就不能保证它是不是动了这个钱,于是就要求把这个钱放在央行里。为了更好的限制商业银行不要打这个钱的主意,央行就规定,要用的话就要付出成本,于是商业银行要用这个钱就要向中央银行付出利率。这样,要不是有十分特殊的情况,商业银行就会考虑不要付出这个成本。央行通常由国家来设置,就是为了保证她不能也有机会主义的缺陷。这样,就有了交易,央行成了商业银行的“最后贷款人”,但是,商业银行要服从央行的规定和政策。如果商业银行觉得还不踏实,可以再往央行交点钱,叫做超额准备金。如果还不踏实,还可在自己手里保存一定的现金。当然,在手里保存过多的现金肯定不好,因为不能给商业银行带来收益。我们在现实中都可以观察到这些情况。这样的商业银行就叫做部分准备金的银行。这样,央行要求多少准备金,和商业银行要多存多少,都有背后的影响因素,我们慢慢来看。

  此外有好多好多的政策,商业银行也有好多的应付之策。事实上,仅从商业银行的监管这个角度说,也是值得学者们一生研究的。尤其是银行走到今天,其复杂性不比任何一个经济问题和理论难题小。
  有了这些,我们就可以进行我们的分析了。正是这些部分准备金的银行可以进行货币的创造,从而使得经济系统复杂了。我们看它们是怎么创造的。任何一本初级的宏观经济学的教材几乎都要好好讲述这个问题。我们这里给出一种数学的描述。也是非常的简单,只是简单的代换和除法。
  经济中的货币存量,就是指经济中流通的现金和银行中的存款。因为经过传导后的货币存量就是由这样两个部分组成。我们设为M,M=D+CU。这里D是存款,CU是流通中的现金。而这些货币存量的来源是中央银行发行的高能货币H,这个高能货币由准备金和流通中的现金组成,H=RE+CU,这里面的RE是商业银行的准备金,CU是流通中的现金。我们看,H到M就有一个比例,我们表示为 。把H乘过来,变为: 。现在把等式的右边的分式的分子和分母同时除以D,得到: 。分别把 、 写为 、 。分别叫做现金—存款比率,准备金—存款比率。于是我们得到: 。变为 ,其中 。这个我们叫做货币乘数,和我们以前的乘数的含义没有什么不同。

  从这个式子我们可以得到什么呢?如果re=1,那么代入上式,就有M=H。乘数为1。那就是说,如果是百分之百的准备金的银行,百分之百的准备金就是有多少存款都作为准备金保有,不能贷出去,是不能创造货币的。中央银行发了多少货币,经济中就有多少货币,M=H。因为,中央银行要求商业银行要存有准备金,且不是存款的全部都作为准备金,那么这个比率re应该是 ,于是货币乘数 。可见,只要是部分准备金的银行,就能够在经济中创造货币。这样我们就比较严格的说明了为什么部分准备金的银行会创造货币。

  这个式子的含义也就很清楚了。我们前面不是问,如果中央银行确定了希望经济中有多少货币,她该怎么发吗?这个式子就建议道:只要能知道货币乘数,我们就可以做到这件事情。可见,经济中有多少货币,取决于央行发行多少高能货币,还取决于货币乘数。所以,央行希望经济中有多少货币,最关键的就在于估计货币乘数是多少。那么影响货币乘数的因素就会影响经济中有多少货币。从而会影响利率,从而就影响国民收入。

  下面我们看,影响货币乘数的因素有什么?因为 ,所以cu、re都会影响货币乘数。进而我们问,是什么影响了cu和re呢?也就是问,是什么影响了人们持有多少现金?是什么影响了人们存款多少?是什么影响了准备金的多少?注意,这些东西我们可以直接转化为比率的形式,所以我们没有问,是什么决定了比率的大小,而是问是什么决定了这些比率背后的因素。是什么呢?这是些非常重要的问题,因为假如影响这些的因素很多,那么货币乘数就很不稳定,那么货币供给就很不稳定,利率就很不稳定,国民产出就会受到影响。事实上,正如我们所预期的那样,货币乘数确实不稳。我们这里只看是什么影响了准备金就可以推断其他的因素了。首先,有一个法定准备金的规定,这个规定是硬性的。法定准备金是央行定的。还有可能是超额准备金,就是商业银行出于某种考虑往中央银行多存的钱。这个超额准备金也是准备金的一个部分,是什么影响超额准备金呢?那肯定是商业银行出于自利的考虑的结果。我们可以直观的理解这个问题。

  比如,第一,当利率上升时候,也就是其他资产的收益上升的时候,超额准备金就会下降。机制是这样的,我们既可以理解为商业银行直接投资于这种资产,也可以理解为人们因为要投资于这种资产而向银行贷款。这两种情况都会使商业银行减少超额准备金。第二,当银行的净流动性越不确定时,那么银行就要增加超额准备金。因为,只要不能支付储户的取款要求,那可能给银行带来被“挤兑”的风险。对这个问题很有意思。银行的“挤兑”是银行业里最有灾难的事件,所谓“挤兑”就是人们都去银行提取自己的存款,这样,我们就可以想象,因为银行是把储户的钱贷出去了,所以它必然不能够满足全部的取款要求。这样,银行就会遇到困难,可能会倒闭。这是一个可能不好的结果。所以,银行要尽可能的保证不出现这种情况。于是当流动的不确定性大的时候,银行要持有超额的准备金。把这种超额准备金放在央行里,既可以防止出现流动性短缺的危险,又可以获得虽然不多,但是在没有什么好的投资机会时,可以接受的利息。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