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从根上想。先不问中央银行是怎么决定发行多少货币的。因为这是个困难的问题,需要那个决策层对经济有着敏锐的感觉和深刻的洞见,更加重要的是要做出很多实地的研究。这是一个需要勤奋和天赋的工作。也是一种艺术。美国的格林斯潘玩货币玩得好,这和他的个人素质有关系,换个人可能就不行。宏观调控的真正高手玩货币,就是这个意思了,不是谁都能玩的。我们先认为中央银行决定了一个货币的发行量,姑且不管是怎么决定的。那么我们可以肯定,中央银行肯定就开动印钞机印出一定的货币量,这个东西他们是可以控制的。这个可以控制的货币发行量叫做高能货币,我们用字母H表示。那么是不是他们发出了多少货币,经济中就有多少货币呢?这就是叫人迷惑的地方了。经济系统的复杂性也就在这里开始了,这个系统会使得经济中存有的货币量要远远高于央行发出的货币量。这背后的机制很有意思。在讲这个机制之前我们要回忆一点银行的知识。我们要说的事情是银行系统可以创造货币。看看如何创造的?
我们这里采用简单的方式来说银行的问题,也就是从根本的道理上来说,至于现在或者现实中是不是这样,已经有了哪些变化,我们不过多的纠缠,只要能理解道理,我们就能理解现实。中央银行通常被称作各个商业银行的“最后贷款人”,最后贷款人的意思也可以理解为最后的救命稻草。还可以把它理解为商业银行的“老板”。它是管各个商业银行的。为什么要管商业银行?商业银行是以追求利润为目的的。叫做银行利润,这个利润主要来自存款利率和贷款利率的差额,因为存款的利率肯定要比贷款的利率低,我们都可以观察到这个现实。这个差额减去银行自身的运营成本就成了银行的利润。商业银行的行长们就是为了追求这个利润的。那么如果没有任何的监管,那么追求利润的主体就可能为了“百分之百的利润去践踏人间一切法律”。我们用了可能,是因为存在那种十分有诚信的经营者,比如老中国山西的票号,就是诚信的典范。但是,在没有约束机制的情况下,人们可能会去犯机会主义的动机。“机会主义”是指损害别人的利益满足自己的利益。它可以怎么采取机会主义的做法呢?有好多种,有兴趣的话大家可以看看货币银行的书。在简单的情况下是这样的。它把人们存进去的钱,都贷出去获得利息。可是它这么做了,人们要提款的时候它就拿不出钱来。人们就会对银行的诚信度产生怀疑。这样就会造成社会和经济系统的不稳定。
日期:2005-3-23 20:54:58
谢谢山楂树的关注,看到你很高兴。至于经济史的书的问题,我还没有什么好的想法。我也一直是要在这个方面要下些功夫的。我的下一个目标就是,也是我的一个宏伟目标,就是以现代经济学的方法重新审视中国的经济史。我相信会很有收获的。我的书架上放了一套世界经济史,经济科学出版社,是宋则行等人编的。一直想看,但是苦于时间的稀缺。关于历史,我倒是有一点自己的看法,这里就把我的看法贴出来大家讨论。
对历史的看法(2004年9月24)
第一个问题:我们为什么要研究历史?
我们研究历史是为了从那段既成的事实中发现一套动力系统。这套动力系统的作用是,它促成了历史事件的发生甚至是历史的演进。任何事件的发生都是必有原因的,背后都是有一套动力系统来推动它的发生。由于历史事件的偶然性,我们不太可能发现一套确定的动力系统来解释所有的历史事件。但是,在我们对各种事件背后的动力系统的阐释中,却很可能发现这系统中的共同因素。
第二个问题:我们是如何研究历史的?
比如说,资本主义萌芽最先在中国出现。但是,为什么中国没有走上资本主义道路?资本主义的萌芽为什么会萎缩?对此,我们可以有一个肯定的答案:就是这个资本主义萌芽在中国发展的利润空间逐渐变小甚至不能弥补成本了,这使得其再发展下去的利益激励没有了。我们对此问题的研究任务是,为什么在当时的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利润空间变得小了?我们也几乎可以给出一个推测,那就是当时的社会制度约束和剥削了它。接下来的问题是,这个制度是什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制度呢?对这个制度的由来,便是一个可以讨论的广泛话题了。这也就是历史现象的动力系统。
再举一例。西汉的贾谊在《过秦论》中分析秦朝为什么灭亡。六国攻秦时,他们有最好的军队,有最好的将军,有最好的补给和武器。但是,被秦打败。秦灭六国后,建立了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国家,并且采取了一系列巩固统治的措施,包括修筑长城等以使其王国故若金汤。但是,这个王国却被陈胜和吴广的农民起义军引致的战争而灭亡。贾谊分析道,陈胜吴广没有六国将帅之才,农民的起义军也不能与六国时的军队相比,但是,秦国为什么灭亡了呢?结论是: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这里的“仁义”是“仁政”的意思。
这固然是一个概括性的结论,但是我们认为问题远没有结束。我们要问的是,为什么秦始皇不施仁政?我们相信,没有无缘无故的恨,也没有无缘无故的爱。秦始皇所以不施仁政,不是拍脑门决策。我们要从这一典型的非经济的事件中,去发现其背后的经济的动因(这里的经济与非经济,要理解为是否是“理性的”)。这就要从当时的历史环境中分析。我们可以推测,当时,七国纷争的时候的制度设置是让秦始皇励精图治的原因,而秦统一后的制度设置是让秦始皇不施仁政的原因。那么这两种制度设置是什么?是如何导致最后各自的结果的?这里面就有很多的经济学思维。七国争雄的时候,我们可以推测,人口是高度流动的,各个诸侯国之间实际上面临着激烈的竞争,任何一个国家的政策实际上对其统治都是很重要的。那么为什么秦国很强大?这里面就有文章可做,肯定是秦有很好的制度设置,能够促进其经济的发展,包括私有产权制度都很有可能已经出现。正是这些制度的东西,是经济发展和历史事件出现的原因。实际上,制度的演化路径决定了历史的演化路径。每一次出现了历史的突发事件,肯定是当时的制度成本已经太大,而必须有一个事件的发生来突破这种制度设置。
于是我们可以问另一个问题了。历史发展的真正动力是什么?或者更加通俗的问:历史为什么会发展?我的回答是,历史参与人的理性动机。经济学赖以建立的前提是,经济人的理性。也就是一个人对自己的利益的追求,而这一追求是建立在成本收益分析的基础之上的。理性人要通过让自身的收益最大化来参与经济活动,包括要建立一个经济的制度,这个制度不断变迁,决定了历史的发展。当然制度决定历史发展的机制还需要进一步加以阐释。张跃有一种观点认为:制度是人活动的前提,由人创造,又约束人。他的观点是,人的交流与交换决定了物质的生产能力,也就是形而上的东西决定了物质基础。这个思路没有问题,但是,却是与马克思的思路相背。但是,确实是在有物质产出之前,形而上的东西总是在物质生产之前发生作用。张跃的观点可以由欧洲的文艺复兴及其经济后果来加以证明,这样,制度对历史的影响就很清楚了。
研究历史真正有意义的东西,是发现历史事件背后的制度因素及这些因素中的共同东西。研究中国的历史,要注意得出更加有意义的结论来。依我看,我们不如研究,为什么在中国的几千年的历史上,有的朝代存在的时间长,有的朝代存在的时间短,它们背后的决定因素是什么。我认为这是更加有意义的。
同时,我们也必须对我们人类的认识能力的局限有着清醒的认识。制度变迁解释历史发展只是一种方法,制度是一个十分广泛的概念,每个历史事件背后的制度,都只能是一种个案,而不能说是一个普遍的规律。这是因为,这个世界时非常复杂的,人们要世世代代来认识我们所生活的这个世界。而且这个世界还提供了足够的素材。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