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0-09-21 09:52:15
均衡的国民收入分配体系的意义在于首先社会可以保持旺盛的国民消费能力,从而牵动生产和科技的发展;其次基本与实际贡献对应的经济地位差异可以动员个体的进取心、发挥社会的创造性从而推动文明的前进。
人为强制“均贫富”的社会和放任自由贫富悬殊的社会是事情的两个极端,都将严重制约和破坏经济本身的发展,从而造成严重的社会危机。
要建立均衡的国民收入分配体系,中国就必须刷新分配理论和改革分配制度,一次分配、二次分配、三次分配的细节需要进行大手术。
就一次分配而言理论上关注的核心环节是市场价格体系和国家税收与税制。市场价格体系牵涉到民众收入最关键的即是劳动者报酬和工资,而这个问题的合理调整离不开法律、商品价格系统、独立工会和农会的完善。税制与税收的要点在于明确税收的定位、尺度和征缴监督方法,目前的核心是降低社会的税务负担,大幅降低名义税率而落实实际征缴。
二次分配主要的问题是税款及其它财政收入使用的方向和方法。加强各级政府的公共服务支出,重建适合国情的国民福利体系,调整政府投资和购买的方向、比重与方式是最重要的问题,这自然就牵涉到政府机构改革和国家公务人员的大精简。
三次分配主要是完善和发挥非政府慈善性组织(Non-governmental charity organizations)的积极作用,覆盖那些常规系统无法有效兼顾的死角,同时培养民族性的乐善好施的高尚习俗。
日期:2010-09-21 10:12:17
自由竞争开放的经济体系是市场经济本身和现实国际政治经济环境赋予的要求。对中国而言核心的问题在于政府完全退出经济直接运做领域,以有效监管与积极配合而不是直接参与和大范围管控的方式方法来支持国民经济发展。考虑到中国经济技术在国际上整体落后的特点,可以适当在前沿科技产业和若干领域采取有限的计划经济和保护性措施,但是国有资金支持的前沿产业成熟后必须转移交付给民间资本去经营发展,同时落后产业的保护应该设定合理的时限、通过明确的立法手段来操作。当前和未来对应的主要问题则依次是:破除基础行业的垄断,实现金融银行业的纯商业化运作模式(放弃国家直接干预,市场利率由银行同业协会制定和调整,加强金融监管和法律建设,人民币汇率稳健改革),鼓励中小民营企业的发展,逐步减少和彻底消除政府对整个市场价格体系扭曲的负面影响力,减低国民经济对出口的极度依赖性。
日期:2010-09-21 11:44:59
审时度势的宏观经济指导政策包含内容相对广泛,但要点永远是谨慎第一。通常这块内容包括了相对固定的经济法规和灵活机动的宏观调控工具,目标在于监管和调控,确保经济沿着高增长、低失业、低通货膨胀的健康轨迹运行。
提高监管水平和力度,是中国经济未来健康发展的基本前提条件之一。非战争状态的正常环境下,政府不应直接参与经济活动或者强行管制它,但是政府有明确的责任和义务间接监控和引导市场活动,确保安全、自由与自愿的秩序实现。要达到理想的监管效果,理念、法规、机构和执法就必须一气呵成,相互配合。祸害中国人,扰乱经济发展秩序的假冒伪劣商品、“三鹿门事件”、电视虚假广告和短信诈骗,社会性的投机成风、常见的商业欺诈与涉腐案件,无一不放映了中国政府的市场监管能力混乱无章,而行政审批权膨胀本身就是监管混乱的一大标志。
常用的宏观调控工具则主要表现为稳健的财政、货币政策,一句话概括就是坚持长期实施低息、低税、低通胀的三低政策。
低息促进生产与消费。但是必须时刻警惕信贷泛滥和泡沫经济的形成,这与适度的信用扩张并不矛盾(包括正常的银根放松和透支消费手段),必要时期该加息则加息,注意的无非是节奏、幅度和效果观察。
低税确保国民收入向生产和消费倾斜,政府本身就不该直接参与生产活动,即使是公共产品提供的原则也是政府出钱(实际是转移支付),民间企业组织来承接实施。哥建议大体的实际赋税水平以维持在国民收入的20%--35%为宜,考虑到中国人的基础消费水平相对很低,即便将来广泛推行国民福利(我们没有必要也暂无本钱搞发达国家的高福利、过度福利),也不应该超过40%。而要将国家财政收入主要用于国民生活保障和经济发展,就必须压缩严重超标的行政性支出,即意味着在现有基础上大力裁汰政府冗员,控制公务员报酬和消费。
低通胀严格来说是结果而不是工具,在中国第二和第三产业已经占据国民经济主干,工业化水平已经有一定基础的前提下,不论那届政府都应该将监测和控制通货膨胀作为主要宏观目标,以此来防范恶性通货膨胀(常规定义是物价水平上扬在一定时期内总体超过5%)造成的经济波动和社会不稳定。而要达到这项目标,则自然反映在货币政策的把握上。
政府购买我们作为一个单独的章节专题去讨论。
总体来说,未来阶段中国需要高度重视教育和科技,重建健康的国民价值体系,进一步经济去行政化,理顺市场价格体系,分配体系合理化,关注和扶持农业发展,破除垄断,降低社会运行成本,恢复和推行基本的国民福利体系,政府体制改革完成瘦身裁员和功能严格定位,实施稳健成熟的宏观监管和调控,主要依赖国民消费而不是出口和政府投资,这些是经济可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唯一正确路线。
日期:2010-09-21 15:00:04
第四章 消费的力量
【节约是美德吗?】
凯恩斯说:“节约不是美德!”,而中国人祖传的理财观念却是勤俭致富,那么究竟是谁错了?
哥以为,中国人的祖先没有错,凯恩斯的说法也正确;区别在于适用的环境和产生的语境完全不同。
凯恩斯的名言隐含了一个预设前提,即主要适合于现代工业和商业文明社会,这是它严格的边界条件。其逻辑链为:消费带动生产,生产做大经济规模;相反节约之类保守的消费倾向将使生产相对过剩更突出,从而引发经济衰退。
中国人自古习惯储蓄,西方人很不理解,其实这是农业社会的基本特点。
1、农业社会的产出有上限,节约有助于社会稳定和发展,储存的剩余产品既可以应付荒年也可以转化成更多的积累和建设。
2、农业社会创造财富手段单调有限,勤俭节约是致富的主要法宝,口积牙囤积累的剩余用于求田问舍当地主是普通人最理想、最安全的投资模式。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