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战的那段日子——一个女军官的回忆录》
第13节

作者: 青花纸
收藏本书TXT下载
  杜若双说我们的“鸢尾花部队作战室”位于这栋五层楼的顶层,占绝了整整一层的面积。然而银纹黑卡,三道验证,中尉军官---这些带给我的冲击都比不上我第一次见到“鸢尾花”作战室的那一瞬间。
  我原以为,带有“作战室”这样的字眼,又是直接对总参谋部负责,又是一来就给我一个中尉军官的军衔----那间屋子里一定充满了浓浓的战争气息----穿着制服的军官们紧张地走来走去,敲击键盘的声音啪啪不绝,各种指令声此起彼伏……
  可是当杜若双推开最后一道门的时候,我简直是被眼前的情景惊呆了!
  这是一个面积大约有一千五百平方米的大厅,铺着深棕色的地毯,乳白色的环绕墙面。大厅的中间是一台圆柱状的主机,以主机为中心,向四周辐射状排列着四台电脑。这些电脑被摆放在套看起来相当舒适的连体桌椅上,除了一个屏幕之外什么都没有。
  一台主机和四台电脑占据不了多少空间,剩余的地方,简直成了一个室内花园。有流水、小型喷泉、小假山、林木,甚至还有一个小小的锦鲤池。
  我站在门口,半晌没有说话。我想我是走错了地方---这里其实是军区司令员的私人室内花园吧??
  杜若双笑着看了我一会儿,然后拍拍我肩膀:“不要被这阵势吓到,颜诗云中尉,以后这就是你战斗的地方了。”
  我目瞪口呆地看了看这大厅,又看看一本正经的杜若双,在心里大喊----那么我愿意在这里战斗一辈子,直到战死啊!
  日期:2011-7-19 16:36:00

  在我的记忆中,自从2010年11月以后,在鸢尾花最初的三个月,应该是我是一生中过得最悠闲,最快乐的三个月。
  你绝对想象不到我们每天都做着怎样的日常工作。
  在这里待得久了,许多勉强算是内部消息的信息也被我们所了解。在军官食堂吃饭的时候,虽然我们有自己的专用餐位,但仍可以听到不少内幕。
  例如盟军士兵可以在被炸掉半颗脑袋依旧冲锋五十米的可怕毅力,例如盟军企图炸开喜马拉雅山脉使得青藏高原的积雪融化再给我们带来一次洪灾的打算,例如我们的粮食储备快要用光,打算在西伯利亚开垦新地试种高度抗寒型的冬麦的打算……
  可在这种紧张的氛围之中,我们每天要做的就是在那个室内花园一样的大厅里,穿上自己那身带有中尉肩章的、类似特种部队紧身作战服的黑色紧身衣,躺严格依照在人体工程学制成的躺椅上与电脑联机,任由电极刺激大脑,在意识深处产生各种声音。

  杜若双说,我们是耳语者。
  这个我们,包括我、一个高中毕业,现在在一家游戏公司做原画的小姑娘,一个在战争爆发后不久的动乱中被抢光了东西的40岁粮油店小老板。
  我不知道他们按照什么样的标准挑选“耳语者”,但我们要做的就是从大脑在刺激之下产生的各种类似梦呓的声音里找到那么几句勉强符合逻辑的话,然后在意识深处将它们挑选出来,传输进电脑。
  这种应用到了当今最先进的脑关联机技术的工作,得出的成果却是极唯心的。
  杜若双反复强调,我们根据那些声音所得出的结论必须是完全发乎本心,不许有一点自我改造的意图。然而在那种朦朦胧胧的意识状态之下,得出的结论究竟有什么准确性可言?

  那些声音里包括了许多我听不懂的外国语言,偶尔还有古文出现---还是那种像是古代方言的语调。它们在我的脑海中悄然出现,只发出短短的、类似叹息的声音,就立即消失。
  杜若双告诉我,这是针对盟军密码通讯所进行的截听。
  盟军现在放弃了常规的传输方式,转而使用一种和我们极类似的脑关技术---这技术其实已经在五年前成熟了。他们使用催眠方式利用潜意识传递信息的时候,所包含的信息冗余异常繁杂,常规方式无法破译。
  这需要截听的人们同样进入潜意识的状态,去分辨、破译它们。
  他使用了很多极专业的术语,我们听不大懂。可是我总是觉得,这事儿有点不对劲。

  为什么是我们呢?不是还有那么多研究心理学的专业人士吗。
  对他所说的,“经过调查,你们三个的脑部思维更加活跃,最适合这项工作”的观点,我始终保留意见。
  不过这点小小的疑惑在我三天以后,第一次拿到加班福利的那一天就烟消云散了。那天我得到了一桶1.25升装的鲜橙汁,一盒500克的黑巧克力。
  杜若双是这些东西是特供我们鸢尾花的。因为这些食物有助于保持我们思维的灵活性,能够放松我们的心态,使得我们更好地接受潜意识里的信息。而将我们的工作地点设在这个花园般的环境里,也是因为这个原因。
  我第一次体会到被当成祖宗供起来的滋味,总地来说,感觉还算不错。

  我们三个都没舍得动那些东西---那个叫刘军的男人要带回家给他女儿,那个叫顾晓的小姑娘要带回家给“老公”一起吃,我的要带回家给菁菁和王子一起吃。
  菁菁在街道办事处找到了一份工作---因为现在的街道办要应付很多难民,而那些难民又有许多国籍,因此通晓马来语、英语、普通话、粤语“四”种语言的菁菁就排的上用场。
  而且她还会带着王子这么个个免费劳力,做起事来得心应手。
  总地来说,我们三个人组成的小家庭形势良好,成为了在这个动荡年代为数不多的过得比较舒心的人群之一。
  最初呆头呆脑的王子最近似乎好了很多,外出的时候不会目光呆滞,而是渐渐有了些灵动的意味。他甚至偶尔会同我们开个玩笑---例如在早餐喝完半杯橙汁的时候说:“哇噢,你们这些人类果然很懂得享受。”

  这时候我和菁菁就强忍着笑意问:“那么,你是谁?”
  王子就一本正经地回答:“我来自一万光年之外,我是外星人。”
  然后还会眨眨眼睛,补充道:“真的。”
  然后我们三个人就会一起笑起来。
  2011年6月底的时候,我第一次出了“成果”。

  之前的十多天里我们一直在那种潜意识层面试图捕捉些什么讯息,但得到的始终是不连贯的只言片语,无论如何也解释不通。
  要说唯一的好处,就是这种潜意识层面的大脑活动使得我进入了一种类似深层睡眠的状态,导致我每天精神极佳,佳到晚上睡不着觉……
  但在6月28号那天,我终于读取到了一条讯息。
  那天我从潜意识层面退出来的时候,时间已经是中午了12点。
  按照惯例,我们每天上午工作两个小时,然后就是自由活动。那个顾晓会在锦鲤池边煲电话粥,那个刘军会一脸抑郁地在有通风口假山旁边散步抽烟。

  然而此刻是12点,意味着我已经超时了一个小时---电脑并没有叫醒我。
  顾晓和刘军看我的神色是满脸的惊讶,而杜若双的表情则是惊喜---惊讶和欢喜兼而有之。他在他的那台终端面前喃喃自语:“怎可能?怎么可能?……”然后抬起头来对我道:“你读出信息了。才十天的训练而已……你是天才。”
  我愣了一愣,将脑关电极拿下来,下了躺椅。顾晓和刘军倒是很真心地为我鼓掌,我向他们笑笑,然后走到杜若双的终端显示器前,迟疑了一下,问:“我能看看是什么信息么?”
  他盯着那屏幕,点了点头。然后我走过去,看到纯黑背景的屏幕下是一行银色的宋体字:阿尔泰攻势,7月11。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