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吐蕃──制霸丝路的“东亚第四强”》
第7节

作者: 上輩子是西夏人2
收藏本书TXT下载
  (1)辽国在此前不久的对高丽战事中遭遇到了茶、陀之败以后,又再度举兵征伐高丽。等到高丽终于捱不住辽国的压力而再次向辽国臣服的时候,基本上,与辽国为了『借路事件』而倡言要征伐西夏的时间很接近。所以,很可能辽国当时元气仍未恢复,也无力真的去与西夏开战,只是想恫吓西夏使西夏顺服而已。
  (2)另外,关于李立遵的结局在《辽史》中没有记载,而在《宋史》中只说李立遵进军凉州没能成功,然后就身亡了!看来李立遵不是被唃厮罗给整肃了,就是被西夏给秋后算账,或者更惨――同时被西夏跟唃厮罗狠狠整死。李立遵消失的时间基本上也与夏辽起矛盾的时间很接近。所以,如果李立遵就是跟辽国要求借西夏的路的凉州吐蕃酋长的话,那么,辽国可以说就少了一个牵制西夏的棋子了!当年,潘罗支袭杀了李继迁之后请求宋朝与其夹击西夏,结果却因西夏先一步解决掉潘罗支,遂使宋朝打消了讨伐西夏的意思。此时,很有可能也发生了类似的事:西夏同样仍是被商议夹击的对像,李立遵则彷佛当年的潘罗支,辽国也扮演起当年的宋朝的角色了!

  (3)有记载说西夏军击败了辽军。但是,这时的西夏还没有掌握河西走廊,应该没那个实力才是。不过,也许辽国说要动员五十万大军只是虚言恫吓而已,其实辽军根本没有那么多的兵马。比较可能的情况应该是:西夏只是击败了辽国的先头部队而已。
  综上所述,我们将这些线索连系起来,可以作出以下推断:
  辽国很可能由于连年与高丽的交战,又因为西夏抢先一步攻掉李立遵((唃厮啰跟温逋奇甚至还有曹玮说不定都亦有对李立遵落井下石))而失去了李立遵这一牵制西夏的力量。之后,辽国凑出了一支军队出兵西夏,但却在对西夏的初始战中遭受到失利,而损失了先头的部队。辽国主政者见识到西夏的实力后,考虑到辽国接连与宋朝、高丽交战多年而元气未复,遂有与西夏休兵之意。此时,西夏人也了解到虽然他们在初战中取得大捷,但是辽国毕竟综合国力远大于西夏,若是战事持久下去的话,必然对西夏不利。于是,西夏人“胜而求和”,给了辽国足够的面子。辽国亦顺着西夏给的台阶下,于是,夏辽双方便休兵止战了!

  李立遵折戟沉沙的确切年代与详细经过,在现有的史书中都没有交待。但是,我们大致还可以知道李立遵在三都谷之战后开始衰落,在“借路事件”之后便绝迹于史书。
  回顾起来,李立遵倒台,纯粹是他自己找死。他把周边所有的势力差不多都给得罪了,其结局也就可想而知了!
  在“借路事件”之后,李德明知道辽国虽然一时失利,但是辽国到底实力雄厚,而西夏还不具备条件去与辽国长期对抗。所以,李德明认为一方面要修补改善与辽国的关系,一方面要加强西夏自身的实力。
  所以,李德明采取了2个行动:
  (1)加速对河西走廊的征服,以巩固后方,增强西夏国力。

  (2)为儿子李元昊向辽国请婚,以缓和与辽国的关系。
  稍后,辽圣宗将兴平公主嫁到了西夏,成为李元昊的妃子。
  当西夏与辽国再度站到同一阵线之后,这代表着:西夏在河西与河湟地区的扩张即将更加肆无忌惮、毫不受拘束了!
  与此同时,曾经因为有着李立遵这一共同敌人而走到一起的吐蕃王国的赞普与论逋,在他们失去了李立遵这个共同的威胁之后,原本的合作关系也将走向貌合神离的方向。
  唃厮啰与温逋奇,吐蕃将陷入再一次的君权与相权之争………

  日期:2012-03-20 21:40:08
  (10.)
  很多研究这一时期历史的专家们,对于宋朝在三都谷一战对吐蕃所造成的影响是赞不绝口、不吝笔墨的大加颂扬。然而,对于辽国与西夏之间因借路事件而起的纷争对吐蕃的冲击则没给予太大的关注。
  我不知道这是因为史书对『借路事件』(主要是辽国方面记载)的记载相对于『三都谷之战』(主要是宋朝方面的记载)更加稀少之故,还是传统以中原为中心的汉民族视角出发看待事物之故,亦或是兼而有之呢?
  关于这一点,我就不予置评了!
  接下来,就要说一下在『借路事件』的风波过去之后,吐蕃所面临的情势以至东亚大陆的国际概况。

  ●『借路事件』的结果显示了:辽国已不复当年勇,而对于河西走廊的局势已是有心无力。所以,辽国最终只能选择对西夏在河西走廊的扩张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放手让西夏去跟甘州回鹘狗咬狗。辽国则可在西北后院安稳的情况之下,去全地压服高丽,稳固其在东北亚的霸权。
  ●辽国虽然对河西走廊的影响减弱了,但是西夏也仍不敢轻易招惹辽国。所以,唃厮啰也体认到后吐蕃要抵制西夏的进逼,仍有必要与辽国建立外交关系。恰好,此次的『借路事件』也让辽国认知到吐蕃的战略位置之重要。可以说,『借路事件』为日后的后吐蕃与辽国的建交埋下了一个深远的伏笔。
  辽国与后吐蕃的关系,对日后的东亚国际情势也有着不小的影响。这是后话,就此略过。
  顺道说下题外话,在以中原为中心的汉民族视角的历史观中,总是大谈后吐蕃政权跟宋朝的友好;而对后吐蕃与辽国的友好关系要不是当作没有,就是一笔带过,完全忽略后吐蕃与辽国的外交关系对当时东亚大陆政局的影响。对此,捰想再说一次:这到底是因为史书后吐蕃与辽国的外交关系(主要是辽国方面记载)的记载相对于后吐蕃与宋朝的外交关系(主要是宋朝方面的记载)更加稀少之故,还是传统以中原为中心的汉民族视角出发看待事物之故,亦或是兼而有之呢?

  ●在『借路事件』之后,辽国彻底松口,让西夏跟甘州回鹘去狗咬狗。当然,这个决定的后果,是辽国所无法预料的。这个先过不提。但是,这直接导致了后吐蕃内部的君相之争。唃厮啰与温逋奇并不完全是一条心的,他们能够合作,主要是因为有外在的共同强大压力。过去,是李立遵迫使唃厮啰与温逋奇走到一起的。那么,现在呢?在唃厮啰与温逋奇的外部还有其它势力能逼他们通力合作、同舟共济吗?没有了!

  宋朝,只要别人不主动招惹宋真宗,他也不会嫌着无聊出兵打仗。此外,在李立遵消失后,曹玮也逐渐淡出宋朝的军政舞台,在公元1030年死去。在曹玮死前的几年,宋朝朝中由奸臣丁谓等掌权而排挤诸如寇准、曹玮的激进派、积极派。在这样的情势之下,宋朝对后吐蕃已经太大的威胁了!
  至于西夏,如果辽国始终不松口让西夏去攻打甘州回鹘,那么西夏确实是有可能把扩张的方向转向河湟地区。不过,既然辽国已经打定主意让西夏跟甘州回鹘去狗咬狗,西夏首要的发展方向就依然锁定河西走廊了!
  再说到甘州回鹘,虽然夜落隔很狂妄──压迫江河日下的敦煌归义军、故意刁难唃厮啰的求亲、图谋吞并势力日衰的西凉六谷部、敢跟不复当年勇的辽国呛声说不再当小弟了──但,还从没见他主动招惹西夏。虽然甘州回鹘屡次向宋朝报捷说他们把西夏给揍得多惨。可是,真要这样,怎么西夏还有力量一再对甘州回鹘发动大规模的征伐?而且,每次还都是西夏主动发起进攻的?

  可见,甘州回鹘的报捷虽然未必是假的,但是水份恐怕也不少。
  所以,如果辽国没松口,西夏不攻打甘州回鹘的话,甘州回鹘很可能也不会主动去找西夏的麻烦。那么,要是这样的话,甘州回鹘会向哪儿扩张呢?
  ──安多藏区。
  所以,『借路事件』直接决定了西夏跟甘州回鹘继续狗咬狗下去,使得双方都没空去理会后吐蕃。这既给了后吐蕃发展休养的时间,却也在同时导致了唃厮啰与温逋奇没有外在的强力威胁,遂使得他们的矛盾日益白热化了起来。
  赞普的权威在日益加强,赞普的存在越来越受到普遍认同。

  就像滴水穿石一样。
  虽然短时间内看不出效果,但却确实有着他的效用。
  也就在这几年间,曹玮死了、李德明也死了!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