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西夏——讲点你不知道的历史》
第15节

作者: wmwm1989
收藏本书TXT下载
  元昊即位后,唃厮啰开始坐不住了。唃厮啰是吐蕃王族后裔,他先是被吐蕃宗哥(今青海西宁市东)首族李立遵和邈川(今青海乐都)首领温逋奇拥立,之后他与李立遵不和,遂迁居于邈川,以温逋奇为论逋(国相),拥兵六、七万。他一直以来奉行的是附宋抗夏的政策,李德明在位时,他就多次找过李德明的茬。他虽然不是特别了解李元昊这个人,但是有一点他很清楚,那就是此人绝非善类,而且很明显,元昊比他爹更难对付。为了自保,唃厮啰多次派人到宋朝,请求归附。宋仁宗授唃厮啰为宁远大将军、爱州团练使,不久又升为保顺军节度观察留后。

  这事传进李元昊的耳朵后,他很生气。按说李元昊即位后,首先应该攻占河西走廊上瓜、沙、肃(今甘肃酒泉市)等州,这样才能把兴灵地区与之前得到的甘州、凉州连成一片,现在李元昊不打算这么做了,他决定先拿唃厮啰开刀,出出这口恶气,然后再解决河西走廊的问题。
  日期:2010-11-15 22:40:35
  七月份,李元昊派大将苏奴儿率兵两万五千,进攻唃厮啰的领地猫牛城(今青海西宁市东北)。猫牛城中的吐蕃兵也实在是很有勇气,他们主动出城迎战,将李元昊派出的军队打得大败,还俘虏了其主将苏奴儿。
  李元昊听说苏奴儿兵败,于九月份亲率大军出征,再次围攻猫牛城。可拼死拼活打了一个多月,猫牛城岿然不动。
  强攻不行,只有智取了,李元昊派人假装向城内的吐蕃守将约和,暗中却派兵跟随其后,等到守将打开城门放使者入城的时候,李元昊的士兵就蜂拥而入,将猫牛城攻下。
  攻下猫牛城后,李元昊做了一件蠢事,他为了发泄心中的怒气,大肆杀戮城中居民,城内之人所剩无几。
  在我看来,屠城是野蛮的表现。
  宋景祐三年,也就是李元昊改元广运的这一年(1033),唃厮啰的内部发生叛乱,其国相温逋哥将唃厮啰囚禁,唃厮啰逃出后,调集兵士杀掉温逋哥,然后把都城迁到了青唐城。
  李元昊抓住了唃厮啰内乱的机会,出动大军包围了青唐城,唃厮啰派部将安子罗领兵十万,阻断李元昊大军的归路。
  李元昊得知消息,还兵与安子罗的军队战斗。这一战打得十分激烈,双方都拼尽了全力,誓要置对方于死地。经过长达两百多天的战斗,李元昊终于打败了安子罗,迫使其撤退。

  按说此时的李元昊应该乘胜追击,将青唐城拿下,可是,两百多天的连续战斗使李元昊的军队粮草不继,很多士兵因饥饿而死。在这种情况下,李元昊只好撤军。当大军过宗哥河的时候,安子罗暗中派人决开河水,水淹元昊军。不计其数的士兵被大水淹死,李元昊狼狈撤了回去。
  这一仗的惨败使李元昊十分恼怒。十二月,他再次率领大军进至河湟地区。唃厮啰自知难以抵敌,屯兵于鄯州(今青海省西宁市境内),不出来与元昊作战。
  唃厮啰不出战,李元昊只好主动进攻。这次他吸取了上次的教训,渡河时,在水浅的地方插上标识,然后安心进攻。
  这些动作被唃厮啰的细作探知得清清楚楚,将计就计,唃厮啰暗中派人把这些标记移到了深水里。
  李元昊对唃厮啰的进攻惨遭失败,士兵争相逃命,到了河边,都去寻找标识过河,没想到全部误入深水,十有八九的人都被淹死,只有少数残兵败将保护着李元昊逃了回来,大量的辎重都“奉献”给了唃厮啰。

  多次进攻唃厮啰皆遭失败,使李元昊再也不敢轻易涉足其镜。
  灭不了唃厮啰,李元昊只好开始解决早就该解决的河西走廊问题了。宋景祐三年(元昊称广运三年,1036年),李元昊率兵攻占瓜州、沙州、肃州,完全控制了河西走廊。
  之后,为了防止北宋利用吐蕃人抄自己的后路,免除后顾之忧,李元昊率领大军攻破兰州的羌族部落,进军马衔山(今甘肃临洮县北),在当地筑下城池,留兵镇守,以此来隔断吐蕃与宋朝交往的道路。
  此时的唃厮啰内部又发生了叛乱,李元昊乘机引诱叛乱的唃厮啰部下归附,唃厮啰的势力越来越小,他万念俱灰,迁居于历精城,从此再也不敢与李元昊为敌。
  至此,李元昊终于完成了他爷爷李继迁制定的“西掠吐蕃健马,北收回鹘精兵”的战略任务。

  日期:2010-11-16 22:01:05
  开疆拓土之后,李元昊又开始了建国称帝的第二阶段准备工作。
  首先是创造西夏文字。西夏文字是个人创造还是集体创造,如果是个人创造,那是谁创造的,如果是集体创造,又具体是什么情况,这些问题自从西夏文字出现以后就一直没有说清楚,很多史书各执一词,后世的史学家也莫衷一是,这一问题也成为了史学界的一大公案,长期以来纷争不断。
  如果想要回答这些问题,我觉得足可以写一篇学士论文,题目可以叫做《试论西夏文字的来源问题》。
  我相信这绝对是一件繁重的工作,而且就算写出来,估计也没有多少人愿意看这种太过学究的文字。但是这又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话题,写西夏史不涉及西夏文的问题,那是万万不行的,所以左思右想,我还是决定抱着写论文的觉悟,尽量把这个问题说清楚,大家想看的就看下过程,不想看过程的,就直接看下结果吧。

  首先解决第一个问题,西夏文是个人创造还是集体创造?
  关于这个问题,钟侃、吴峰云、李范文等学者在他们合著的《西夏简史》中说:“把西夏文字说成是某一个人的创造……和把汉字的发明归功于仓颉一样,不符合文字发展的客观规律。我们认为西夏文字是党项劳动人民在长期语言实践的基础上,接受了汉族文化的影响,逐渐采用汉字的偏旁部首结构创制而成的。元昊称帝时,令野利任荣造蕃书,不过是把民间流传的西夏文字加以搜集、整理、归纳和演绎,并用法律的形式予以公布和推行。”

  对于这种说法,我一向是持保留态度的。首先,自宋代以后的史书中没有一则史料是持这种意见的,相反,几乎所有的史书虽然在创造之人上有所不同,但都认为西夏文属于一人或几人合作创造;其次,从目前的考古发现上来看,没有直接证据表明,西夏文是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才发展成型的,所以,它和汉字的发展历程是不同的;第三,党项民族自唐代宗时从青藏高原迁徙至银夏地区,至李元昊在位时已经在此生活了两百多年,在这漫长的历史岁月里他们与汉民族交往频繁,在文化上逐渐受到了汉文化的影响,他们应该逐渐学会掌握和使用汉字才对,舍弃笔画结构简单且容易学习和使用的汉字,反而要去发明一种笔画繁复、不易书写的西夏文字用来记事和生活运用,这是无论如何也说不通的。因此我认为,西夏文绝不是《西夏简史》里说的那样,是由广大党项劳动人民集体创造的。

  日期:2010-11-17 19:13:37
  那么,既然西夏文不是集体创造,那它又是谁创造出来的呢?关于这个问题,各种史书有不同的说法,其代表性的主要有以下几种意见:一、德明创制说。《辽史•西夏外纪》中说:“李继迁…子德明,制书十二卷,又制字若符篆”,认为是李德明创造了西夏文字;二、元昊创制说。《宋史•夏国传》中记载:“元昊自制蕃书,命野利仁荣演绎之,成十二卷。”认为是李元昊创制了西夏文字。同意这种观点的还有清朝史学家吴广成的《西夏书事》、民国史学家戴锡章的《西夏纪》等等,例如《西夏书事》卷十二记载:“元昊善绘画,明律法,通蕃汉文字,能创制物,始尝以己意造蕃书,令谟宁令野利仁荣演绎之,成十二卷。字形方整,体类八分,而画颇重复,教国人用以纪事。”《西夏纪》的记载也差不多;三、遇乞创制说。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说:“未几,元昊果叛。其徒遇乞,先创造蕃书,独居一楼上,累年方成,至是献之。”认为西夏文字是元昊的部下“遇乞”创造的。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