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杰松似乎没有受市场的影响,大家的工作依然照旧。生化实验室在中间,里面有五个人,艾瑞克,我,迈可,尼尔和朱丽。这个实验室很大,有三排长实验台,共有六个长工作台面,每人一个还有余,很宽松。我上班后没多久艾瑞克就告诉我可以去订一个小冰箱,放在实验台下面,这样小东西放起来很方便。我便去买了一个,公司的经费看上去还算充足。我问过艾瑞克公司的基金情况,他说公司的基金是两年一期,这一期的钱已经拨下来了,所以大家都很放心,下一期的经费要到2002年下半年才会进行评估,到时候再说,这是罗得的事情。
生化实验室的两边是另外两个实验室,一个是约翰的实验室,老头一个人用这么大的一个实验室,实在是浪费。另一边则是化学实验室,那拿须门带着史帝夫和小莉在那儿做实验。他们的工作主要是修饰那个小分子药物,这儿加个基团那儿接个臂之类的,弄完后就纯化,差不多了就给我们进行生物实验,看看毒性如何,如果效果还过得去就上动物实验。化学实验室用的仪器主要是高压液相层析仪,简称HPLC,用来纯化分析小分子物质。我来上班后没多久化学实验室就买了一台崭新的NMR,花了二十多万美金,这是用来做化学物质结构分析的昂贵仪器,据说是马克决定要买的。由于这仪器需要用到液氮和液氦来保持低温,史帝夫就有事干了,经常看到他在给仪器灌注这些东西。硅谷提供这些东西很方便,打个电话第二天就送过来了,同时把空瓶收走。
我的工作熟悉之后艾瑞克觉得还有些工作可以让我来做,就问我是否能再多做些工作,我笑了,说有多少工作尽管拿过来,我以前的工作量比这不知大了多少。艾瑞克听了很高兴,就让我再负责测公司药物的细菌感染状况,专业术语是内毒素测定。我其实很高兴能多做些不同的实验,由于这公司是以化学方面为主,有很多方法是我以前从没有接触过的,不同学科的方法交叉使用能给实验带来极大的方便,也能拓宽思路。
约翰每天都在他的实验室里用那些机器做颗粒,经常听到咣当咣当的声音,做好了后就给尼尔和朱丽来做进一步的处理和测试,每天都看到他们的工作台面上的搅拌器上一大瓶液体,里面一个大大的透析带装满了雾状的液体,随着搅拌子慢慢地旋转。艾瑞克则每天坐在他的工作台前埋头做一些标记和测试的工作,迈可不太在实验室,在实验室的时候就在HPLC前面鼓捣,他的工作主要是用HPLC来做分析。这些人的工作量在我看来都不到他们可以做的一半,难怪大家都这么悠闲。
有空了大家自然会聊聊天,和几个老美聊的大都是些家长里短,约翰看上去就是那种会干活的人,我经常请教他有关房子的结构修理问题。加州的房子都是木头结构,外面墙上敷上一层水泥,刷上漆,看上去光鲜亮丽。里面的墙都是石灰纸板,油漆后也很漂亮,但不结实,用小刀就能把墙划开。如果搬家时家具不小心撞了墙就是一个坑,甚至一个窟窿。不过补起来也很方便,用泥灰抹一抹涂一涂,干了后刷上漆,根本就看不出来曾经破过。由于房子的这种结构,大家都自己动手做些小的修补,材料和工具都很方便能买到。
查尔斯从不在实验室干活,他现在是职业经理,除了每周开会外大部分时间都在办公室里或出去,很少有机会和他聊天。尼尔和朱丽聊得多,尼尔说话慢条斯里,颇有些美国人的幽默,朱丽则有些急性子,一言不合就会提高嗓门叫起来,约翰和尼尔都知道她的特点,经常逗她。几个老中就不太和他们开这种玩笑了,聊天时都很平和。
由于工作关系,我和艾瑞克的交流很多。我问过艾瑞克为什么要招一个我这样的助理,我的工作完全可以由一个初级得多的人来做。艾瑞克笑笑,说招一个资深的人进来马上就能上手干活,不用操心,如果招一个初级的人进来还得教半天,烦死了。反正是公司付钱,多点少点和他无关,只要工作顺心就好。
后面的细胞培养室基本上成了我一个人的天地,后来我发现平时那儿根本就没人去,有什么事情需要安静地做的时候我便会躲进里面,一呆就是几个小时,那感觉和在休假没什么两样。
日期:2007-1-11 6:17:00
艾瑞克很聪明,和大家的关系都不错,查尔斯对他的依赖很大,工作上的很多事情都会找他商量。我刚进来时感觉艾瑞克有点警觉,由于我和查尔斯以前认识,他不知道我们关系的深浅,有点担心我和查尔斯走得太近,会对他有威胁。我和查尔斯并没有深交,感觉到艾瑞克的担心后我心里好笑,但也理解他,我很少和查尔斯闲聊,时间一长艾瑞克也明白了,就放了心。
迈可是个很有意思的人,我来上班以后他经常会来找我聊天,有时中午我们也会一同出去吃午餐。他老问我一些国内的情况,说他经常在国内的网站上看一些文章,描写国内的生活,一些公司的老总和女秘书上床,这样老婆知道了不是会很麻烦吗,怎么会这样呢,是不是真的。我听了那感觉是这人只有十一二岁,可他的专业很好,英文也很好,每次开会时都说得头头是道。他告诉我他以前是在德国留学,十八岁就出国了。我还从来没有碰到过这种人,一般来说专业和英文都不错的人在其他方面的水平至少也是中等,可这迈可就像个小学生,真不知道他是怎么在社会上混的。国外的环境还真不错,要在国内他会活得很惨。他知道我在国内公司工作过,问过我很多国内药物审批的程序问题,还让我给他找人帮忙问问具体的情况。我一听就知道这家伙自己在外面搞一摊自己的东西,我倒不会去乱说,但他这么没心机早晚要出事的。
小莉则是个小姑娘,她已经结婚了,老公是做IT方面的,原来在做光纤,赶上了两年的好时光,phD毕业后工作才两年便在东湾买了房。谁知好景不长,IT泡沫破碎后光纤行业首当其冲,一垮到底,公司没了,湾区这类的工作根本就找不到,她老公只好到别的地方去碰运气,小莉暂时一个人守着房子。小莉性格开朗,大家都很喜欢她,史帝夫尤甚。他开一辆马自达的miata,那种敞蓬的小跑车,每次公司出去吃饭他都一定把小莉载上在高速路上飞驰。想来这香车美人的感觉一定很爽。
公司还有另外几个人,两个副总裁都是五十左右的老美妇女,一个叫琳达,长得很漂亮,年轻时肯定象个电影明星,管财务,很和蔼,每天都高高兴兴的,听艾瑞克说是罗得的熟人。另一个叫凯伦,是管行政的,个子不高。这两个人平时都没见她们做什么,成天坐在自己的办公室里,或是在罗得的办公室里和罗得说话。蒂娜负责公司和外面的联系,要做动物实验或是别的事情都是由她去出面联系。
这么个小公司大家相互之间的关系都很融洽,平时大家的工作也没有多少交叉,各做各的,开会的时候大家各自报告自己的实验,没有任何冲突。我工作一段时间后感觉自己是彻底地松弛下来了,这种环境除了要担心下一期基金的着落外没有任何可以挑剔的,比自己开公司还要省心舒服,上帝对我还算公平。
对其他人就不一定公平了,到了2002年的春天,硅谷已经是哀鸿遍野,美国的经济直线下滑,失业率一再创新高,硅谷的工作已经是一位难求,连在餐馆洗盘子的工都没有了。
4月份湾区的华人界传出了第一声枪响,华人分子生物学家黄谷扬在失业八个月后仍然没找到工作,他在绝望之下走了极端,枪杀了他前公司的副总裁后饮弹自尽。
我是在朋友的聚会上听到这个消息的,心情一下变得很沉重,前些年已经发生过俄亥俄州立大学中国留学生卢刚枪杀导师后自杀的恶性案例,现在又出现类似情况,让人不由自主地反思华人的心态到底出了什么问题。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