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海内鸿宝血雨腥风那段真实的传世历史》
第47节

作者: 古董商谈古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2-05-15 21:30:53

  --------------------------------
  纪实文学国宝迷踪系列之《蒙面双鼎》
  ================================
  潘祖年的这番话,说得有理有据,而且声情并茂,但来者仍旧是不信。就是换作我们也不得信。双鼎南下,这是多大的一个动静啊,哪能是谣传呢?再说了,苏州城之人,基本都晓得潘家深藏众宝。虽说,潘祖年一直将宝“秘不示人”,但深藏不等于没有。
  来者听潘祖年说完这话后就知道了物主人的意思,明摆着不想卖鼎。为什么不想卖?他不知道原因,只能是继续聊下去以求探得一、二。来者就说,“潘公不必担心什么,端大人说了,只要您肯出让双鼎,钱两好相商,不会少给。”
  关于这话,潘祖年半信半疑,官者之语不足信,以权势压人者大有人在,不压人者反倒不正常了。再说了,自己无意卖鼎,也懒得去辨话的真假。如果真有意卖鼎,也轮不到端方派人前来,早就在京城脱手了。
  一个想买,一个根本不想卖,这生意就很难做成了。如果换作常人,而不是端方,事情或许还能有一丝转机,可以重金相请。但偏偏买者是权贵的端方,换作平常卖者都不愿谈这生意,即使壮着胆子开口要了高价,对方也同意了,但能相信钱能到手吗?除非是慈禧太后担保。
  来人磨了半天,事情毫无进展,商量的余地都没有,看看怀形只好打道回南京城向端方交差。碰了一鼻子灰的端方,起初难免有些气恼,但仔细一想吧反倒为潘祖年能典守家藏的精神在心底里暗暗叫好。真正的藏家不是生意人,守得住东西才是最重要的。潘家后人潘裕达认为:潘祖荫收藏青铜器的最终目的,是因为他醉心于古文字学研究,绝不是今天我们理解的古玩收藏或是什么投资,不然,以潘家藏品的价值来说,应该是“富甲天下”,而不是“藏甲天下”了。这点我深表赞同。潘祖荫穷尽家财收藏的大量青铜器和珍本古书,是出于一个文人对古文化的痴狂,是爱古,不是爱钱,事实如此。

  端方收不到盂、克二鼎,一时也不会打消继续努力的念头,忙于公务闲暇仍时不时想到未曾瞅上一眼的双鼎来。
  一天,端方的府上来了一位洋人,这洋人可不简单,在中国的近代史上可是赫赫有名,他叫福开森。
  福开森无论是在政治上,还是在收藏上都与端方走得很近,尤其是俩人的收藏,不分伯仲,都为大藏家。端方死后的一部分东西就落到了福开森手上,更加丰富了福开森的收藏。在端方的藏品中,有一套二十世纪初在陕西凤翔出土的商代酒器,共十九件,当时极负成名。端方死后,其子弟因贫困,这套青铜酒器也被好友福开森以二十万银元从端方买去,现存于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说到这,有必要花些篇幅来隆重介绍一下这个叫福开森的洋大人。
  福开森,1866年出生于加拿大安大略城,父为教会牧师。自幼随家移居美国。1886年毕业于波士顿大学,获文学学士学位。婚后,福开森夫妇信奉“社会福音”,在自由主义神学的感召下到中国。先在江苏镇江学习汉语,1887年到南京,在估衣廊居所办校开课。1888年,任汇文书院院长,1898年受聘为两江总督刘坤一幕僚。1900年兼任湖广总督张之洞幕僚,参与策划东南互保。1902年参与修订中国对日对美条约。在1903年至1906年之间,曾被盛宣怀聘为督办铁路公所的洋顾问(在上海)。1908年到北京任邮传部顾问。又出任华洋义赈会会长。1910年中原大旱,募得赈灾金约100万美元,被清廷封赐为二品顶戴。民国初年,福开森曾历任袁世凯、黎元洪、段祺瑞、冯国璋、徐世昌等总统府、总理府的政治顾问。先后担任过亚洲文会会长、华洋义赈会会长等职。1938年10月福开森夫人在北平居所病故,12月,福开森父女返美,1945年在波士顿去世。

  福开森的中国名叫福茂生,生的孩子也都跟着姓福,儿子叫福少爷,女儿叫福小姐,全中国化。福开森对中国文化兴趣浓厚,能说一口极流利的南京话,特别热衷鉴别与收藏中国古董字画和彝器。福开森绝不仅仅是喜欢收藏古玩而已,他对中国古代文物研究的造诣之深,不仅在西洋人中是佼佼者,而且绝不亚于他的中国同行,他在收藏界广交朋友,称为“中国通”。 福开森也是北平琉璃厂古玩店的常客。遇有所好,往往不惜重金收购。所获金石书画瓷器等古玩甚丰。在其东城喜鹊胡同3号大宅,历代中国文物琳琅满目。

  福开森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