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中国房奴的顿悟》
第16节

作者: 西都牧鱼
收藏本书TXT下载
  前段时间,我回了一趟老家,在村子里呆了一段时间。我发现,村子里面和我差不多大小的人,留在农村的比例已经非常少了。我老家以前的那些邻居们,他们的小孩大部分现在都在城镇中生活,不过呆在北京、上海这样大城市的人数很少,一般都呆在一些小城镇中,有一些人也曾经在北京、上海等地方打过工,在赚了一笔钱之后,逐渐又回到了老家附近的小城镇和城市中。
  不过,即便是把民办高校、职业学校的人数加起来,由此导致的城市化人口,最多也就是三、四千万。
  可是根据统计数据,截止2008年,中国的城镇人口已经超过了六亿,城镇化比率达到了45.7%,与2000年相比,城镇人口增加了1.48亿,城市化比例增加了约10%,在这增加的1.48亿人口中,除了我上面提到的通过读书城市化的人口,还有一个因素是人口自然增长导致的城市人口增加,在最近的十年中,中国每年的人口净增加约为七、八百万,按照人口的比例,假设有40%净人口增加是城市净增加造成的,那么大约是三千万,这样扣除之后,还有将近八千万的城镇增加人口。

  这一部分增加的人口,就是由于农村人口到城市的公司、工厂务工造成的。
  我们要知道的一个事实是,虽然这些人并没有城市户口,他们在城市里一般也没有自己的家,经常居住在工棚,地下室等地方,是城市的最底层,可是在人口统计的时候,却是将他们作为城镇人口统计的。
  三种城市化的途径我已经说完了,这三种途径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城市化基本上是从年轻人开始的,所以,十年下来,城市化的结果,是大量的年轻人进入了城市,而留在农村的多数是中老年人。
  这一轮全国性的房地产泡沫肇始于2003年初,其中首要推动因素就是人口出生,而第二个因素就是这一轮的城市化过程。在城市化的过程中,主要是哪一类人群推动了房价的上涨了呢?当然不会是第三类人群,主要是我上面提到的第一类人群和第二类人群,而且以第一类人群为主。
  这么一算,对于中国城市整体房价上涨来说,城市化过程起的推动作用其实并不大,因为能够推动房价上涨的城市化人群人数是十分有限的,况且这部分人群的购买力是远远不能与原来的城市人口相比的。
  不过,对于个别城市而言,如北京、上海这样的一线城市,如深圳、广州、南京这样的省会城市,由于高考扩招造成的推动还是很大的,因为高考扩招,使大量小城镇和农村人口都涌入了这些城市,对全中国来说,这个数字也许并不惊人,可是对于有数的几个城市,那就是个大数目了,而这些进入大城市的年轻人,往往是举三家之力置业,因此最初的一二线城市的房价泡沫的启动,这一因素还是起了大作用的。

  那么如何看待未来中国的城市化问题,会在5年10年内增加到65%吗,我觉得不会。欧洲、美国的城市化都是用了上百年的时间,可是中国用了差不多20年的时间,就达到了今天这样的比例,已经是“大跃进”了,这本来就是存在问题的。而未来由于人口结构分布的影响,中国的城市化进程想继续跃进将是很难的。
  前面我提到过,中国的城市化途径有个特点,就是从年轻人城市化做起,这些人要么通过读书进入城市,要么作为壮劳力进入城市,而中老年人却留在了农村,这些人也许当年也在城市打过工,不过由于根本无法在城市中安家立业,所以最终还是不得不回到农村。
  由于城市高昂的生活成本,未来这些中老年人是不会进入城市的。未来能够从农村进入城市的,还将是现在呆在农村的青少年,由于农村剩余的年轻人比率已经很低,所以未来能够进入城市的人数量会不断减少。
  未来的城市化比率还会缓慢增加,可是不会出现过去二十年的大跃进式的增长,而是由于农村老年人逐渐去世,从而导致城市人口比率更大。

  所以说未来中国城市化会继续推高房价,只是房地产商们的一厢情愿或者说为了炒作的说法,因为:
  第一,中国未来的城市化不会再向过去那样,农村人口大规模进入城市。
  第二,即便是还有一部分人从农村进入城市,这部分人也不会成为推动房价的源头,因为现在的房价早已经是以投资和投机需求为主,这些新进来的年轻人,现在就是想举三家之力买个房子,也是不可能的了。
  第三,本身留在城市中的人群,有两三亿是底层的民工人群,以现在的房价,他们根本不具备推高房价的能力,所以虽然是城市化进程的主力,他们却从来没有推高过城市房价。
  上述三个理由中,最后一个理由是让我感到最悲哀的,每当我们谈论房价的时候,其实我们针对的对象都是城市的白领们,国家经常说要保障城市居民的住房,先不说他做到没有,这个说法本身针对的也是有城市户口的人,在我们的潜意识中,就从来没有想过,现在生活在城市的最大的一个人群,他们也应该需要在这里安家立业,在我们的意识里,他们没有住房似乎是理所当然的。可是,世界上大部分国家,在讨论保障或者住房的时候,是包含城市中的所有人群的,而不是像我们这样,首先排除了在城市中生活的最大的一个人群,我们以为再正常不过的想法,在其他国家人的眼里,恐怕是无法想象的。只有有一天,当城市的民工、保安、服务员们也开始谈论房价的高低,准备在城市安家立业的时候,我们的社会才算是正常的。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