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这个东西,有生就有死,目前中国正在死去的是哪些人呢,是三十、四十年代出生的人,那个年代中国的出生率是多少呢,六七百万,一直到解放之前,都在一千万以下,2006年、2007年国家统计局统计的死亡人口分别是892万和913万,和那个年代的出生人口非常吻合。可是十年之后,当建国之后的人死去的时候,这个人数就会达到两千万左右,而那时中国六七十年出生的人也开始进入中老年。
可是中国的人口出生率在进入90年代以后,就开始逐年下降,目前的年出生人口是1500万左右,其实这个数字是很好推算出来的,中国从八十年代就开始推行计划生育,而且是比较严厉的一胎制,目前生育的主要人群是七十和八十年代出生的人,这期间的出生人口大约是在2500万左右,按照50%的妇女来计算,不就是1200多万吗,考虑部分家庭会多于一胎,那么与现在的出生人口数据是非常吻合的。
不过十年以后,生育的主力将变成九十年代出生的人,这期间本来的出生人口就只有1500万左右,按照一半是妇女,全部进行生育,并且有部分家庭超过一胎,总的出生人口也不过七八百万而已,可是前面我已经说了,届时中国的死亡人口将会是每年两千万左右,也就是说每年将会减少一千万左右的人口。
由于中国从八十年代就实行计划生育,所以人口模式是四二一的模式,人口会逐渐趋向于老龄化,到了九十年代出生的人成为主力的时候,社会上就会到处都是老年人,劳动力也会面临短缺,近年来,沿海地区已经逐渐开始出现民工荒的问题,九十年代以后出生率的减少,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另外一个原因是城市化,当然出口的过度膨胀,造成对劳动力需求的增加也是一个重要原因,这三个原因合并到了一块,问题就出来了,所以中国依靠低廉劳动力价格维持的高额出口贸易已经不可持续,由此带来的经济高速成长也是不可持续的。
这些因素对于房地产市场会有什么影响呢?随着人口顶峰的到来,房地产也就会见顶,随后到来的时代,人口的增长,人口的城市化进程,以及经济的高速增长都将不可持续,随着城市人口的减少,城市住房就会出现过剩,房子未来面临的将是长期的阴跌。股市也有可能面临如同日本的情况,长期萎靡不振。中国的股市在2007年见了顶,2010年也很可能就是房房市的大顶,因为现在70年(人口出生的最高峰)出生的人正好四十岁,是人的壮年,之后就是走下坡路的时候了。
这对于现在手里已经有储蓄的人来说,也许还算是个好消息,但是对于大部分人来说,绝对不是好消息。在未来,可能房子不再会成为制约大部分城市年轻人的问题,但是多数人却会面临收入微薄,税负很高,生活艰难的局面。
为什么会这样,问题很简单。中国现在虽然已经面临日本八十年代末的问题,可是经济水平却远远未达到发达国家的水平,而我们面临的老龄化问题却比日本严重的多,就是我前面说的人口的四二一的结构。可是我们并没有建立完善的社会养老体系,我们现在虽然弄了一套养老保险制度,可是本质上就是年轻人交钱养活老年人,也就是说我们现在交的钱大部分并没有存起来进行投资,等到我们老了来用,都已经养活了现在的老年人了,剩余的一点也可能被某些人群贪污了,那我们将来怎么办呢,当然是靠将来的年轻人养活我们了。
可是,现在是年轻人多、老年人少的时候,所以现在的老年人们生活的很好,房子以前早就有了,不必为了这个操心,退休金能够又能维持很不错的生活。所以你看现在城市的老年人们,生活的还是很不错的,因为养活他们的年轻人的数量大于他们本身。
可是等到七十年代的人们老去时,就是年轻人少老年人多了,那个时候怎么办呢,一个办法就是向年轻人征收更多的税,另外就是给老年人尽可能的少发退休金。
所以未来的老年人们,肯定不会像今天生活的这么舒服,会艰难的多。
不过,注定牺牲的一代可能就是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出生的这一批人,比我们早的那些人,虽然年轻时候辛苦了点,但是中年之后呢,由于赶上了经济发展的好时候,而且由于人才的缺口,他们的事业发展都很顺利,也积攒了一定的财富。
而八十年代这一代人,虽然小时候是家里的独生子女,被视为掌上明珠。可是到了大学毕业时不好找工作,找到了工作又因为竞争激烈,事业发展很困难,紧接着面临的是买房难、小孩上学难等各种问题,还有要抚养双方的四个老人,一辈子辛苦。等到退休了,进入老龄化社会了,社会保障是个大问题,很可能是老景凄凉。
就这一点来说,现在很多人提出要修改目前的计划生育政策,这是很对的。其实,当年马寅初老先生提出计划生育时,说的就是一家人要生育两个孩子,两个孩子和一个孩子虽然一字之别,可是却有天壤之别的效果,如果一个家庭两个小孩,那么人口就恰好维持平衡,可是生一个孩子的话,人口出生率却是呈几何级减少。
回到主题,现在人们总是说刚需,其实从人口角度来看待这个问题,现在的刚需已经到了顶峰了,在未来,从真实需求来说,房地产是肯定要走下坡路的,虽然这个因素可能对近一两年的短期走势不会造成影响,因为一旦投机之风盛行起来,短期走势就从来不受真实需求影响的,可是从长期来说,未来人们确实不用再像今天这样忧虑买房的问题,需要忧虑的倒是很多其它问题。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