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中国房奴的顿悟》
第9节

作者: 西都牧鱼
收藏本书TXT下载
  一是在2003年时,政府又出了一个政策,原来在1998年时,虽然说要停止福利分房,可是政策的基调是以保障房为主,到了2003年,因为非典的影响,政府再一次调整政策,改成了以商品房为主。
  其次,这一段时间随着经济的发展,很多人手里开始有钱了,特别是98年、99年毕业的那些人,他们是最早一批赶上停止福利分房的,也是房屋需求的最大群体,他们在刚毕业时不具备购买能力,但是在毕业了四、五年之后,开始逐渐具备购买能力了。
  我认识的一些1998年前后毕业的人,买房时间大部分都集中在2003年、2004年这段时间。

  不过,相比2005年之后的中国房地产市场,则2003年实在还算不上热闹。这里有个重要因素,那就是城市人口的变化,我们知道在1998年时,除了房地产改革之外,还有一项改革措施,那就是开始了扩招,扩招之后,对于中国最大的一个影响就是城市人口的飞速增长,在99年之后上大学的这批人,他们的毕业时间是在2003年以后,具有房屋购买能力,恰好是在2005年、2006年。

  我们现在常说,中国的房子是一对年轻夫妇加上双方父母三家一起供,其实就是在2005年以后。
  现在人们说房地产上涨的原因,有“刚需论”“炒房论”“外资论”,其实最初房价上涨的直接原因,确实是人们的真实居住需求,这也是房地产泡沫的诱因,其实如果你仔细观察,你会发现,每一次经济泡沫的开始,最初的原因都不是投机,而是真实的需求,但是在事件的进展过程中,投机因素会逐渐参与进来,并成为主要因素。
  中国的房地产市场发展到2006年之后,投机性的因素开始逐渐浓了起来,原因就在于由于房价的不断上升,而且速度开始加快,很多人开始意识到,投资房产是一件非常有利可图的事情。
  炒房的人有外资,有职业炒房者,还有就是我提到的,也是最重要的一类,一些收入比较高的人,开始买自己的二套房、三套房、四套房做投资。这一类人对于房地产市场的影响,要远远大于外资和职业炒饭者,原因就在于中国的贫富分化比较厉害,而且大量人有灰色收入,很多人说是腐败官员导致了房地产价格的上涨,不无道理,不过还要加上很多人,比如企业高管、高级白领、海外华人等。

  对此我是深有体会的,在2003年前后,我听说的都是一些首次买房的人,即便是一些有钱人,也不会买很多房,最多是多买一套房子改善下居住环境,个人投资房子的事情还真是不多。
  可是到了2006年之后,拥有多套住房的人忽然之间多了起来,似乎一个人最成功的事情,不是工资涨了,升了官了,而是拥有几套住房,事实也确实如此,如果你有五套住房,比如说我的一些同事们,按照300万一套计算,那资产就有1500万了,试问即便是高级打工者,有几个人一辈子能够挣到这些钱。所以,一些钱不是太多的人,也会跑到比较远的地方买个第二套房,我在望京买不起,我可以去通县再多买一套啊,结果弄得通县的房价一度比朝阳区还高呢。

  那么发展到2009年以后呢,买房的人基本上都是比较有钱的人,买自己的第三套、第四套房了,我认识的人,在2008年时,还是有很多是不太有钱的人买第一套住房,但是09年之后,真正买了自住的人,已经非常少了,我倒是看到很多人都在盘算,不过大部分人都放弃了,不是不想买,是买不起。
  现在人们一说到房地产,经常是言必称“刚需”,其实这不过是卖房的人忽悠忽悠别人而已,经济学上说的需求,不只是说你想买什么东西,还包括了限制条件,就是你真正能够付诸实际行动的需求。如果不考虑经济限制,只说希望和梦想就算需求的话,那我希望在北京拥有一套1000平米的大房子,房子里面摆满了高档的家具,古董之类的也要来它几件,最好是从故宫弄出来的,差的咱还不稀罕,问题在于咱没有那能力。你要说需要房子,那需要的多了,我的初中同学们,除了我算是念了个正经的大学,剩下的都是从高中、民办之类的学校毕业,他们很多人也在北京,可是大部分人从没指望过在北京买房子,现在每年不管多少,还是有些毕业生来北京,可是他们现在还能买的起房子嘛,过去是三家合起来买一套,现在就是三家也不行了。

  现在我的观点出来了,目前阶段买房子的主力,基本上都不是买第一套房子,而是以投资需求为主的,因为只有这些人人还买的起,而职业的炒房者们,聪明的很多已经都退出了。
  说完这些原因,就可以给出最后的结论了,那就未来房地产市场的走势,这是下一章的任务了。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