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是货币惹的祸——透过金钱来解读历史》
第14节

作者: Lov_vinccy
收藏本书TXT下载
  以上就是战国时期,尤其是战国中后期中国境内的货币流通情况,笔者将其称之为“四币争雄”,要是严格算起来,这段“四币争雄”的历史时间可不短,如果从东周时代开始(公元前771年)算起,到秦始皇一统天下(公元前221年)圆形方孔的“秦半两”最终获胜,整整550年的历史!
  竞争也颇为激烈,布币一开始最早取得领先,后来在齐国的奋力直追之下,刀币一度跃居第一,但最终还是秦国的秦半两笑到了最后,变成了全中国的钱币。
  根据“胜者王、败者寇”的理念,我们最应该分析的就应该是秦国的圆形方孔铜钱,为什么能够和现在的美元一样,成了国际硬通货?
  日期:2012-05-10 20:36:06
  (2)信用的力量
  说到秦国的铜钱“秦半两”,首先要说道说道的就是秦国。
  相比战国七雄中的其他六个国家,从春秋的奴隶制社会到战国的封建制社会转变的这一过程,秦国实际上是最落伍的一个。

  落后到什么地步呢,落后到连自己的钱都没有!
  除了西北男人本身比较彪悍,军事打仗还行之外,由于没有铜矿、没有自己的货币,不得不出口粮食、布帛来换取货币,在生产生活中,要么用其他国家的钱,要么用实物交易。。
  到秦孝公即位之时,齐国的管仲改革已经过去三百多年,魏国的李悝变法也过了上百年,连楚国的吴起变法也过去几十年了,秦孝公环视周边,看着其他国家发达的经济、文化以及先进的制度、思想,那真是羡慕、眼红、嫉妒加上流口水啊。
  时间很紧迫、问题很严肃、任务很繁重,怎么办?
  电影《天下无贼》里的贼帮老大葛优提了一个问题:21世纪什么最贵?

  答案是:“人才!”
  其实,不仅21世纪最贵的是人才,在春秋战国时代,最贵的也是人才!
  齐桓公依赖于管仲而称霸的经历就很能说明这一条。
  秦孝公很羡慕齐桓公,于是也重金招募天下贤能实施变法,在他的亲切号召之下,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改革者之一的公孙鞅 同学横空出世,开始了他著名的“商鞅变法”。
  商鞅变法的内容很多,比方说,废除奴隶制,实行土地私有制(“废井田、开阡陌”),鼓励生产粮食和布帛;推行县制,加强中央集权(“县”这个行政单位名称,就是从秦朝继承下来的);改革户籍制度,实行连坐法(贯穿二千年的“株连”罪名来由);统一度量衡,也就是确定长短、容积、轻重的单位和标准;统一人民群众思想,实施依法治国(“定秦律”);废除世禄制,建立军功制和户籍制,具体来说就是废掉原来贵族们那一套“老子英雄儿好汉”爵位和军功世袭制度,军功和爵位按照士兵所砍下的人头数来决定,其他都不算数……

  政策很好,法令也很好,可最麻烦的恰恰就在于怎么能取得人民的信任,从而执行下去。
  日期:2012-05-10 20:36:40
  话说公孙鞅和秦孝公商量好的法令公布之后,人们固然是竞相观看,不过也就是看看热闹而已,谁也不当回事。
  原来,春秋战国时代,那些大小诸侯国的君王们,大都把治国当成治家,今天说这、明天改那,对老百姓朝令夕改、说话不算数是很正常的事情。他们也不认为这是什么问题,不就自个家的事儿嘛,老子对儿子、老子对奴婢,扯个谎哄哄你们,有啥问题啊?
  老百姓早就被那些大领导们忽悠惯了,以为这一次还是一样,所以嘻嘻哈哈,一看了之。

  这涉及了一个重要概念,可惜大领导们(君王)又从不太在乎,所以民心不可用啊——这就是今天所谓的“政府信用”。
  千万别小看这个!
  当前整个世界的货币系统就是100%依赖于政府信用而运行的,美元依赖的是美国政府的信用,欧元依赖的是欧盟的信用,人民币依赖的是中国政府的信用。
  为了在秦国境内建立一套信用体系,公孙鞅在国都南门立了一根的木头,告诉大家,谁能把这根木头扛到北门,赏10金,可惜老百姓还是不信(实在被忽悠怕了),公孙鞅又进一步把赏金增加到50金。
  一个大老粗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就把这根木头扛到了北门——商鞅立即赏他50金。

  恰好在这一个阶段,秦孝公的太子居然也故意触犯了公孙鞅公布的法规——咱中国的法律规定,几千年来一向来是“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这下人们可都打算看笑话了,你公孙鞅再牛,也不能刑罚太子殿下吧?
  公孙鞅很是为难了几天,后来就生出主意来——“太子犯法,是因为老师的教育有问题!”
  这句话狠呐,到现在我们很多人都还在说:“学生天生都是好人,某些不肖学生杀人、放火、抢劫、强奸等,都是学校的责任、老师的责任……”
  日期:2012-05-10 20:37:12
  于是,公孙鞅就下令把太子一个老师的鼻子给割了,另一个老师脸上刺上黑字。
  一下子朝野震动,连老百姓也都明白了:“看来,这次领导们是要玩真的啊!”

  整个国家的信用体系建立之后,人们再也不敢抱有侥幸心理,公孙鞅的法令“行之十年,秦民大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
  商鞅在改革军功世袭制度的时候,有一条很详细的规定,规定凡是士兵砍下敌人一颗人头的,就免除赋税及劳役——这样一来,秦国士兵上了战场还有不拼命的?
  据说,此后秦国士兵在战场上都是一手抱着血淋淋的人头,一手手持武器进攻的!
  够血腥、够强悍,难怪秦国从此被关东六国称为“虎狼之国”。
  虎狼不虎狼,反正在商鞅变法之后,秦国的军队,成了“飞机中的战斗机”,战斗力那可不是一般的强,直打得其他六国只有招架之力。

  事情看似得到了圆满解决,但商鞅却和太子结下梁子啦。
  要晓得,现在的太子就是未来的国君!
  日期:2012-05-10 20:37:41
  由于商鞅信奉严酷刑罚,导致了秦国几乎有一半人都被刑罚成残疾,全国人民都不喜欢他,再加上他本人又“寡恩少义”(大史学家司马迁的话),贵族们也不喜欢他——更关键的原因是,因为太子犯了一点“小罪”,你就闹得全国人民都知道,而且割了太子老师的鼻子,刺了老师的黑脸,你以为你是谁啊?
  这位太子,就是刚才提到“初行钱”的秦惠文王,秦惠文王上台之后,商鞅在闹市之中被处以“车裂”之刑(俗称“五马分尸”)。

  总之,商鞅同学可没有管仲与一代名妓双栖双飞的好运气,他付出了生命的代价——在这方面商鞅甚至还比不过他的前辈兼老乡吴起。
  吴起和商鞅都是卫国人,但大好青春年华都在魏国渡过,吴起任魏将27年后离魏去楚,在楚悼王支持下在楚国变法,楚悼王死后,楚国贵族大臣在灵堂上作乱攻击吴起,吴起躲到楚悼王的尸体下,那些痛恨他的贵族们用箭射死了他。
  问题是,那些贵族射死了吴起的同时也射中了楚悼王的尸体——根据楚国法律,“丽兵于王尸者,尽加重罪,逮三族”,那些射死吴起的贵族们最终有70余家被灭族。
  做男人,就得对自己狠一点,吴起就这样为自己报了仇,而商鞅,则用自己的生命为秦国的强盛铺开了道路。
  日期:2012-05-10 20:41:17

  (3)司马错,不会错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