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我父亲去世,他一个普通农民,崇拜毛泽东崇拜得无以复加,但后来我就明白了,他只是崇拜毛时代官员们的那种清廉和公仆意识,反感现在的官僚贪污腐败成风。
另外,我的外公就是在3年自然灾害期间饿死的,没有什么稀奇的,因为很多同学朋友都是农村人,我了解到他们的外婆外公爷爷奶奶一辈儿的人,在河南、山东、安徽、四川、江苏(北部),尤其是在黄淮海平原这一地带,几乎家家都有饿死亲人的经历。
所以,我听到有人没有任何证据随便否认那几年饿死人的事实,除了觉得这些人应该庆幸自己生在城市之外,更多的是觉得他们冷血和无知……
日期:2012-05-08 23:53:41
读历史读多了,你就会总结出来这样一个规律——天天空喊爱国口号的人,空喊“宁死不屈”口号的人,要别人去死的人,要女人三从四德的人,在真正遇到外敌入侵的时候或者自己遇到灾难的时候,总是最先叛变或者最先为了自己抛弃所有人……
还不是中国人的情况,而是世界历史上的人莫不是如此!
从宋朝的程朱理学开始,儒家学说,在爱国学说上,更多的变成了一门“让别人去死”的理论,在男女关系问题上,则是变成了一种“让女人像奴隶”的理论!
日期:2012-05-09 20:18:35
作为中国人,提到春秋战国时代,人人都晓得有春秋五霸(有两个版本)、战国七雄,但你可能从来没有听说过“四币争雄”这个词吧?
当然,你没有听说过是正常的,因为这个词是我提的。
“四币争雄”,说的就是中国的历史进入战国时期以后,中国境内的主要货币就只有四种青铜小片片了,号称“四大天王”,这四种货币在市场上接受“民主投票”竞争,看看哪种货币能够最终一统江湖,制造它的国家自然也就能一统天下了。
哪四种片片货币呢?
第一种,当然是历史悠久的布币——“铲子钱”了。
日期:2012-05-09 20:19:38
在春秋时期那几百年的时间里,人们在“铲子钱”流通过程中逐渐发现了“空首布”存在诸多不便。
例如,方形中空的首部容易咯着人,尖锐的肩和足也很容易伤人,重量太沉不方便携带,没有文字辨认价值很困难等。
于是,到了战国时代,“铲子钱”就在重量上进一步轻型化和小型化,文字铸造变得越来越普遍,尖足给改圆润了,裆部加深了,一些布币还凿出圆孔以方便串起来携带,首部也变成平直不空的模样——所以被称为“平首布”。
作为典型的“中央政府货币”,“铲子钱”使用范围到战国时期依然很广,战国七雄中的赵、韩、魏三国 也都使用这种货币,燕国和楚国也有部分地区使用布币。
平首布中,最常见的是方足平首布,此外还有尖足平首布、圆足平首布、三孔平首布、釿布(有面值单位“釿”且多为圆肩圆裆)、异形布(不同于一般形状的布币)等,下图就分别是方足布、尖足布、圆足布、三孔布、釿布和异形布的典型代表。
日期:2012-05-09 20:22:27
第二种就是我们刚才讲到的第一个称霸的齐国所使用的刀币。
除了齐国之外,北方的燕国主要使用的也是刀币,赵国与燕国接壤地区也使用刀币,其形状取材于山戎、北狄等北方游牧民族渔猎所用的刀类工具,是典型的游牧渔猎民族的货币。齐国刀币到了战国时期也转变为“圆首刀”,刀头变成了弧线,整体形状变小、重量变轻。燕国的刀币形状上则一直保留着原来的尖首形状,其中有字的就是曾经提到过的“明刀”,没有钱文就是尖首刀,还有更加尖的也被称为针首刀。
下图分别是几把战国时期齐国圆首刀,燕国的尖首刀、针首刀和明刀,赵国的圆首刀。
日期:2012-05-09 20:24:15
第三种是蚁鼻钱,这是当时的南方大国楚国所用的货币。
也不知道是楚国人刻意保留传统的贝壳货币文化,还是楚国人变通得不足够快,不能做到“与时俱进”,所以他们的货币一看就是由贝壳货币演化而来,因为上面的钱文形似鬼脸,所以也被俗称为“鬼脸钱”。
鬼脸钱上面的图案应该也是文字,不过今天的我们搞不清楚那到底是什么字。
楚国那会儿看来拥有比较丰富的天然黄金资源,所以他们的有些鬼脸钱居然是镀金的。
下图就是几个一般的青铜蚁鼻钱以及一个镀金的蚁鼻钱。
日期:2012-05-09 20:27:03
既然有黄金,除鬼脸钱之外,楚国人还使用另外一种高级货币,那就“与国际接轨”的黄金铸币,使用最广的一种上面印有“郢爰”的钱文,是整版整版的,可以切割或者掰下来使用,根据通行的解释,“爰”是楚国重量单位,“郢”则是楚国的首都。
除了“郢爰”金币之外,楚国还有陈爰、专爰、颖、覃金、隔爰及卢金等金币,由于那时候还没有发明黄金冶炼技术,所以这些黄金应该都是天然黄金,其金含量一般都在90%以上,质量最好的可以达到99%,质量稍差的也能达到85%。
这些带有“爰”字的金版,习惯上被称为“爰金”或“印子金”,使用的时候,根据需要将金版或金饼切割成零星小块,然后通过特定的等臂天平,称量使用。
毫无疑问,这些金币极为贵重,仅流通于上层社会,只有在国际礼聘、游说诸侯、国王赠赏、大宗交易的时候大家才能一睹庐山真面目。
下图就分别是一枚“郢爰”、整版“郢爰”、多版“郢爰”和用来称金币的古代天平。
日期:2012-05-09 20:29:12
第四种是环钱。
从战国中后期开始,魏国和秦国开始使用环钱货币,形状上主要以圆形圆孔为主,但后期燕国和秦国所铸造的环形钱币则是圆形方孔的,其形状最初可能来源于织布的纺轮,也有人认为是从玉环、石环等饰品或刀币的环部演化而来的。
出土最早的环钱是钱文上铸有“安藏”二字的钱,而出土较多的战国环钱则是魏国的“共”字环钱、“垣”字环钱以及“济阴”环钱等。
下图就是这四种环钱的图片。
日期:2012-5-9 20:32:00
秦国早期也铸造标有“一珠重一两”环钱和“两甾”的两种圆形圆孔青铜环钱,相比较其他诸侯国在环钱制造中以地方命名的钱币直接做价值单位(如刚才说到的“垣”字环钱),或者像周王室一样,用釿(通“斤”)这个重量做货币价值,秦国最常用的是采用“两”这个重量来做货币单位。
根据考证,1两=4锱=24铢。
中国有个成语叫做“锱铢必较”,这下你该更加深刻的领会这个词儿的意思——如果心里面整天惦记的都是“锱”和“铢”这些鸡毛蒜皮的小单位,可见心胸该有多狭隘。
根据西汉大史学家司马迁的记载,“惠文王生十九年而立,立二年,初行钱”,也就是说,秦惠文王十九岁当了秦国国君,第二年(公元前336年)就开始正式发行钱币。
秦惠文王所铸造的钱币就是大名鼎鼎的早期“秦半两”,重量为12铢,上面标有“半两”两个字,下图就是秦国的“一珠重一两”环钱、“两甾”环钱及早期的“半两”环钱。
日期:2012-05-09 20:37:22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