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是货币惹的祸——透过金钱来解读历史》
第4节

作者: Lov_vinccy
收藏本书TXT下载
  再到后来,贝壳泛滥成灾,终于变得一文不值,巴布亚新几内亚人付出了无数的辛勤劳动,甚至搭上了身体乃至生命的代价,看似开始挣了很多“钱”,但最终却什么都没有得到……

  即便被骗得如此之惨,直到今天,贝壳依然被巴布亚新几内亚人视为财富的象征。比方说,巴布亚新几内亚人娶老婆的时候,彩礼不能用纸币,而只能用多达2万多个打成圆片的贝壳穿起来,下端再挂几条猪尾巴。
  当现在的巴布亚新几内亚引进“世界先进技术”开始印刷纸币的时候,他们的钱币上就是猪头和贝壳的图案,而且他们的纸币名称叫做“基纳(Kina)”,就是“大贝壳”的意思。
  日期:2012-05-06 16:58:45
  当然,钱,也不一定是贝壳,狗牙、猪牙也可以。
  最初选择贝壳当钱使,还算不上什么稀奇的,世界上有着各种各样的“钱”。
  在太平洋的美拉尼西亚群岛(the Melanesia Islands),土著居民习惯用狗牙当钱使用,一个狗牙可以买100个椰子,娶一个老婆要“花费”几百颗狗牙。
  南太平洋岛国瓦努阿图(Vanuatu),1980年独立之后,为抵制“资本主义的经济规律”,瓦努阿图坚持使用古老的实物货币如猪牙、草席、贝壳等。2007年~2008年度还被瓦努阿图政府确定为“传统经济年”,当地居民可以用实物货币上缴政府税收和支付医疗费。
  在瓦努阿图,贝壳主要用于小额交易,而猪牙“大钞”则用于贵重交易,一个普通家庭一年的开销,只需20个左右猪牙就足以应付,其中最大面值的“钱”是长而且有弯曲的尖猪牙,而且尖牙越弯曲越值钱,弯成圆弧状,甚至弯成两圈、三圈。

  有了猪牙大钞,在2008~2009年全世界都遭受金融危机冲击的时候,瓦努阿图却没有一个人遭遇失业和贫穷。
  日期:2012-05-06 17:00:18
  在2006年的“地球幸福指数”评选中,瓦努阿图被提名为世界上最幸福的国家;在2010年,瓦努阿图更是被评选为“地球上最快乐的地方”,而这句话也成为了2010年10月8日是上海世博会的瓦努阿图国家馆日的主题语“体验地球最快乐的地方”的由来。
  瓦努阿图人说,“我们已经意识到钱并不能代表一切。”
  只要你能理解钱,幸福就来到了你面前——可惜的是,我们生存在花花世界中的许多人却并不能意识到这一条。

  日期:2012-05-06 17:00:43
  在太平洋的波利尼西亚群岛(the Polynesia Islands),由蜂鸟、鹦鹉、鸽子的羽毛编织成的腰带或者饰物,是价值很高的货币。在圣克鲁斯岛(Santa Cruz Island),尽管日用百货和食品都可以用澳大利亚元和美元购买,但传统的“娶亲彩礼”,却必须交付用鸽子的深色羽毛制作的“羽毛带子币”,通常一份彩礼要用15条带子——这种羽毛币不受澳元和美钞通货膨胀的影响,始终是稳定可靠的。

  在科特迪瓦的一些原始部落,他们传统上使用手镯充当货币,“手镯币”的货币形同大大小小的手镯,持有者可将其戴在手上、颈上和脚踝上——那真是全身都是钱啊!
  在印度的东北部有些偏远的省份,比如阿萨姆省(Assam)的某些氏族,至今还在使用母牛的头盖骨作为货币——心“砰砰”跳了几下,幸好还不是人的头盖骨。
  马来西亚的沙捞越地区(Sarawak),从公元9世纪起,就用玻璃珠子当货币,价值很高,就像现在人们手中的黄金一样,不到万不得已的情况绝不使用——当然,该出手时也会出手。
  在中世纪的俄罗斯,松鼠毛皮是一种常见的流通货币,其常见程度超乎想象,以至于松鼠的口鼻部位、爪子和耳朵也常常被撕下来用来“零钱”。
  德国人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经济遭受毁灭性破坏,各地的乡镇开始印制“代用货币”作为本地支付工具,使用的材质各式各样,有木材、铝箔、丝绸亚麻布,甚至包括扑克牌等,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希特勒上台后德国央行恢复元气。

  无独有偶的是,在2008年的金融危机之中,美国的一个小镇上,人们应对美元货币通货紧缩的办法就是自制小木片,用来充当交易货币。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刚刚结束之时,德国又再次出现货币紧缺,没有办法的情况下,德国全境都使用美国产的香烟作为货币,作为货币的香烟甚至要远比香烟本身更有价值,当时的一些著名经济学家都还有幸亲自体验了一把。
  1970年代,意大利的货币里拉(Lira)遭遇了严重的通货膨胀,人们干脆用糖果作为货币来进行交易。
  日期:2012-05-07 11:11:55
  在世界上的所有货币当中,最让人匪夷所思的当属南太平洋上密克罗尼西亚联邦(Micronesia)所属的雅浦岛(Yap Island)上的石头货币了。近2000年来,雅浦岛的居民就一直使用石头做货币,他们称之为“雷(Rai)”。

  “雷”是由大而坚硬、厚重的石轮组成,石轮的直径从1码到12码不等,石轮的中央有一个孔,便于滚动搬运,雅浦岛居民就用石头来购买土地、独木舟或办婚事等。
  石头当货币,的确是够“雷人”的,而雅浦岛的“雷”币,的确有着“雷人”的故事。
  雅浦岛曾经是西班牙的殖民地,后来又被卖给德国,有一次德国政府命令这个岛上的居民修建一条连接岛屿两端的道路并把它维护好,但是岛民们懒散惯了,根本没人理会德国政府的命令,德国人决定向抗拒命令的岛民们征收罚金。
  问题是,用什么形式来体现这笔罚金呢?
  后来,德国人想出了一个巧妙的办法,他们派出了一个政府职员,走遍了那些抗拒命令地区每一家石屋和公共聚会场所,到那儿之后,这个人就在一批最大的“雷”上用黑色画一个十字,表明这块石头被政府征收了。

  这个办法很神!那些觉得失去了财富的愁苦民众们立马就感觉到变得贫困异常,于是他们马上就修好了连接岛屿两端的道路,而且修得很齐整。
  然后,德国当局就又派人擦掉了画在石头上的十字。用弗里德曼的话来说,一眨眼功夫,罚金抵消了,幸福的岛民们又重新获得了他们的“钱”,并尽情享受着自己的财富。
  在雅浦岛上,如果有一笔额度很大的交易,这个“雷”搬运起来很麻烦,那么就只用做一个标记表明所有权的改变就行了,那笔“钱”其实还静静的躺在那里。
  这个你必须要理解,因为在雅浦岛上,面值最大的那块“雷”,重量达到了8吨!
  至于“钱”不用拿走,只是标记所有权更改这件事就更容易理解了——你在银行上转账的时候,其实什么东西也没有动过,只不过是银行账户和户主名字改变了而已。

  下图即为上海世博会密克罗尼西亚馆所展示的“雷”币以及雅浦岛上某位居民的“一大笔钱”——够雷人吧?
  日期:2012-05-07 11:17:06
  你还别说,相比现在你手中的纸币,这个“雷”还真的是有价值的!
  原来,由于雅浦岛缺乏制造“雷”的石灰岩岩石,村民们不得不冒着生命危险,划着他们远洋航行的独木舟前往太平洋上的另外一个岛屿帕劳(Palau),在那里的山腰上切下这些庞然大物,然后用独木舟运回岛上。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