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是货币惹的祸——透过金钱来解读历史》
第3节

作者: Lov_vinccy
收藏本书TXT下载
  就看“朋”这个字的形状,像不像“贝”字串了串?“朋”在古字里面的本义是指两串相连的“贝”,不过,因为考古资料缺失,到今天大家也还没有搞清楚到底“一朋”是二枚、五枚、十枚还是二十枚。
  笔者我自个儿琢磨,因为“朋”的是好几个贝壳一起的意思,后来就演变出“天天在一起”、“结党营私”的含义来了,你知道形容坏人一起干坏事有个成语叫做狼狈为奸,下次你改一个说法,说他们“朋比为奸”,文化水平立马就上升一个档次。
  后来,这个“朋”就和“友”一起组成“朋友”这个词,现代社会这个词的用法可广了去了:男女恋爱叫“谈朋友”、商业公关叫“交朋友”、官场爬升叫“处朋友”……
  可不嘛,没钱的话,扯什么朋友呢?
  老祖宗们造字的时候,就把现代人这些花花肠子都猜到了。

  不像马克思老人家能说出“什么什么天然是货币”的深刻道理,贝壳在我们老祖宗那里最早并不是充当货币的,就连我刚才说的“美女的挂饰”也只不过是个辅助的用途,更重要的作用是用来做祭祀和占卜的神器。
  流入到黄河流域的海贝,最初是与来自河蚌里的珍珠、打磨光滑的玉器、瘦骨嶙峋的龟甲、神秘恐怖的骨器等礼器一起,用于占卜和巫术,从而向上天祈求恩赐。下图分别是良渚文化的玉器、红山文化的玉器以及殷墟出土的骨器、龟甲(上面有甲骨文) 。
  日期:2012-05-06 16:28:35
  特别值得一提的就是龟甲,就是我们今天用来骂人的那个“乌龟壳”。
  老祖宗们经过认真观察发现,乌龟很长寿,而龟甲形状又和干旱时候的大地形状一样,祈求丰收的人们于是便把龟甲视为能通天钻地的人间灵物,成为问卜的主要载体。在中国古代的龟卜文化中,贝壳与龟甲可以互换,贝可以使龟甲增益,在卜筮中主“大吉”、“永贞吉”,这就赋予了海贝以特别神秘的意义。

  老祖宗们那时候还不懂我们的科学,他们以为一切都是神赐与的,所以用贝壳啊、龟甲啊什么的来崇拜神、爱戴神那是很正常的事情。
  不管怎么说,以贝币形式出现的“钱”这个玩意,一开始就是带着神秘的色彩和力量来到这个世间的,而作为交换媒介的货币功能更是进一步加深了她的神秘感。
  大家不妨用普通人的思维想象一下,贝壳一边作为贵重的礼器在祭坛奉祀,一边作为货币在物品交换中使用。老祖宗们手持美丽的贝壳用于交换的时候,他们心中的这枚“神器”,那个神圣珍贵啊!
  不管咋样,老祖宗们反正最后选定了贝壳作为他们的钱。
  后来,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天然贝壳渐渐出现了供不应求的局面,故在当时又出现了许多仿制贝币,有石贝、骨贝、蚌贝、绿松贝等。到了青铜器时代之后,由于青铜冶炼技术的发展,又出现了仿海贝形式的铜质货币——青铜贝,这也成为我国最早的金属货币。
  日期:2012-05-06 16:33:00

  额外说一句,本书第一部分在本人已出版的书中已有部分涉及,但这个版本是比较完全的,也是经过提炼的。
  真正开始讲述有文字记载的历史故事,是从第二部分开始的。
  一旦开始讲述有文字记载的历史,本人叙述的事情都将来自于正宗的信史,也就是说,本人只是说法和观点上有所不同,加了些调侃和分析的元素,但那个事情本身一定是历史上确切记载的。
  日期:2012-05-06 16:33:25
  在当前的中国,能把“中国特色”和“国际接轨”这两个词用得溜溜的熟,一般来说,做政府官员或者专家精英就不成什么问题了。
  比方说“油价要涨、电价要涨、水价要涨”,再加上房价不断暴涨,民众承受不了,政府官员和专家精英们就会跳出来说美国日本德国的价格都是多少多少,你看看,中国北京上海的房价就是应该和日本东京、美国纽约一样,中国这么做是“与国际接轨”云云……

  然而,一旦老百姓提到有关“民众工资、福利水平、劳动保障、公民人权、民主行政”的事儿,政府官员和专家精英们就会再次跳出来给你大谈“人口太多、底子太薄、国家太大、老百姓素质太低、人民觉悟不够”等等“中国特色”……
  一句话,“该怎么用就怎么用”!
  在这里,咱也冒充一下专家精英们说句话:贝壳作为货币绝不仅仅是什么中国特色,而是与国际接轨的世界范围内的广泛现象。
  无论是生活在几千年前的黄种人、白种人、黑种人的老祖宗,还是今天依然处于原始部落阶段的海岛土著居民,几乎都有过使用贝壳作为货币的历史。产贝的地方用,不产贝的地方也用,不仅仅在过去用,到现在依然有一些土著民族在用。
  在古代亚洲,除中国用贝壳外,今日之印度、斯里兰卡、孟加拉国、东南亚区域,都有使用贝壳的历史;在美洲,当西方殖民者16世纪首次踏上这个大陆的时候,他们发现当地的印第安人使用的货币就是贝壳;在非洲,一直到20世纪初,包括坦桑尼亚、埃塞俄比亚、索马里等国在内的绝大多数黑人部落都依然在使用贝壳作为货币;
  学世界史的人都知道,15~19世纪西方殖民者贩卖黑奴给非洲人民带来了无穷的灾难,但不一定晓得的是,黑奴们大多都是被贝壳买走的!
  那些西方殖民者,流窜到今天的旅游胜地马尔代夫的海滩上猛挖贝壳,攒够了贝壳,就用船运到东非海岸的黑人部落里去交换奴隶,然后再把这些黑奴运到美洲……
  对于那个时候掌握了航海技术的西方人来说,贝壳这玩意儿太好挖了,所以他们运往非洲的贝壳越来越多,后来终于多得造成黑奴相对于贝壳的涨价,引起那些购买黑奴的殖民者的抱怨,这些事情还被记录了下来,存在一些国家的档案馆里。

  在印度洋及太平洋一些偏远岛国,贝壳时至今日依然是非常重要的货币。
  例如,在南太平洋的加罗林群岛(the Caroline Islands),广泛使用养珍珠的蚌壳作为货币;在南太平洋所罗门群岛(the Solomon Islands)上,许多世纪以来一直就是用贝壳做货币,一直到今天都是,为此他们还专门发行了多种贝壳邮票供世人了解他们的文化。
  日期:2012-05-06 16:35:58
  2010年9月17日,是上海世博会的巴布亚新几内亚(Papua New Guinea)馆日,很多人可能没有听说过这个国家——她是太平洋岛国地区面积最大的国家,有600多万人口,而在这个国家,曾经发生过一桩贝壳与黄金的故事。
  长期以来,巴布亚新几内亚人一直用贝壳充当货币,直到从澳大利亚过来的白人来到了这里,他们经过详细勘探,在岛上发现了黄金矿藏!

  黄金矿藏需要开采,白人们于是拿出大把当时世界通行的英镑钞票付给巴布亚新几内亚人,让他们开采黄金,没有想到巴布亚新几内亚人嗤之以鼻,没有人愿意下矿工作。
  白人们百思不得其解,后来就恍然大悟。他们返回澳大利亚,装了满满一飞机的贝壳运到巴布亚新几内亚,土著人这下终于看到“真正的钱”了,于是他们开始下矿卖力的工作,为白人开采黄金。
  巴布亚新几内亚矿工努力工作,挣“钱”越来越多。
  然而,很快的,他们却发现物价飞涨,他们所挣下的贝壳钱买到的东西却越来越少。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