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懂经济(透析经济运行规律)》
第1节

作者: 纪纲gluck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0-8-20 21:01:00

  研究经济学这么长时间来,各种学派经济书籍读过不少,也着实下过不少力气,眼看着头发越来越少,(别人是衣带渐宽,我是头发减少,呵呵)可是自身的知识体系却是越来越乱。经济学领域,学派林立,各执己见,一个问题的分析,角度多多,似乎怎么说也有道理,但仔细考虑起来,又都站不住脚。我不禁陷入了迷茫,学习经济学到底有没有用,经济现象如此纷繁芜杂,如何拨开云雾见青天呢?08年的经济危机,使我更加倾向于对《资本论》基础理论的肯定,同时也给了我一个系统提高经济知识的契机。于是我用了一年多的时间,重新精读《资本论》,粗读《国富论》。我的方法是以《资本论》为纲,查资料,写注释,再写心得,同时对照《国富论》和西方经济学的主流教材,注意比较和整合。这样读,非常慢,也很累,有时候一天只能读一两页,但是查阅的资料,却有可能有几十页甚至几百页。但是,这样很有成效,一步一步下来,知识逐渐系统起来,对经济运行的整个系统的理解越来越清晰。

  经常来逛天涯论坛,在这里学到了很多,现在也想把自己的一些心得写出来,以便大家共同交流,共同提高。如果我的一些努力,能够让有志于学习经济学的初学者,掌握一把通向经济学宝库的钥匙,哪怕是这把钥匙,能让那扇紧闭的大门有所松动,我的努力就更有价值了。
  前面两章已经基本成熟,后面的,我一边整理一边发。天涯论坛卧虎藏龙,还请大家多多指教。

日期:2010-08-20 21:06:01

  前言
  1994年4月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团委和学生会组织经济文化月活动。在开幕式上邀请了七八位北京经济学界著名人士到会发言,每人限定10分钟。由于时间有限,许多经济学家言犹未尽。会上天则经济研究所所长茅于轼教授作了7分钟发言,提了七个经济学的普通问题,难倒了不少北大师生。
  他认为经济学知识是每个具有高中以上文化水平的人都应具备的,所以现在高中和大学里都要教政治经济学。但是传统的政治经济学能否传授有用的经济知识却可能存在问题,因此他出了七个普通问题,考一考非经济专业而学过一般政治经济学的学生。如果大部分问题都答不上,就证明当今的经济学作为一门大学里的公共课有加以改造的必要。这七个问题都不是冷僻怪题,但看来容易,却真难回答。七个问题激起了北大校园内一阵不平静的思考。

  下面就是茅于轼教授所出的七个题目:
  1.何以穷国和富国同工而不同酬?
  从简单劳动如餐馆里洗碗,到复杂劳动如外科手术大夫,几乎一切行业中中国的从业人员所得到的待遇远远比不上美国同行的待遇。我们也可以不用货币收入,通过汇率折算,而可以直接比较吃、穿、住、用、玩的实际生活水平,这一结论仍旧成立。
  有的经济学家解释说,一般而言,美国工人使用的工具先进,所以同样劳动产出的价值较多。可是拿洗碗,理发等服务业来说,工具的先进并不起多大作用。再说中国也有高度自动化的流水生产线,那些工人的待遇仍不能和美国工人相比。
  由于穷国和富国同工不同酬,当他们之间发生贸易时,富国包含少量劳动的产品可以交换穷国包含大量劳动的产品,因而有的经济学家认为是富国剥削了穷国。可是在没有贸易往来时,同工不同酬的现象仍旧存在,这显然不能用剥削来解释。正因为存在这一现象,所以不少人希望移民到富国去,使自己支付同样的劳动能得到较好的享受。政治经济学告诉我们,一切财富都是劳动创造的,劳动是财富唯一的泉源。根据这一理论,质量和数量相同的劳动应该创造出相同的价值,可是政治经济学从来没有对富国和穷国同工不同酬的事实作出任何最起码的解释。

  2.投机活动是否创造财富?
  这里我们将投机活动定义为一些人既不生产又不消费,买进只是为了卖出,并从买卖差值中赚钱的活动。这包括房地产、股票、期货的投机,也包括囤积居奇,制造价格差别从中渔利的行为。
  如果投机活动不创造财富,那么投机赚的钱只是一种变相欺骗,把别人口袋里的钱骗到自己口袋里,那就和赌博没多少区别。世界各国政府多半禁止赌博,却极少禁止投机。
  如果投机确实创造了财富,那么这一部分钱应该计人国民生产总值。那么请问,投机分子为谁服了务?生产出了什么产品?对社会作出了什么贡献?
  3.交换能否创造价值?

  据说,市场经济的特点是等价交换,意思大概是说买卖双方谁也挣不了谁的钱,同时谁也不会吃亏。可是做买卖不是小孩子玩过家家,而是为了赚钱。无论是国际贸易或是国内贸易,任何一笔双方积极参与的公平交易,都同时为双方带来利益。当然,这并不是说做买卖永远都能赚钱,蚀本的情况是存在的。但大多数情况下只要双方出于自愿同意,任一方赔钱的交易是做不成的。

  如果承认了交换能赚钱,试问这新增的价值从何而来?
  假定一头羊与一柄斧交换,交换之前和交换之后都是一头羊一柄斧,仅仅是变换了他们的所有者。从劳动创造价值来看,交换能创利更不能自圆其说。
  你是相信交换能创造价值,还是坚信交换不能创造价值,你的理由何在?另一种说法的错误何在?

日期:2010-08-20 21:08:45

  4.汇率是由什么决定的?
  汇率是两种货币的交换比例。货币之所以有价,是因为它有购买力,因此货币交换的比例显然应该等于两种货币购买力的比。这种论断大量地流行于当今肤浅的教科书里,但其错误是显而易见的,因为两种货币的购买力的比取决于买什么东西。例如,用美元买汽车,其购买力约为人民币的20倍,但用美元买旅游鞋,两块美元也顶不上一块钱人民币。实际上,正因为买各种商品时两种货币购买力的比价不同,才有国际贸易发生。用美元买汽车便宜,而用人民币买旅游鞋便宜,所以才有中国出口旅游鞋进口汽车。

  对上述问题比较接近的说法是汇率取决于两种货币的供需情况,当用人民币买美元供不应求时,美元汇价上升,反之则下跌。然而这一答案只是对现实的描述,并未从经济理论上加以说明。譬如这样的汇率和购买力比较有什么关系?这种汇率有什么特点?它是有利于两国,还是不利于两国,或有利于其中的某一国?
  5.“有计划、按比例”有什么错?
  社会主义经济的基本规律是“有计划、按比例”。每当国民经济出毛病时,我们总可发现是某种比例失调所引起的,所以事先把比例掌握好,就不致发生比例失调的毛病,因而才有“有计划,按比例”的说法。市场经济则是靠着成千上万个生产者和消费者通过价格机制来调节,它无疑带有盲目性。当然价格确能调节余缺,因为供过于求时价格下降,从而消费增加,生产减少;供不应求时则相反。然而这种余缺调剂能否实现我们所需要的比例,却没有任何保证,是什么理由,我们竟放弃了这个基本规律,改换为市场的盲目调节呢?

  6.钱能不能度量价值?什么条件下它能?什么条件下不能?
  我们知道,凡是不能交换的东西,都不能用钱度量其价值。健康是有价值的,然而不能交换。一个人生了病,不论他愿意出多少钱给别人,也不论别人有多愿意用自己的健康去交换钱,事实上也无法做到。除了健康,还有友谊、爱情、创造欲望和好奇欲望的满足等等,也都不能用钱交换。
  那么,凡是能交换的东西是否都能用钱来度量其价值呢?工厂产品的价格高于它原料的价格,其差价是否精确地表明了工厂创造的价值?由于市场价格的波动,即使工厂内部的生产状况完全照旧,它创造的财富是否也相应地变动?一个人做生意赚了钱是否证明他创造了价值?
  7.是什么决定了一物的价格?
  我们知道,价格等于成本加利润。一般而言,产品的成本是企业已知的,所以上述问题也可以表述什么决定了利润。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