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任冷笑一声:还大学生呢!》
第5节作者:
水风晓 我知道,在深圳,很多人都和我一样从事着并不是本专业的工作,但是,一个毕业生,能够在短时间内寻找到最合适自己的工作岗位,而且能够充满热情的投入,估计并不多。而我在3年间,也走了那么一段断长长的弯路。因此,面对新员工,我都会很坦诚地和他们说:“刚毕业时,不要为饭碗而生存,当机而立断,如果在一年间,甚至最好在试用期内,你们发现公司并不适合你的发展,选择离开,不要犹豫!尤其是在我们这个那么特殊的行业。选择离开才是你明智的选择”
而能够在初期提出离开我们公司的,我反而把他作为很好的例子在培训教室和这些新员工分享,鼓励他们在一段时间内对自己和公司做一个科学的评估。我能够感觉到有些人很迷茫,而且迷茫了很多年。有一个同事和我一起进入公司,他学习行政管理,自认为喜欢坐在办公室写写东西喝喝茶的人,一个男人有这样的想法,估计是经历了太多沧桑有关系,但是分配给他的工作是在户外工作的,很辛苦,还要倒班,他的脑子有很多很多的想法,他考研,还报考公务员,但都一一失败,2年过去了,一切都没有改变,而他的经理则认为:如果他这个职位的本科毕业生,2年内仍然没有提升,真是废了。
说实在,我听了这句话,觉得很唏嘘,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潜能,如果不能够在一个岗位得到发挥,那确实是废了,正如一个音乐家,你让他去修机械,一个喜欢画画的,你让他做会计报表,内心是痛苦的。但是不要指望公司存在伯乐主动提供更合适的岗位发挥你的潜能,机会是存在的,全凭自己是否会抓,否则离开公司才是聪明之举。
上百个应届毕业生们断断续续的从我的身边走过,打开了人生第一段故事的幕布,我书写他们,却发现了自己的故事其实也很动人,于是我写了自己,作为故事的第一篇章。
日期:2006-5-12 22:03:48
第二篇章 应届毕业生
第一步 应聘与择业
常常参加招聘会,最近两年,我们均会去人才高交会招聘,偶尔去人才大市场,而更多的人员则是从长期合作的学校直接招聘实习生,另外有一小部分从部队或者其他人推荐过来。而不同的来源有着他们不同的特点。
高交会的第二天,前来应聘的人员比较少,我们派出来收取简历的人员共四位,除了我们部们作为用人部门来之外,人力资源部有两个人代表其他部门来初次甄选人才,一个是我们股东公司刚刚聘请的管理培训实习生小宝,性格活泼,是上海海运学员海商法专业毕业的高材生,没有工作经验,但是经过短暂的课堂培训之后,她被安排在人力资源部学习。股东公司的想法很美好,对于这些优秀的后备的管理人才,是给了他们一年的学习时间在各个岗位,甚至各个子公司接受培训学习的,但是对于没有工作经验的她,我很相信她根本没有任何成熟的学习机会,她只能乖乖的接受指令干很多很多的鸡毛蒜皮的琐碎事情,然后她认为“人力资源的工作是这样做的”。
我相信,一个毫无经验的毕业生,第一个工作,如果不是有一个很好的上司施加积极的影响,他在以后的职业生涯中会被填充进去对于工作是什么的一个印象,然后这些思维模式会影响他日后的工作方法。这一点我真是深有体会。而这个高材生,之所以不幸,是因为如果日后真正从事人力资源的工作,无疑我们公司绝对不是一个最理想的学习场所,公司的人力资源部门人员奇缺,制度缺失,工作无序,我们称之为没有效率的部门。
因此,我和她单独两人一起在二楼吃工作餐的时候,我试探性的问了问她学习的情况,也许是因为我曾经给她上过两天我们部门业务课程的原因,她对我并不是很陌生的感觉,直接告诉我因为人手缺乏,因而每天都几乎是最后一个下楼去吃饭以及最后一个去坐班车的人,每天累得直犯困,我很直接的说“和我所预想的一点也不差”,我建议她多转点其他部门,例如市场业务部,但她有些无奈说是总部安排的,我突然想起总部给他们做的专业测试,在给我们的名单清单中清晰的写出她们经过测试是属于什么主张偏分析型或者是其他型的,想想也许根据测试的结果才安排她在人力资源学习吧。因此我也并不是很自信,毕竟我不是人力资源专业人员,但我有些唏嘘了。一个应届毕业生的第一步如此的重要,让我体会到改变是如此的不易,
日期:2006-5-12 22:04:55
高交会散场了,我们收拾东西离开,计算了一下,我们OP总共收了100多份简历,满载而归,全部简历放在贝贝那边,次日,她过来了,把档案袋给我们说里面的简历给我们按照应聘职位的类型分类好了,当然,这种分类是她没有事先问过我们的,对于我们来说,并没有什么用处,因为我还要按照筛选出来的简历登记做表格,只是,我又看到了很多应届毕业生身上的影子,充满热情、认真但是有些盲目。
应届毕业生,对于我们部门而言,是一张再好不过的白纸了,他们单纯、积极、充满热情、任劳任怨,梦想可以让他们在心中构筑一座稳固的大厦,然后在一两年后随着现实的逐渐清晰坍塌,但对于公司,已经获得了拥有相当经验的员工,而不必担心他们的逃离,因为90%以上的人,身上早已烙上了这里特殊的印记,主要的原因是鉴于外部竞争的厉害,他们的毕业院校和学历、工作经历根本没有很大的竞争力,而我们对于应届毕业生所开的价格在市场上具有竞争力,而长期来看并没有很多的提升空间,并且我们OP的大部分职位在这个社会是非常特殊的,如果在这个行业从是如此特殊的职业一长段时间之后,这段工作经历对于其他行业来说是大可没有什么可参考之处,除非是同行业,而非常遗憾的是,我们行业存在竞争也存在合作,反对挖人墙角。此次招聘,遇到一个另外一个公司过来的小伙子,在那家公司从事机械司机工作,收入比我们的基层管理人员的还要高几百块钱,但是他投递了简历给我们,问他为什么,他回答得非常合理,为我们所接受,他说他们公司基层管理人员贮备完毕,发展的空间狭小,而相对于他的不断增强的能力来说,他更时候基层管理的岗位,面试过程中,他的谈吐和英文口语能力让我们大吃一惊,暗地里认为他是合适我们的人选。非常可惜的是,通过请示部门经理,也许部门经理通过和他们公司沟通了,最终我们不得不放弃这个优秀的人才,因为我们两家公司是同一家股东。他最终的命运如何,却是我一直很好奇的,希望能够在一两年后探听到他的好消息吧。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