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英雄传》
第28节

作者: 木王尤
收藏本书TXT下载
  格鲁夫学的是化学工程,专长是流体力学,但在仙童干了三年后,他成了一名固态物理专家,并出版了《物理学与半导体设备技术》一书,此书与肖克利的《半导体中的电子和空穴》一样,成为半导体技术入门者的经典教科书。除了在技术方面表现出众,格鲁夫还展现出其与生俱来的管理天份,而这一点,也正弥补了摩尔的短板。
  1967年,总经理斯波克跳槽到国家半导体,并大挖仙童的人才,格鲁夫是斯波克重点拉拢的对象。摩尔深知格鲁夫潜力无限,关键时刻,他力排众议,将格鲁夫越级提升为实验室副主任,成功地将他留在身边,成为自己的得力副手。

  在仙童期间,认为“只有偏执狂才能生存”的格鲁夫与崇尚平等、民主的诺伊斯并不咬弦,他认为诺伊斯是那种“不喜欢争论,别人争论时只知道坐着旁听并备受折磨”的人。他对诺伊斯总是回避矛盾的态度极为不满,甚至多次在公开场合对身为他老板的老板的诺伊斯出言不逊。当然,一向谦和的诺伊斯对格鲁夫的粗鲁从来只是一笑了之。

  不过,对于同样不善管理的老好人摩尔,格鲁夫却是另眼相看,他算得上是摩尔终生的忠实粉丝及坚定的追随者。因此,当摩尔前脚迈出仙童,他后脚就跟着来到英特尔,虽然此时的英特尔严格来说还只是个空壳。
  格鲁夫的加入,对于英特尔的发展壮大影响深远。在今后的日子里,是格鲁夫力挽狂澜,以壮士断臂坚毅和勇气,带领英特尔走出困境,成为全球芯片业的巨人。有人格鲁夫将视作英特尔的第三名员工,但也有更多的人,将格鲁夫与诺伊斯、摩尔一道,视为英特尔的共同创始人。
  格鲁夫加入英特尔时,作为见面礼,还专门公司带来了一位重量级人物——莱斯.瓦德兹(Leslie Vadasz)。瓦德兹是仙童的集成电路专家,格鲁夫的匈牙利老乡。后来成为英特尔执行副总裁谦英特尔投资基金总裁的瓦德兹是英特尔的第4位员工,但由于笔误,他的员工证是3号,而格鲁夫反而成了4号。
  不久,英特尔的另一位关键人位,微处理器的发明人特德.霍夫(Ted Hoff)成为诺伊斯与摩尔麾下的一名得力干将。早在纽约读大学期间,霍夫便取得了两项发明专利。毕业后,获得美国国家科学基金的全额奖学金资助的霍夫,因仰慕特曼教授的大名,来到斯坦福大学攻读电子工程硕士和博士。
  1962年,霍夫取得博士学位,留在斯坦福担任助理研究员。在斯坦福期间,霍夫对计算机技术曾有过一番深入的研究,因此当得知英特尔正欲特色一位有计算机技术背景的电子专家后,斯坦福大学曾向诺伊斯大力推荐霍夫。不过当时英特尔希望找一位有企业工业经验的人,因此霍夫并不是英特尔的首选。诺伊斯先是与IBM公司的一名工程师取得联系,但最终那位工程师不愿离开纽约,于是诺伊斯才最终打电话给霍夫。

  就这样,后补的霍夫成为英特尔的12号员工。霍夫虽然只是一名小字辈,但他深谙的计算机技术,而这又正好是英特尔的其它半导体专家所缺乏的。诺伊斯及摩尔相中的正是霍夫的这一专长,日后也正是因为霍夫这一专长,为英特尔进入微处器芯片领域起到的关键作用。
  (078)
  日期:2012-04-25 14:17:16
  (十)磁芯存储器VS半导体存储器
  1968年7月18日,英特尔在离肖克利实验室旧址和仙童半导体公司不远处一座空置的办公楼内正式开业。这座办公楼原来是“联合碳化合物电子公司” (Union Carbide Electronics)的所在地,这是霍尔尼离开仙童后创办的多家公司中的一家。一年前,霍尔尼把公司迁到圣地亚哥,这里就空了出来,如今又成了英特尔的办公楼。
  对刚刚起步的英特尔而言,资金和人才都不是大问题,确定公司的发展方向才是大问题。现在的半导体市场早已不是十年前他们创办仙童时的模样了,仅在1968-1969年间,就有13家半导体公司在圣克拉拉创立,当中的8家与英特尔一样,是由前仙童半导体的员工发起的。而摩托罗拉、国家半导体、TI、仙童等几家半导体电子大鳄,则垄断了大部分市场。英特尔要想在夹逢中生存,就必需找准切入点,才能杀出一条血路。

  公司的创始人及相当一部分员工都来自仙童半导体,要复制仙童的经营模式及策略自然最便捷。但他们深知,仙童的盈利主要来自于大规模生产一些低利润的芯片,并通过残酷的价格战来抢占市场。尽管诺伊斯是这一模式的推手之一,但他去不想把这一套复制到英特尔。
  在诺伊斯和摩尔看来,英特尔创立的初衷,就是要凭借领先的技术,研制和生产能靠获得高额利润的产品,靠技术的领先而不是价格战而抢占市场。因此,经过对半导体市场的现状和前景进行再三评估,他们最终将公司的发展方向锁定为新兴的半导体计算机存储器市场。
  诺伊斯他们想生产的半导体计算机存储芯片简单地说就是我们现在常见的电脑内存芯片。在今天,半导体存储器已是无处不在,大到人造卫星,小到电子手表都有半导体存储器的身影。但在上世纪60年代未,以半导体电路作为存储媒体的技术并不成熟,而且成本太高。因此,在当年的计算机存储器市场,占绝对主流的还是已经使用了20年的磁芯存储器。而说到磁芯存储器,我们的第一位华人主角王安博士隆重登场了,请大家热烈欢迎。

  “Ladies and Gentelmen and 木王尤,大家好!我叫王安,大家也可以叫我Dr. Wang。
  我是江苏昆山人,1920年出生。16年时考入上海交通大学电机工程专业。我是在日本军国主义的铁蹄下,躲在法租界内完成学业的。毕业后,我留在交大担任了一年的助教。
  租界是一个奇特的地方。虽然在1937年11月,上海已然沦陷,公共租界苏州河以南区域和法租界成为了被日伪势力包围的“孤岛”。但在租界内,局势还相对稳定,甚至在经济上还一度出现过畸形的繁荣。因此,我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并无受到太大的冲击。
  (079)
  日期:2012-04-26 11:08:47
  1941年,我觉得不能再这样躲下去了,我已经21岁,早该报效祖国了!我和八个同学瞅准机会,在日军的眼皮底下离开上海,绕道香港,辗转到了桂林。在那儿,我受当时的Government的委托,带领一个工程小组为军队设计无线电通讯设备。虽然我不知道我的工作在战争中发挥了什么具体作用,但我知道我为祖国抗战出过力、流过汗。I’m so proud!

  1944年,桂林也沦陷了,我被转移到重庆继续工作。几周后,我得知Government正计划选派一批工程师赴美接受培训,以便将来学成后回国参加战后重建工作。我立即报名参加了选拔考试,最终以第二名的成绩获得了这个珍贵的赴美培训机会。1945年4月,在日本投降前夕,我经由印度乘船前往美利坚合众国,离开了生我养我的故乡…(抽泣声)…I’ll be back…

  在海上漂泊了差不多一个月后,我们终于到达美国。这是一个什么地方啊?几年以来,我触目所及的,尽是贫穷、饥饿,是妻离子散、家破人亡,是硝烟弥漫、弹火纷飞。而在这里,却是满眼的衣香鬓影、灯红酒绿。不要说我崇洋媚外,在到达的第一天起,我已经把里这视为我的第二故乡。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