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尔尼拥有剑桥大学和日内瓦大学的两个博士学位,论技术实力他并不比公司的任何人要差。但一直以来,他却只能处于诺伊斯和摩尔的领导之下,并且看不到有任何的晋升机会。他发明的平面处理技术对于集成电路的研制可谓居功至伟,但却未能获得相应的回报,不管是名还是利。诺伊斯是受了霍尔尼平面处理技术的影响才萌生了关于集成电路的设想,但外界却从来只知诺伊斯,不知有霍尔尼。
拉斯特是集成电路研制小组的组长,是他将集成电路由设想变成了产品,他带领的小组成功生产出第一块商用集成电路:由4个晶体管和5个电阻组成双稳态逻辑电路,让仙童在集成电路的竞争中取得先机。而当拉斯特准备在集成电路的研发上进一步大展拳脚时,他却被告知,由他负责的集成电路小组的研发经费,将会在1961年度被大幅裁减。
拉斯特尝试去找诺伊斯摆平此事。诺伊斯虽然站在拉斯特这一边,但他知道削减预算是汤姆?贝与摩尔的决定,他需要时间去说服他们两人改变决定。加上此时他正在为新的二极管工厂开工的事宜忙得不可开交,于是诺伊斯希望拉斯特等待一段时间,再来讨论关于预算的事。
(046)
日期:2012-04-06 09:22:50
拉斯特没有再等下去,而是给他的老朋友阿瑟?洛克打了个电话。
在帮助八叛逆创业后不久,洛克就离开了海登斯通银行,来到东海岸开始他的风险投资事业。他与地产商汤姆?戴维斯(Tom Davis)一起在旧金山合作成立了一家风险投资公司。洛克与拉斯特关系一向不错,当他得知拉斯特在仙童郁郁不得志时,便主动为拉斯特牵线搭桥。
洛克认识特立达因公司(Teledyne)的老板,他知道特立达因正准备投资设立一家半导体企业,为军方提供高端半导体元件。他立即向特立特因推荐了拉斯特,并促成了双方的会面。1960年的最后一天,拉斯特带上霍尔尼一起,驱车前往洛杉矶,与特立特因的老板进行了几个小时的商谈。谈话结束后,两人已下定决心从仙童辞职。拉斯特还不忘拉上另一位仙童创始人罗伯茨,因为罗伯茨曾跟他说过,有机会离开记得要带上他。1961年2月,三人正式离开仙童,共同创办了特立特因的子公司——阿梅尔科公司(Amelco)。
三位创始人自立门户,彻底推开了仙童半导体人才流失的大门。
几个月后,戴维?艾力森(David Allison)等4位仙童工程师获得了雷曼兄弟100万的投资,创立了Signetics公司。吉姆?纳尔(Jim Nall)与思必图?豪斯(Spittle House)辞职后创立了Molectro公司。纳尔原来是拉斯特领导的集成电路研发小组中的一员,而思必图豪斯则是摩尔的助手。这两家公司同样是集成电路生产商,均成为了仙童的竞争对手。
1962年初,又一位创始人克莱尔从仙童辞职,开始了他的风险投资之路。至此,八位创始人已有一半离开了仙童。
仙童管理层对于创始人的出走、员工的跳槽逐渐变得见惯不怪,不再像当初鲍德温离职时那么震惊和暴怒了。不过还好,此时的仙童仍有足够的吸引力, Intel前资深副总裁虞有澄博士就曾经说过,在那时“进入仙童公司,就等于跨进了半导体工业的大门”。仙童曾是许多像虞有澄一样怀抱创业梦想来到圣克拉拉的年青人的第一块踏板,流失的人才很快就会被这些新鲜的血液所补充。因此,直到60年代中期,人才的流失,影响士气,但未伤元气。
(047)
日期:2012-04-06 19:41:22
除了员工流失的问题,诺伊斯这位总经理眼下要解决的,还有集成电路的研发、生产和销售问题。
在与TI打嘴皮仗的同时,仙童半导体可是片刻也没耽搁集成电路的研制。不过,那时候的集成电路成本估算要在100美元以上,而采用分立的元件去组装一个功能相同的电路,成本只有3美元左右。因此,不仅销售主管汤姆?贝反对把有限预算用于集成电路的研究,连技术主管摩尔,对集成电路的市场前景也持怀疑态度。而这也正是他们当初要裁减拉斯特小组研发经费的主要原因。
不过诺伊斯却坚持看好集成电路,在拉斯特辞职后,他花了不少气力去说服摩尔与汤姆?贝,加大了对集成电路研发的投入。而随着对集成电路研制投入的不断增加,很快仙童就有了领先于竞争对手,甚至领先于时代的集成电路产品。
但问题同样出在这个领先上,由于技术太超前了,并没有真正的市场。晶体管出现也还没多久,销售人员这头刚刚说服用户放弃电子管,改用性能如何如何优越的晶体管,现在为了推销集成电路,又跟客户数落晶体管的种种不是,这不坑爹嘛!更何况,由于集成电路售价太高,用户自己用晶体管组装电路比集成电路要便宜得多。在很多时候,价格才是硬道理啊。
诺伊斯不愧是一位对技术、对市场极具前瞻性的领导。既然价格才是硬道理,我们就大幅调低集成电路的售价。诺伊斯决定调低仙童集成电路的售价,不过他的调价可不仅仅是削减利润,而是直接将价格降至目前的生产成本之下,亏本销售!这一赔本赚吆喝的举措立刻招致了公司很多人的质疑。需知道,晶体管此时正是仙童最来钱的业务,诺伊斯此举无疑是要拿亏本的集成电路去砸赚钱的晶体管。
不过诺伊斯却有他的道理:集成电路取代分立的晶体管电路已是大势所趋,固步自封于晶体管市场,最终必然为竞争对手所淘汰。而低价格销售可以吸引更多客户采用集成电路,从而使大众开始接受集成电路是一个主流产品。同时,随着越来越多集成电路被应用,越来越多的需求被发掘,产量必然会随之上升,而生产成本则会随之下降。
1960年,波士顿咨询公司的创始人布鲁斯.亨德森(Bruce D. Henderson)提出了经验曲线效应,简单地说,就是当一项生产任务被多次反复执行时,它的生产成本将会随之降低。每一次产量的增加,相应的管理、营销和制造费用等将会以一个恒定的、可测的比率下降。我们不知道诺伊斯的降价举动是否受到经验曲线的启发,当母公司和一些员工质疑他的做法时,他以图书印刷为例解释售价、产量与成本之间的关系:
如果出版社只印刷一本书,那么这本书的成本是相当昂贵的,因此它要担负包括稿费、排版、校对、印刷等一系列的费用。但由于这些开销是固定的,因此每增加一本书的印刷量,所增加的费用是很低的。也就是说,初期成本能够分摊到越多的产品中,每一份“拷贝”的单价就越低。集成电路与此类似,只要产量足够大,即使售价再低,仍是有盈利的空间。
(048)
日期:2012-04-07 09:54:56
当然,在大幅降价销售的同时,诺伊斯也想了不少办法去降低生产成本,其中一个重要的举措便是开设离岸工厂。1962年,诺伊斯专门安排创始人之一的布兰克和制造部门主管斯波克到香港实地考察,研究在那儿设厂的可行性。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