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息震惊了业界,也在仙童炸开了锅,他们深知这意味着什么。诺伊斯马上召集一众的“仙童”们开会商讨对策。他首先向大伙介绍了两个月前他关于集成电路的一些设想,并直指TI的集成电路粗鄙不堪,无法推出市场。诺伊斯同时建议,应立即上马集成电路项目,以仙童的研发实力以及硅晶体处理工艺上的优势,必定可以后来居上,至少也可以与IT打个平手。
确实,基尔比展示的纯手工打造的“集成电路”是基于锗晶片而不是性能更为优异的硅晶片,另外电路的连线也只是用金线将各个元件小心翼翼地“粘”在一起,真难为了身高2米的基尔比竟然如此心灵手巧。但这样的作品注定只能展示于实验室,不加以改进,无法实现量产。而诺伊斯设想的集成电路,则是基于霍尔尼新近发明的半导体平面处理技术,不需要任何外部导线的连接,比起基尔比DIY的作品要“精致”得多,并且可以制作出更为复杂的集成电路。
1959年7月,仙童递交了关于集成电路的专利申请,与TI的专利不同,诺伊斯的专利更侧重于生产工艺,重点体现在“为不同半导体区域间的互联提供了以元件为导向的架构,使单一电路的结构更为紧凑,轻松实现更小尺寸的元件的组装,推动同一板块上装配更多的元件。”
一个月后,仙童在一个国际电子展上展示了他们的首块“集成电路”,这是由拉斯特用四个晶体管在陶瓷板上拼凑出的一个触发电路。样品很粗糙,但却展示了仙童对于“集成电路”的一个理念——由一个细小外壳包装的完整电路。仙童也自知这一样品不会引起太大的关注,但作为一个营销上的防御措施,还是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的。这表明仙童也已经进入集成电路领域,而这一领域绝不是TI的私人领地。
(041)
日期:2012-04-02 20:26:43
自此,TI与仙童开始了旷日持久的专利权诉讼纠纷。最终,法庭将集成电路的发明权授予了基尔比,而将内部连接技术专利授予了诺伊斯,这等于承认了诺伊斯与基尔比是集成电路的共同发明人。1966年,双方最终达成协议,互相承认对方部分地享有集成电路的发明专利权,而其它任何想生产集成电路的厂商,必需分别从仙童和TI取得授权。这次交易,使得仙童和TI在六、七十年代凭借着专利授权赚取了大量的利润。
“利”可以协商,但“名”却不易调和。从集成电路诞生之日起,关于谁才是真正的“发明人”问题上,就一直争吵不休。在TI看来,诺伊斯所做的只是将基尔比的发明产品化而已,根本不是什么“发明”。而在仙童看来,基尔比的发明毫无实用价值,根本就称不上是“集成电路”。
即使在仙童内部,对这一问题同样存在意见分歧,集成电路是一个集体智慧的成果,凭什么就认为诺伊斯从中所起的作用就要比霍尔尼和拉斯特的作用更重要呢?诺伊斯的“构想”来源于霍尔尼发明的平面处理工艺,而拉斯特则是将这一“构想”变成产品的人。但为什么最终功劳都记在诺伊斯身上呢?
很显然,严格来说,大多数发明都离不开“团队合作”,如果将所有功劳都记在一个人头上,也许会对其他同样发挥了作用的人不公,但如果因此而将功劳都分摊到所有相关人员身上,恐怕又容易过多过滥,同时挫伤“关键人物”的积极性。相似的争论在晶体管的发明时就出现过,而这种争论往往不会有一个让所有人都能接受的结果。就像足球比赛中的得分一样,功劳簿上往往只有进球者的名字,即使球只是意外地撞到他身上弹进球门的。
不仅如此,在认定谁是“第一”的这个问题上,也同样困难重重。什么样才叫“第一”?是指第一个提出相关概念和构想,还是第一个发表了论文?是第一个在实验室做出样品,还是第一个将其商品化?是第一个申请了发明专利,还是第一个召开了新闻发布会?对于很多发明而言,“第一”往往是个很复杂的问题。最终被认为是“发明者”的,可能只是在适合的时间做了适合的事,又“恰巧”被大众所知道和接受而已。
(042)
日期:2012-04-03 09:15:03
不管发明者是谁,集成电路的发明都已令到我们所处的世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与分立元件组装的电路相比,集成电路通过采用特殊的工艺,将电路中的晶体管、电阻、电容和电感等元件及布线制作在一小块或几小块半导体晶片或介质基片上,然后封装在一个管壳内,成为具有所需电路功能的微型结构。因此集成电路具有体积小、重量轻、寿命长,可靠性高等优点。今天,集成电路已发展为一个巨大的产业,从巡航导弹到交通信号灯、从神五到iphone,集成电路可以说是无处不在,影响着我们工作、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巴丁甚至称集成电路为“轮子”之后最重要的发明。
1999年,《洛杉矶时报》评选出了“本世纪经济领域50名最有影响力人物”,并列第一的是肖克利以及两位集成电路的发明者:诺伊斯和基尔比。汽车工业奠基人亨利?福特、已故美国总统罗斯福和动画王国创办者沃尔特?迪斯尼排在第二至四位。
与名单上其他大名鼎鼎的人物相比,基尔比的名气与他的排位反差太大了,许多人甚至连他的名字都没听说过。这位拥有60多项发明专利的美国工程院院士一生淡泊低调,视名利为浮云。直至退休,基尔比一直呆在TI从事他的研究工作,从未想过要下海创业什么的。
2000年,在集成电路发明后的42年,诺贝尔奖终于颁给了集成电路了发明人。由于诺伊斯已于10年前去世,而诺贝尔奖不授给已故之人,因此基尔比独得这一物理学最高奖项。
在发表获奖感言时,基尔比谦逊地表态:“如果诺伊斯还在,他应该与我一起分享这项荣誉”,“我的工作可能引入了看待电路部件的一种新角度,但自此以后的绝大多数成果和我的工作并无直接联系。”
2005年,基尔比在德州达拉斯市的家中与世长辞,享年81岁。这一年,集成电路已经由基尔比在实验室展示的一块简陋芯片,发展成为总销售额高达1900万美元的庞大产业,而由此而支撑起的全球电子终端设备市场更是达到了12750万美元的巨大规模。
TI公司董事会主席恩吉布斯在悼词中说道:“我认为,有几个人的工作改变了整个世界,以及我们的生活方式——亨利?福特、托马斯?爱迪生、莱特兄弟,还有杰克?基尔比。如果说有一项发明不仅革新了我们的工业,并且改变了我们生活的世界,那就是杰克发明的集成电路。”
说的甚是!
(043)
日期:2012-04-04 09:42:04
(七)家家有本难念的经
在争夺集成电路专利权的同时,晶体管的热卖为仙童半导体赚取大摞大摞的钞票。仅在1959年的前9个月,仙童的销售额就达到了650万美元。看到当初孵的小鸡崽如今已经可以下金蛋了,费尔柴尔德决定根据当初的投资协议,购回仙童半导体公司。
经过交易,仙童半导体的股份转换为价值约300万美元的近两万股仙童摄影器材的股份。8位创始人每人获得了相当于25万美元左右的股票。一夜暴富,“八叛逆”被传颂为创业成功的典范。而成立才两年的仙童半导体,开始成为新兴的电子工业领域最瞩目的明星。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