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贸机密》
第24节

作者: annisa
收藏本书TXT下载
  1.工厂实习很重要,绝对不可以免掉。前面我说过,商品知识是做外贸的基础,事实证明,越懂商品的人,业务做得越好。那要积累商品知识,直接到生产第一线去是很有效的,能够比较直观地了解。工厂实习重要,但是一定要把握时机,建议新人刚入行时去一次工厂,大半年或一年后再去一次工厂,如果时间不够只能选一次,那应该是后者。这点我是切身体会到的,当你已经在帮助老业务员做杂事的过程中,初步地接触到一些商品方面的东西,有了一定的认识,这时再去工厂,是带着问题去的,是最有效果的,如果一进公司就去工厂,根本都不知道自己想要了解什么。

  2.单证实习也不可省略,但时间无须过长。在单证科实习,掌握从头至尾的单证过程,这是对自己将来的工作有好处的,虽然有专门的单证员来制单,但是如果你掌握了制单方法,那就不用受制于人,有时候不便的情况下能够自己上阵。当然,这不是最重要的,因为毕竟自己上阵制单的情况少,而最有裨益的其实是单证员的有条有理认真仔细的工作方法,需要新人学习并运用到外销的工作中,单证是最讲究仔细的,一点差错也不可以出,如果能养成这样的好习惯,对任何工作都有好处。没必要在单证科呆半年,除非单证科人手不够。一个月足矣。

  3.师傅带徒弟是自古以来行之有效的好办法。外贸这个行业,经验很重要,基本上没有什么自学书籍可以供新人学习,也没有什么培训班可以上,很多东西都是在做事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积累经验的。有一个好师傅,他会教给你解决问题处理问题的方法,这是他长年做外贸的经验总结,传授给你,等于给你指明了一条捷径(这才是真正的捷径),你可以少走很多弯路。由于外贸经验的个人性比较强,带有每个人的偏颇性和局限性,所以,如果条件允许,建议一个新人先后由不同的师傅带一段时间,学习多种经验,郭靖之所以武功高强,跟他师傅众多是分不开的;不过,毕竟不可能人人都有郭靖的命。

  4.请师傅们不要忘记,徒弟不仅是用来帮你做事的,还是用来培养的。有些业务员,完全把公司给他带的徒弟当作杂工,只让他做些琐碎的杂事,寄寄快件啊、打打表格啊什么的,把徒弟支使得团团转,忙碌了一两年,徒弟却没学到什么东西,等该徒弟被公司独立出去单独做外销了,师傅轻松又被分配个新徒弟,照样有人打杂,照样不教他什么东西。这样做的师傅,有些是因为习惯了自己包揽所有比较重要的事,不愿意让徒弟插手,而有的则是故意保守,不愿意徒弟学到东西,因为今天的徒弟就是将来的竞争对手。后者就不要去提他,太过自私和小心眼,而前者,其实可以想开一点的,让徒弟多做一点,徒弟可以学到很多东西,因此是心甘情愿的,而自己又可以轻松一点,何乐而不为?

  5.培养计划后期,建议师傅将少量容易的订单交给徒弟,让徒弟完全独立操作,从接到订单开始,直到最后出运,中间不管和客户还是和工厂的联系,师傅都不要插手,除非徒弟有什么解决不了的问题来求救。但师傅可以时不时关注一下,看看是否顺利,毕竟订单是订单,不能光顾着练习,万一出了问题可就糟糕了。我觉得这个过程对于一个新人的进步十分见效,因为是独立面对全过程,该遇到的常规问题都会遇到,几个订单做下来,脑子里就有了很全面的概念,将来自己真正独立做外销的时候,不会有生疏感,就可以手到擒来。

  总之,公司应该有详细的、明确的新人培养计划,而不是随机的,想怎样就怎样,这样对新人或对公司都不利。
  日期:2006-3-31 15:35:38
  41.要面子还是要里子
  去年冬天,快要过年的时候,我跟XIA在办公室闲极无聊,天天琢磨HH今年什么时候开年终总结大会、谁今年会当明星员工、哪个部门今年会当先进集体、集团明年的新指标又会有多少,之类的问题。不仅琢磨,还要在MSN上拼命逮着HH的旧同事询问,不知道而不快。这一方面说明了我们的新生活确乎无聊(只有业务,没有杂事,所以每天时间多得濮出来),另一方面,也多少可以看出,一个人多年养成的习惯是很难改变和忘记的,就象一年一度的年终总结大会,曾经是我们生活中的一部分。

  每次年终总结大会,集团最大的领导会坐在主席台上,气宇轩昂地大手一挥,高呼一声:“明年,我们的出口创汇指标是,多少多少万。”然后顿住,恰倒好处地留给所有的人一个当头棒喝的空隙,让大家从前面的瞌睡状态里惊醒过来,面面相觑,嘴巴全部张大,好象听到了外星人要光临的消息。是的,年年如此,指标一年年攀升,每次都是个不可思议的数字,最后有没有完成,不得而知。

  接着,一过完年,都还没有从节日的喜庆气氛中缓过神来,部门经理便找大家一个一个单独谈话,主题就是:你觉得你今年能做多少?天哪,就好象大家都是哈利波特的占卜学老师,可以掏出个水晶球观察自己的未来命运似的。
  大家当然一般都唯唯诺诺,往保守里估计,免得把牛吹大了到时候做不到多丢脸,可部门经理听了很不高兴,绝不轻易放你回座位去,逼迫地说:“不可能吧,去年做了多少多少呢,今年难道不应该更多一点吗?”或者哀求地说:“你再想想办法吧,再想想办法呀!” 就好象穷苦的妻子无论如何想得到一个庄园,于是,你决定为了她去抢银行。你最后不得不点头接受多少多少的指标,他终于满意地放过你,去对付另一个了。

  一个公司追求发展扩大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不过,外贸公司、尤其是一家省级外贸公司追求的东西,说起来有点可笑。此话怎讲?
  某经理询问某业务员:“今年怎么没见你的老客户A公司下单啊?”业务员答:“来询过价了,我报的价他们嫌高,没接受,估计到别的地方做去了。”经理急:“怎么可以这样轻易地把生意放走,少赚点就少赚点,接单子要紧啊。”业务员说:“不是少赚的问题,他们要这个价格,你算算看这个款式,能做得下来吗?”经理算了算,不语。业务员说:“是不是啊?但凡能赚点,我就接了,这个简直完全打平,一点利润都没有,只要出一点点问题,那就是亏损,一点余地都没有的,我不敢做。”经理沉吟良久,毅然地吐出一个字:“做!”

  某经理跟某业务远说:“今年无论如何要拉点代理来做。”业务员争辩:“代理有什么好做的,浪费时间精力,不出什么效益。”经理义正词严地纠正:“胡说,不做代理,全都做实单,哪里来这么多单子做?哪里能达到领导要求的指标?指标一小半也做不到呀。不做代理怎么行?”业务员说:“那也不是想做就有的,外面家家外贸在抢代理做呢。”经理忙道:“你跟人家说,我们条件优惠啊,换汇是多少多少,付款条件如何如何。”业务员说:“是有一家要挂靠的,但是说客人要求付款条件T/T90天呢,那哪能做?”经理咬牙道:“后90天?这个真是麻烦。但你别回掉他,我去汇报汇报老板。”结果,老板考虑到该代理规模很大,特批T/T90天付款。

  就是这样,单子不赚钱也要做,甚至偶尔赔本生意也滴着血做,代理不产生什么效益也要做,还要抢着做(这年头,挂靠的是老爷,代理的是孙子),为什么?全为了“规模”这个东西,为了堂堂一家大公司的面子问题。
  集团领导最看重的就是“规模”这个词,看的是出口创汇额。在省里面,各大集团互相比拼的也就是个规模,做得最多就是老大,不管你到底实际利润是多少。这听上去有点象综合国力按照人口多寡来排名似的,人最多的国家就是老大,很滑稽吧?
  集团下面实际做业务的各公司领导则是两头操心,规模当然要,这既是为集团领导争光,也是与集团其他公司比拼的资本;可利润对于他们也十分重要,毕竟公司不象集团有“公司”这些孝子贤孙来赡养,公司是要自己挣钱养活自己的,如果全年只有规模,不产生效益,钱全是走走过场的道具,那拿什么来养活全公司的职员呢?难道拿出口创汇标兵的奖状来当饭吃吗?所以,对于公司领导来说,利润也同样重要。

  而职员个人一般都是对规模这个事情不以为然的,作为他们自己,当然宁愿多做点赚钱的实单,毕竟奖金主要部分是按利润来发的。当然有代理也不是不高兴做的,代理虽不产生多大效益,还是有代理费可收的,举手之劳,为公司赚点代理费,个人拿点代理规模奖,又何乐而不为呢?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