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贸机密》
第7节

作者: annisa
收藏本书TXT下载
  工厂很辛苦,一般是一年中只放春节假,其它时间都会开工,所以周末或假日他们常常会有事情找我们。客人呢又常有工作狂的例子出现,我时而会有凌晨被客人电话吵醒的经验,出外度假也并不得安生,手机一响,拿起来一看,是那种表明国外来电的乱七八糟号码,顿时情绪沮丧,恨不得装作没听见,但是不行,真的不接,情绪更沮丧,一路琢磨着客人有什么事找我,琢磨得心烦意乱,还不如接了电话听个明白,有问题解决问题。

  后来又换了两三次手机,但从来没换过号码,怕麻烦。手机功能也还是限于打电话,也发短信,足够。心血来潮弄了个彩铃,立刻被客户婉转批评:“如果手机主要用于工作来往,最好不要弄这些奇怪的音乐,吓到客人。”
  为了捍卫我的自由和权利,我愣是没把彩铃取消。
  13.工厂实习,半个神仙的日子
  理论必须联系实际。每个以做业务为培养方向的新员工都被要求下工厂实习,就象前面说过的,商品知识是基础,而去到生产第一线正是学习商品知识的最佳方案。
  在HH公司,工厂实习时间一般是一星期到一个月,由每个科室按照具体情况安排;而我则属于特殊情况,先后参加了两次实习,因为,刚进公司时我在做棉针织的部门,便被安排去了一家棉针织厂实习,一年多以后,我被调去做毛衫的部门,因此又到一家毛衫厂参加了实习。

  第一次实习,是当时我们部门的经理送我去的,那家棉针织厂远在盐城,当时交通还没有现在这么方便,到盐城得六七个小时,早晨六点就出发了,颠簸一路,部门经理跟我聊了一路,谆谆教导,循循善诱,既象送孩子赴京赶考的家长,又象押犯人发放边疆的差吏。一路上我听得点头如捣蒜,对该经理心存尊重感激,准备在他的带领下好好学习工作,没想到,我实习回来不久,他就辞职了,这是我进HH公司后遇到的第一桩辞职案,惊愕不已,到后来也就见惯不怪了;听说,该经理出去自己开了公司,现在有人看见他开着宝马在街上跑。

  经理把我送进工厂,嘱咐厂长严格教我,便走了。我被抛在这人生地不熟的地方,彷徨不安。
  厂长看着HH公司的面子,对我很是客气,专门派了个技术科的女孩子负责我的起居,领我去工厂旁边的招待所开房间住下,每天早晨女孩子都会买了早饭跑来喊我起床,中饭晚饭也陪着我去旁边小馆子里吃,弄得我十分过意不去。
  回想起来,那一个多星期实习的日子真是舒服,虽然吃住条件不算优越,胜在清闲自在,也算半个神仙的日子了。
  工厂开工早,七点半就上班了,我习惯了八点起床九点上班,无论如何也起不了那么早,我又不是那种发奋图强的人,从上学起就学会偷懒跷课之类的把戏,所以仗着厂长不管束我,安心睡懒觉,依照在南京上班的作息时间来。负责我起居的女孩子很灵巧,第二天就开始不来喊我了,随便我睡到几点。
  全厂都在热火朝天地干活,我是唯一游手好闲之人,这里看看,那里瞧瞧,不明白的地方忍不住逮着工人问东问西,那些工人都很朴实,对我很好,笑眯眯回答我所有愚蠢的问题。
  那时候刚入行,年少轻狂,几天下来就觉得自己什么都懂了,无非如此这般而已,没什么再可深究,刚开始的新鲜劲过去了,在厂里呆不住,听着那些机器的声响觉得很是枯燥。于是,我找了个堆面料的仓库,坐在堆积如山的面料里,看书。没人管我,技术科的人以为我在前道车间,前道车间的人以为我在整烫车间,整烫车间的人以为我在印染车间,总之,没人知道我在那里躲懒。仓库很安静,安静得好象世外桃源,倚在面料堆里,可以闻见坯布特有的浓郁气味,醇厚而原始,说不上好闻,但很特殊,现在当我翻看当时躲在仓库里看的书,便立刻能回忆起那种气味来。我在那堆布里面看完了一本厚厚的《纺织品原理》,尚且还算正道,后来便开始看小说书了。

  有时我也会偷偷溜出厂门,跑到街上去乱晃,对任何陌生的城市,我都有着一万分的好奇。记得盐城市中心有个骑在马上的男子的雕塑,应该是代表新四军吧,可不知道为什么,我从看到他第一眼开始,就固执地觉得他象足了堂吉科德。
  当然,后来我才明白,每个行当都大有可深究之处,这纺织品也不是轻易就能成为专家的,一个多星期的实习,即使我废寝忘食也不足以学成归来,更别提象我那样投机取巧了。一年多后我第二次下工厂实习,便态度认真多了,这第二次实习容后再谈。
  14.单证,单证
  从工厂实习回来不久,我又被安排到单证科实习,这也是每个新员工的必修课。
  众所周知,单证在外贸行业的操作中占有重要地位,每一笔合同结算付款的依据都是单据,所以,听说有个叫施米托夫的著名国际贸易专家曾经将国际贸易说成是“单据买卖”,不知道是不是有一点夸张。

  单证固然重要,但到底是不是每个业务员都必须会独立操作全套单据的制作,却是个值得商榷的问题。听说有的外贸公司规定新员工必须在单证科实习半年以上的,而我们公司当时只要求了一个月左右。我和很多同事一度都认为做业务的员工没有必要花那么多时间和经历在学习单证上,毕竟,每个外贸公司都有专门的单证科,单证科里全是专业打单子做单据的职员,如果我们什么都会了什么都能自己做,那还需要他们干什么呢?分工合作本就是社会文明进步的表现之一。

  其实,从另一方面讲,我们业务员的这个想法,还藏着偷懒的意思在里面,要知道,单证是多么叫人头疼的一件事。在我们看来,单证科的那些女孩子真是厉害,不是一般的细心,每天制作那么多各种各样的单据尚且能不出错,当然,她们可当真出不得一点错,一错就要误大事的,为了杜绝出错,她们中有个经验丰富的老单证员来担当审单员,所有人制作的单据都要由她过目检验签字。她们还要特别的耐心,否则,从早到晚对牢这些枯燥无味的数据,真是闷得要发疯了,尤其是审单员,我无比佩服她,怎么可以隐忍不发地不停审单审单审单,换作我,肯定崩溃。

  所以,当我们这些业务科的职员每天被业务上的琐事烦恼不堪之余,唯一的念头就是能偷懒则偷懒,制作单据这种事情,是万万不想插手的。
  不过,业务科也不是一点都不用接触文件工作。HH公司的操作方法是这样的:公司有个专门的网络业务系统,每一票合同,业务科必须负责在业务系统里将“外销合同”(即公司与外商之间的外币合同),“收购合同”(即公司与工厂之间的人民币合同),“进仓单”(即工厂送货进仓库的情况),“出仓单”(即最后货物出运的实际情况)这四项全部数据都输入妥当,同时还要按照工厂报过来的数据用EXCEL表格制作一张“装箱明细单”,即第1箱里装的是什么货号什么颜色什么尺码,第2箱里又是什么什么,全部都要详细而正确,这张明细单是给客户看的,便于他们提货开箱使用。

  接下来才是单证科的事,在HH公司,单证和储运是同一个部门,业务科的一票等待出运的合同到了这个部门,负责储运的人就得按照业务员要求的装船日期来定舱位,比如某月某日目的地为大阪港的船,按货物体积,体积刚好的话,可以订一个40尺的大柜或20尺的小柜,整柜装货提货都方便快捷些,如果体积不够,配整柜嫌浪费的话,就和其他公司的货物拼箱,费用便宜些。有的客户会指定货代指定船公司甚至指定要什么船,比如有些日本客人喜欢指定比较快一点的COSCO,那么负责储运的人就按照他们的指定要联系即可;如果没有指定,负责者就要从公司利益出发,本着放之四海而皆准的“价廉物美”原则来选择船公司了。

  而负责单证的人呢,则要制作出一份有公司抬头的商业发票(INVOICE)和一份有公司抬头的简明装箱单(PACKING LIST),这些东西有两个作用,一是在货物出运后寄给客人用于对方清关提货,另一方面是我方交付银行作为收汇的凭据。
  在一家外贸公司里,即使你是第一次走进来,你也会轻易分辨出业务科的女孩子和单证科的女孩子:业务科的女孩大多做事雷厉风行,泼辣有余而温柔不足;而单证科的女孩子一个个都举止文静心思灵巧的样子,似乎更接近银行或外企里的文员。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