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外数年乍一回国感受到的震撼冲击,是远比一直生活在那里的人们强烈的。就好比一家人在一起慢慢变老,人们往往不以为然,游子归家则更容易观察到父母的白发皱纹,一杯一碗的变化。震撼,是因为变化,数年之内的变化,无论人们如何评论,都可以定义成一种中性的效率。相对的,我认为日本的社会则相当的稳定,一切都有固定的规范和框架,社会机器在周而复始的运作。所以,做一下中日在这种效率上的对比,会是有必要并且有趣的。
因为我的视角仅是管窥,所以,还是从几个事例谈起吧。
在城中村时,某日,大中午的,我在一家过去读书时常去的米粉店吃饭,忽然一阵恶臭传来,差点让我吐出来,诧异之中四处张望,发现隔壁的小巷里,正在掏下水道。草,这不成心嘛,正要发作,发现我周围的环境并未因为这气味发生任何改变,周围的几处小店都在照常的做生意,老板和食客都申请淡定,下水道的味道一点不影响小吃的风味和人们的食欲。哦,我太不淡定了。这种“和谐”,让我再次的震惊了。结帐出门后,我边走边思考这种现象的逻辑,最后,释然了。这就是一种效率啊,卖米粉,吃饭是一种社会需求,掏下水道也是一种社会需求,都创造社会价值,算到GDP里面去,而在中国的底层社会,能把这两种相冲突的经济活动,在同一个时间空间内实现,虽然从卫生和文明的角度评判是一种落后,但是从经济上来说,是一种高效。
相对的,日本则非常的干净,记忆中第一次体会是在我还没去过日本的时候。我父母从日本回国,带回来一些日元现金,我第一次看见日元,拿在手里玩赏,鼻子闻一闻,问我父母“咋还喷了香水呢”,我父母一脸茫然,拿过来也闻闻,说“哪有”。其实分析起来,是因为日本人非常的爱干净,洗涤用品香味剂大量的使用,遍布各个角落,在这种环境中流通的纸钞会残留有香味,而这种香味是在这个环境中的人感觉不到的。相对的,很多刚去日本的国人不能入乡随俗,判断干净的标准往往停留于视觉观察,但其实在日本人们是以嗅觉判断是否干净的,甚至是不管干净不干净,惯例性的洗澡洗衣服。在日本,一天洗两次澡,刷数次牙,换两套衣服的,大有人在。这是一种社会文明,但也是一种资源的浪费,很多的社会资源劳动力和时间,都浪费了。在日本人洗澡的时候,中国的城中村里,人家已掏完下水道,还吃了一碗面。
再比如,日本人做什么事都郑重其事,小事简单的事,也不例外。在日本有一些最基础最简单的工作,比如街头发小广告,日语叫“散らし”,一般都是发有小广告的纸巾,很多留学生都打过这样的工。一般来说,这样的工作代表企业形象,所以着装不能太差,很多要穿制服,乃至西装革履油头。而在中国,随便顾个小工,背心裤衩人字拖,蓬头垢面不刷牙,也可以胜任同样的工作,甚至干得更好。而两者的成本则不可同日而语。这也是所谓中国式效率的一种体现。
这几年中国面貌改换最大的是工程的建设,日本在这方面的效率也是不行的。比如,中国的大楼可以24小时开工,深夜了,工地上灯火通明,搅拌机、吊车、锤子、电焊,啥声音都有。而在日本很多工地在夜间都是停工的。原因很多,比如建筑工人的劳动时间也有法律保护,夜间工资更高,成本更高,噪音扰民要被告等等。在中国,这些问题就几乎可以不考虑了。再比如拆迁问题上,大家可以去查查成天机场的拆迁问题,拖了40年还没有完全解决,搞得东京的主要机场只有一条半的跑道,考虑夜间噪音问题,不能全天候开放,这样的问题在中国是不存在的。一个三峡工程,几百万的人都给移走了。这也是中国特色的效率。市政工程方面,日本的效率也不高,很多路面和管线工程,要等夜间车流少的时候进行,一条车道一条车道的修,工地要有严格的照明要求,有围栏,有指示牌,有沟坎的地方要用橡胶垫子铺好,要有专人指导交通,第二天早上交通高峰前要恢复,等到夜间再接着修。有一次因为自来水工程需要停水,自来水公司特意来我家征询意见,最后等到下午三点我家午休之后才开工,五点开始营业前完工。之前我家友人的饭店,也遇到类似的情况,为了保证不影响店铺的利益,施工时竟然开来一辆水车,满满一车的水,以备万全。而我这次回国看到,中国可以把整条马路封起来,施工数天,一气呵成,这样的效率,日本也做不到。
当然,中国也有效率不如日本的地方,一方面表现在基层产业对科技设备的利用,众所周知机器可以提高效率,但受资金和知识水平的限制,机械化的水平还有待提高,比如日本的农业早就实现了小型机械化,而我去的小山村,还在手工插秧,效率高下立判。但这个方面的问题在底层人民也富裕起来之后,可以得到改善。比如,还是在那个小山村,雇人插秧一天的工钱是150元,等这个价格翻几番之后,农业机械就可以普及了。所以,做股票的朋友可以关注一下未来中国的农机企业。另一个层面则任重道远得多,中国官场政治的丑恶由来已久,勾心斗角,拍脑门决策,贪渎,对百姓的刁难等等。之前,在东京的时候,每次去大使馆办事的时候都一肚子火,和同样是在海外经常要去的日本的外国人入国管理局的对比太强烈了,而我相信大使馆在中国体制内的办事窗口中,绝对算是素质上乘的,而入管局以日本的标准衡量也不算一流,即便如此,差距还是很巨大(能想象么,对于文字标识和办事流程,中国人在外国的政府部门感觉比在自己的使馆里还要清楚明白)。当然,近几年大使馆已经改进很多,特别是在窗口聘用会说汉语的日本人办事之后。关于政府层面,我虽有所不满,但还是看到了进步和希望,稍后我会专门的写这部分的理解感受。
以上的对比,可以部分的解答为什么这些年来,在经济统计上中国高速发展,而日本增长有限,即便中国在效率上有很多不如日本的地方,但是和自己比,还是在进步,所以在以自己的过去为统计基数的计算中,增长速率还是可以保持长期高位的。但我们也可以看到,我们的特色效率,是在低文明水平下的,日本的效率低下,却保证了高度的社会文明。这可以理解成取舍和平衡的问题,也可以理解成发展阶段的问题,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答案,希望中国越来越好。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