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尔玛:2004年总销售额2400亿美元(是1992年的5倍),130万员工。1996年进入中国,2004年在9城市有25家分店,05年有56家分店,06年在36城市73家分店。2003年采购额达到150亿美元。在中国销售的产品95%以上是本地产品。与2万家供应商建立了合作关系,每年采购中国商品出口金额约为90亿美元,间接采购金额也超过90亿美元。
乐购Tesco:Tesco绝对控股乐购之后,专注于华北、华东、华南的业务发展。推出了“保证低价”的承诺:3公里内其他卖场相同商品价格更低,将退还顾客2倍差价。
贝尔斯登商业银行和鹏润投资集团建立一个战略投资联盟,在刚签署的联合投资备忘录中,两家各出资2.5亿美元,建立5亿美元的联合投资基金,本地零售商(除家电零售外)都是投资基金关注的目标。
其他在华的外资大卖场商铺有:
欧尚(法国),21家(2004);
万客隆(荷兰),计划2010年开30家;
宜家(德国),计划2010年开10家;
易初莲花(泰国),约100家(2006);
百安居(英国),计划2010年开126家;
乐华梅兰(法国),计划2010年开20家;
麦德隆(德国),计划每年开10家;
伊藤洋华堂(日本),已有11家,计划2008年开500家;
各大外资零售企业在中国城市的布点:
沃尔玛(美国):北京、哈尔滨、长春、沈阳、大连、天津、济南、青岛、南京、南昌、长沙、福州、厦门、昆明、深圳、东莞、汕头等;
家乐福(法国):上海、北京、天津、沈阳、大连、重庆、武汉、南京、宁波、无锡、青岛、珠海、东莞、新疆等;
麦德龙(德国):上海、南京、武汉、成都、杭州、宁波、无锡、福州等;
普尔斯马特(美国):北京、天津、昆明、成都、沈阳、哈尔滨、新疆、中山等;
万客隆(荷兰):北京、天津、石家庄、沈阳等;
百盛(马来西亚):北京、上海、大连、无锡、青岛、重庆、成都、西安、扬州、贵州、兰州、沈阳、淄博、绵阳、呼和浩特、合肥、太原、鞍山、乌鲁木齐、德阳、长沙、潍坊、长春、天津等;
百安居(英国):上海、苏州、昆明、深圳、杭州、青岛、武汉、广州、北京等。
日期:2010-10-18 23:43:10
以上并未包括国美、华润万家、物美、联华、上海友谊、五星电器等外资部分或全资控股的大型零售企业销售额,2008年,国美营收为1046亿,华润万家营收为638亿,联华营收为500亿,物美营收为302亿,上海友谊营收为253亿,五星电器为230亿……
近年来,8000平方米以上的外企单店,销售额已达到相同规模内资企业单店销售额的二到三倍。
数字表明,外资大型连锁超市年销售额高达6000亿元以上,占据六成以上市场份额,中国在没有对零售业采取有效措施的情况下,外资商业企业市场份额仍在不断攀升,高速扩张的家乐福、沃尔玛,2009年新开店高达88家,而用来新开店的资本,完全靠银行贷款和赚取的部分利润再投资,滚动开发,迅速扩大市场份额,加快圈地速度占领全国市场。
外资大型连锁超市每开一家门店,事先都会做详细的调研,对周边居民的生活情况、收入情况、竞争对手情况、居民人口数量、居住密度等做一个彻底的调查或详尽的估计,一般每开一家大型连锁超市,能够辐射周围2-5公里范围内的居民,由于外资大规模集中采购,定价往往比中小型超市物价稍低,且购物条件较好,从而形成居民购物的良性循环。
然而,每开一家大型外资超市,周围2公里范围内的中小型超市全军覆没,利润被压至极薄,无数小店小商贩失业下岗,向其他僧多粥少的行业挤占就业岗位。
外资大型连锁超市利用掌握销售终端,掌握大量客户,行业上游威胁国内制造商和供应商,具有扶植与打压厂商生存的“生杀大权”,许多国内供应商为了市场,不得不“俯首称臣”,尽力削薄利润,降低要价,用以打开市场挣取微薄利润;行业下游威胁金融业和消费者,由于零售业现金流量大、周转速度快,银行揽储时争相吸引外资大型连锁超市这样的“优质客户”,因此,外资大型商超贷款容易不足为奇;对于消费者来说,外资极力在消费者心目中留下“良好”印象招揽客户,适当的时候提高定价,做到利润最大化,掌握了商品的定价,就掌握了利润和扩张速度。
外资掌握商品的定价权,是隐患也是一个致命的武器,在经济危机中,这个武器的杀伤力相当地大……
我们可以设想,面临通货膨胀和经济危机时,外资大型连锁超市如何谋取巨利?一旦经济危机来临,我们能天真地依靠外资,维持物价的稳定?
美国沃尔玛在全球四处扩张,本土却极力阻挠外资收购本国零售业和排挤外资大型零售连锁超市,美国第二大连锁超市Albertsons拥有1100家门店,2006年,特易购派团队赴美国洽谈并购事宜,法国家乐福、比利时德尔海兹集团也相当有兴趣,然而,由于美国反垄断的干扰,最终Supervalu Inc. 和CVS Corp.组成的财团分别收购零售和药店。
1993年家乐福退出美国,由于与沃尔玛的竞争乏力,家乐福不得不关闭了它在美国仅有的两家大卖场,完全退出美国零售业市场的竞争。
外资数千家门店,每年销售收入5、6000亿,而我们所统计的销售收入,只是根据外资每年申报的数据整理得来,事实上,外资申报的销售收入只能说在某种程度上接近真实,与实际情况仍有较大出入,外资考虑到避税,财务处理上做低销售收入,做大成本,并不会完全向税务和工商部门申报完全真实的数据。
举个大家都常常经历却没有留心的例子,居民和百姓在家乐福、沃尔玛购买商品后,家乐福、沃尔玛一般不会主动给你开发票,只给你电脑购物小票,除了涉及单位报销少数人向家乐福、沃尔玛索取发票外,一般绝大多数普通居民和百姓购物,不需向单位报销,很少向其索要发票,就是这不开发票的销售额,粗略估计占总销售收入的70%以上。从这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出,外资大型连锁超市纳税的依据,是依照外资自已的申报数据报税,我们所看到外资大型连锁超市申报工商、税务或统计部门的销售收入,是经过了财务处理并隐瞒了大量真实收入的最终结果!
我们可以想象一下,肯德基、麦当劳数千家门店,避税或漏税会有多少?家乐福178家门店、沃尔玛157家门店,避税或漏税会有多少?外资大型商超总计数千家门店,避税或漏税会有多少???
目前我们的增值税率为17%,所得税税率为25%……
凭着这每年数额惊人的避税或漏税,凭着向行业上游极端盘剥国内供应商,凭着向下游提高商品价格,家乐福,沃尔玛在中国比欧美任何地方的利润都要高,并以每年新开近百家门店的规模高速扩张,期间造成无数人下岗失业,以达到全面控制我国零售业的目的,再进一步向上威胁供应商和上游制造业,随时可以进行洗牌,向下威胁金融产业安全。
在德国,原则上不欢迎外资开店,每开一家超过3000平方米的超市,必须报请政府严格审批……
欧美大多数发达国家,都将大型商超或连锁超市牢牢地把握在本国企业手中!
外资大卖场在享受这么多年的优惠政策和每年源源不断地攫取丰厚利润并避税和漏税以后,是否也该考虑为我国的国计民生和经济发展做点贡献?作点支持?
我们可以考虑向外资大型连锁超市严格征税的手段,修通这条渠道。税务和工商部门通过严格审查外资销售收入和运营成本,及时查处漏税情况,外资漏税所缴纳的税款,用来补贴4000万人均年收入不足1100元的那部分极端贫困人口。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