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体到国家来说,上个世纪的经济金融危机,美国前后发生4次,我国香港发生3次,台湾两次;北美加拿大;拉丁美洲墨西哥、阿根廷、智利、巴西、秘鲁、玻利维亚、尼加拉瓜;远东日本、韩国、俄罗斯;东南亚泰国、印尼、菲律宾、越南、新加坡、老挝、柬埔寨;西亚土耳其;非洲沙特、埃及、津巴布韦;西欧英国、法国、西班牙、德国、意大利、希腊、芬兰、冰岛;东欧波兰、克罗地亚、捷克、爱沙尼亚、匈牙利、斯洛文尼亚……每个国家无一例外地在不同程度上发生过金融和经济危机,重则造成社会动荡,原有社会体制崩溃,联邦解散,政权更迭,经济倒退数十年,进入长时间大萧条,轻则造成经济倒退数年,通货紧缩,企业破产,产生大量失业和贫困,内需不振,萧条数年……
略……
日期:2010-10-18 13:39:17
6.4.3危害
经济金融危机发生后,往往会导致经济倒退、企业破产,产生大量失业和贫困,严重的甚至会引发社会动荡和政权更迭。
①经济萧条,通货膨胀
1929年大萧条历时十多年,一直到1939年美国的GNP才重新回到1929年的水平。拉美经济整个80年代仅增长1.1%(其中81-83年墨、巴、智、阿四国实际GDP下降5.2%)、工业增加值仅增长0.5%,人均GDP下降1%,累计下降8.3%。东南亚金融危机直接经济损失超过5000亿美元,1998年泰国GDP下降7%、印尼下降15%、韩国下降6%。拉美债务危机后通货膨胀继续恶化,如阿根廷CPI年均增长724%,1989年达到3731%、巴西1476%、秘鲁2949%、玻利维亚8171%、尼加拉瓜达到33603%;1998年印尼通货膨胀率达到77.6%。
②股市下跌,银行倒闭
大危机时道琼斯工业指数下跌了85%,跌至1922年的水平,直到1954年才恢复,全美有5000多家银行倒闭;1987年的“黑色星期一”道琼斯股票指数一天内下跌508点,成为一战以来跌幅最大的,一天内全美损失股票市值5000亿美元,相当于美国全年GNP的1/8。日本泡沫经济破裂后,日经指数跌掉了2/3;给日本银行造成了87万亿—140万亿日元(约1万亿美元左右)的坏账,大量银行和证券公司宣布破产、重组,日本大银行纷纷从世界前10位中消失。
③货币危机,资本外逃
东南亚金融危机半年后,本地绝大多数国家和地区的货币贬值幅度高达30%~50%,最高的印尼盾贬值达70%以上,韩元贬值35%,高达400亿美元的外资撤离东南亚地区。1998俄罗斯金融危机中卢布贬值超过50%。1999年巴西金融危机中,15天内就累计外逃资金52亿美元,给巴西带来致命的打击。俄罗斯更为突出,转轨后有1500亿美元左右的资本外逃,卢布兑美元汇率1988年为1.6:1,90年代转轨后跌至1:100、1:1000,到1997年底跌至1:5900,为此俄罗斯更改币制,干脆去掉三个零,但很快又从1998年7月的1:6迅速跌至9月底的 1:21。
④失业上升,贫困加剧
大危机使失业人数达有史以来创记录水平。美国的失业率高达24.9%、德国26.3%、英国21.3%。拉美失业率由1980年的2.9%上升到1989年的8%,地区实际报酬下降11.3%、最低工资下降23%。东南亚金融危机后,韩国失业率达到7.4%,失业人口超过200万。菲律宾的失业率高达13.3%。2002年阿根廷金融危机后失业率创战后最高纪录21.5%。拉美贫困人口从1980年1.35亿增至2002年的2.21亿,占总人口的44%,其中赤贫人口9400万,占19.4%。阿根廷金融危机后,一半人口贫困化,远高于1980年13%的比重;连富裕的中产阶层也有300万沦为贫困。亚洲金融危机的后果也不逊色,韩国城市贫困人口比例从1997年的9.6%增长到1998年的19.2%,几乎翻了一番;印尼由11.3%上升到20.3%,增加了近2000万,一半以上居民生活在贫困线以下, 20%以上居民挨饿。贫困悲惨的生活使不少人自杀。
⑤社会动荡,政权易主
危机也导致治安混乱,如巴西近20年来暴力增加1.3倍,每年50万人死于凶杀,里约热内卢每月有500家商店遭抢劫,每年因暴力损失400亿美元。东南亚危机后出现了政权更迭和社会冲突,首先是泰国差瓦立政府倒台;随后印尼爆发了大规模的民族、宗教冲突,1998年5月的暴乱中有500人丧生、经济损失10亿美元,独裁统治33年之久的苏哈托被迫下台;马来西亚副总理安瓦尔锒铛入狱,政局一度陷入动荡;菲律宾总统拉莫斯未能通过修改宪法谋求连任;越南、新加坡、老挝和柬埔寨等国的执政党面临的挑战也明显增大。1999年的巴西金融危机导致弗朗哥政府垮台,俄罗斯和阿根廷也在金融危机中更换了政府。
6.4.4总结
综合考察一个世纪以来的经济金融危机,我们发现以下几个特点:
①危机大多发生在经济快速增长的国家。经济较快增长容易出现信心十足、盲目乐观,放松危机警惕。如日本泡沫破灭前的1987-1990经济年均增长5%以上,比80年代初高近2个百分点;拉美债务危机前的1974-1980年经济增长5.1%,其中墨西哥、巴西分别达到6.3%和6.1%;东南亚金融危机前的前8年,泰国、马来西亚、印尼的平均经济增长率都高达8-9%。而欧洲的法、德、意、英等国很少发生经济危机,即便发生,也是局部的,不会引发全局性的混乱和社会动荡,究其原因有:经济增长平稳;早就经历过大危机的洗礼,国民心态较为成熟,投机气氛不浓厚;监管能力强,经济实力雄厚,具备抵御危机的能力;有悠久的市场经济历史,财金和外汇制度健全,风险隐患较少。
②泡沫经济都经过“疯狂==》恐慌==》崩溃”三个发展阶段。不同金融专著对危机过程有同样的描述:即异常变化(预期好、盈利机会大等)==》资金过剩==》过度贷款(信贷扩张)==》资产价格暴涨==》本币价值严重高估==》本币崩溃==》恶性通胀==》通货紧缩==》资产价格暴跌==》金融经济危机。危机前一般都呈现经济景气,人们对经济前景乐观,因此出现投资膨胀和信贷扩张。乐观者都会振振有词,认为经济自然有泡沫,泡沫是正常的。然而历史在不断重复着一条简单的规律:危机之前群体狂热,不相信危险;一旦到了临界、信心动摇,产生强烈恐惧;之后危机爆发,泡沫破灭,破产、萧条、失业、贫困紧随。英国人麦基在总结欧洲16、17世纪的泡沫经济时,书名叫《非同寻常的大众幻想和群众性癫狂》;美国著名经济学家金德尔伯格在总结了近400年的金融危机历史后得出的结论是:“癫狂==》恐慌==》崩溃”,契合了“上帝要让他灭亡,先让他疯狂”的预言。奥村洋彦教授在总结日本泡沫经济时说到,人是理性和感性的结合物,在股市高涨与狂跌阶段,感性占据了上峰。哈佛大学的希勒教授,曾准确预言了高科技泡沫的破灭,提出了股市的“非理性繁荣”,存在“庞氏骗局”,如同非法传销的金字塔结构一样,都是以暴利为诱饵,倒霉的总是最后一批人。
③汇制和币值是否合理成为外部冲击大小的重要因素。僵化的汇率制度往往成为国际资本攻击的目标,1999、2002年巴西、阿根廷金融危机前正在推行美元化,分别将雷亚尔、比索兑美元汇率锁定在1:1;东南亚1997年前实行钉住汇率制度,出现本币高估。本币高估或低估都将加剧外部不平衡,危及经济安全。本币高估后出现贸易、经常项目逆差,靠大量外资流入来弥补,由于贬值预期,出现资本外逃、货币或债务危机,发展中国家的危机基本上属于这种情况。本币低估后有二种情况,一种是升值慢但升值预期强,投机资本进入,外汇储备上涨,国内资产价格膨胀,加大经济风险,一种是日本式的升值过快,产生财富效应,扩大流动性和内需,刺激泡沫经济增长。
中国在某种程度上,上述两种情况在前后不同阶段均得已体现。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