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筝飞过的春天》
第55节

作者: 寻梦人
收藏本书TXT下载
  课间休息时,操场变得异常冷清,往日那一群群打篮球、踢足球、跳绳的同学不见了踪影。

  教室里,往日的喧闹也少了几分。
  同学们课间不再扎堆打闹,而是各自默默看书,偶尔交谈几句,话题也离不开非典。
  大家都选择待在教室里,或打开窗户通风换气,让新鲜空气驱散憋闷的气息;或从书包里掏出一小瓶洗手液,仔仔细细地揉搓双手,直到手心手背都泛起一层白泡泡。
  平日里大大咧咧的男生,也变得格外小心,书包里塞了一大包消毒湿巾,时不时拿出来擦擦手,还嘟囔着“保命要紧”。
  几个要好的同学围坐在一起,小声地讨论着非典的最新消息,有人说看到网上报道某个城市的医院已经人满为患,大家听后不禁面露忧色,默默为远方的人们祈祷。

  有同学带来了最新的非典新闻,小声地分享:某个大城市的医院人满为患,物资紧缺,大家听了,脸上满是担忧,又忍不住多讨论几句,试图从只言片语中拼凑出外面世界的全貌。
  有人神秘兮兮地分享从家里听闻的小道消息,说隔壁市已经有人因为非典去世,说得有鼻子有眼,听得大家心里发怵。
  学校的食堂也有了大变化。就餐时间,同学们不再像往常一样结伴而行、有说有笑,而是分批进入,间隔就座。
  打饭窗口前,师傅们戴着口罩和手套,动作麻利地盛饭打菜,窗口上还贴着“请保持距离,注意卫生”的提示语。饭菜的种类比平时少了一些,但大家也都没有怨言,匆匆吃完,便迅速离开食堂,回教室继续学习或休息。
  下午放学时,班主任会再次强调防疫要点,还会细心地检查教室的门窗是否关好,确保消毒工作到位。
  同学们背着书包,排着整齐的队伍离校,彼此间保持着距离,回头望去,夕阳的余晖洒在空荡荡的校园操场上,整个学校仿佛被按下了静音键,只有那消毒水味依旧在空气中弥漫。

  夕阳的余晖无力地洒在回家的路上,蓝雁行怀揣着一整天在学校积攒的疲惫与对疫情的惶恐,匆匆往家赶。
  刚踏入楼道,一股浓烈刺鼻的消毒水味便扑面而来,呛得他忍不住咳嗽了几声。
  抬眼望去,邻居阿姨正戴着口罩,身着一件旧围裙,一手拎着沉甸甸的喷壶,一手紧握着喷头,神情专注而严肃,沿着楼梯台阶,一级一级地仔细喷洒。
  消毒水所到之处,形成一片细密的水雾,在黯淡的灯光下闪烁着微光,仿佛一道抵御病毒的屏障。
  楼梯间往日光洁的墙壁如今已被各式各样的防疫宣传单占满,花花绿绿的纸张上,用醒目的大字写着“勤洗手、多通风、戴口罩、少聚集”。
  偶尔有邻居进出,原本熟络的寒暄、关切的问候,此刻都化作了略带疏离的点头示意,大家眼神交汇的瞬间,能捕捉到彼此眼中同样的忧虑与谨慎。

  蓝雁行拖着沉重的脚步来到家门口,还没敲门,母亲就已闻声打开了门,像是一直在门后守望着他归来。
  “快进来,别在外面站着。”母亲的声音透着些许急切。走进屋内,熟悉的温暖与安心扑面而来,母亲赶忙拉着他走向洗手池,那里早已准备好了一盆艾叶煮的水,袅袅热气升腾而起,散发着一股淡淡的草药清香。
  “用这个洗手洗脸,能杀菌消毒,别不当回事儿。”母亲边说边帮他挽起袖子,蓝雁行顺从地将手伸进水里,温热的触感瞬间传遍全身,驱散了些许在外的寒意,也让紧绷的心弦稍稍放松了些。
  没过多久,父亲下班回来了,脸上带着工作一天的倦容,手里还提着一个塑料袋。
  “单位发的口罩和板蓝根,都收好了,这段时间得格外小心。”父亲边说边把东西递给母亲,声音低沉而沙哑。
  一家人围坐在电视机前,新闻里正在播报非典疫情的最新进展,屏幕上那不断跳动、攀升的感染数字,红得刺目,仿佛一个个狰狞的怪兽,无情地吞噬着人们的健康与安宁。
  每更新一次数据,大家的心就跟着揪紧一分,父亲沉重地叹了口气,母亲则紧紧握住蓝雁行的手,所有人都没有说话,只是默默地盯着屏幕,心情沉重得像压了块大石头,仿佛被阴霾笼罩的天空,看不到一丝曙光,满心忧虑着未知的明天,却又只能在这小小的家中,彼此依靠,抱团取暖,等待着疫情过去的那一天。
  当春末夏初的微风终于吹散了疫病的阴霾,小镇迎来了重生。

  清晨,第一缕阳光温柔地洒在小镇主街的青石板路上,唤醒了沉睡许久的生机。
  社区里,邻里互助的温馨场景随处可见。
  张大爷家的屋顶漏雨了,邻居们纷纷扛着梯子、拿着工具赶来帮忙修缮,大家一边干活一边打趣,欢声笑语回荡在小巷子里。
  王婶的女儿要参加高考了,隔壁的老师主动上门为孩子辅导功课,分文不取,说是大家一起熬过非典,这点小事不算什么。

  闲暇时光,社区广场上还组织起了各种文艺活动,广场舞大妈们活力四射,舞步轻快;象棋爱好者们围坐对弈,楚河汉界间杀得难解难分。
  这些活动不仅丰富了居民的业余生活,更让大家的心紧紧相连,曾经因非典筑起的隔膜早已消散,取而代之的是亲如一家的温暖情谊。
  蓝雁行参与其中,感受着邻里间的热情与关怀,他发现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在这场疫情后变得更近了,这种温暖让他懂得了珍惜身边人,也更加热爱这片生活的土地。
  他常常在想,要是没有非典,或许自己不会这么深刻地体会到邻里之情的珍贵,如今这份情谊成了他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他愿意为维护这份温暖付出自己的努力。
  街边的早餐铺子率先热闹起来,蒸笼里冒出腾腾热气,弥漫着米粥、包子的香甜。
  老板扯着嗓子吆喝:“刚出锅的热包子嘞,新鲜出炉!”那声音透着一股子劫后余生的畅快劲儿,顾客们也不再像非典期间那般匆匆忙忙、神色慌张,而是悠闲地坐在简陋的桌椅旁,细细品味着早餐,偶尔聊几句家常,笑声在使空气中轻轻荡漾。
  蓝雁行走在街头,深深吸了一口气,那熟悉的烟火气扑鼻而来,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感动,仿佛劫后重生般畅快。
  他意识到,这平凡的日常,竟是如此珍贵,曾经习以为常的早餐摊、邻里的寒暄,如今都成了他最渴望的生活模样,他再也不想轻易放过任何一个感受美好的瞬间。

  学校的钟声再次清脆地敲响,孩子们背着书包,蹦蹦跳跳地朝校门走去。
  校门口的保安大叔笑容满面,仔细地为每个孩子测量体温,这一日常动作如今已没了非典时期的紧张感,更像是一种守护的仪式。
  走进校园,花坛里的花朵娇艳欲滴,肆意绽放,似乎在欢庆这来之不易的复学时光。
  教室里,阳光透过干净的窗户洒在课桌上,同学们互相分享着假期里自制的小手工、写的小故事,叽叽喳喳个不停。老师走上讲台,眼中满是欣慰与慈爱,开始了新一天的授课,粉笔字在黑板上轻快地跳跃,知识的传递从未如此令人感到安心。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