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第一宰辅的交游行谊》
第26节

作者: syetsen12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2-04-26 19:34:11

  9.能臣与清官
  正直清廉海刚峰
  海瑞是大名鼎鼎的清官,他在后世的知名度比张相爷的还高,至今很多地区还把海大人当门神以保佑全家幸福平安。
  海瑞,人如其号——刚峰,海南人。海大人还是本专题所介绍的众多人物中唯一的少数民族—回民。他的先世是军人,却并无赫赫战功。海爷爷跟海瑞一样,也是举人学历,做过知县但也没有突出政绩。
  海瑞的父亲就更不值一提了,不求上进,游手好闲,多亏妻子谢氏性格刚强,严格治家。海瑞四岁那年父亲猝然去世,海家生活窘困,是母亲东拉西扯把他抚养成人,海瑞对母亲感恩不尽,毕恭毕敬,是一个标准的大孝子。
  在严母的教导下,海瑞也走上学而优则仕,考试——做官的道路。

  但他的科举之路并不顺利,嘉靖二十八年,已经37岁的海瑞才刚中举。他陆续做过福建南平县教谕,浙江淳安县县令。
  在淳安县令任内,海青天是刚正不阿,疾恶如仇,坚决打击贪官污吏,为百姓申冤做主。他身穿破布袍,餐饮粗米饭,与人民一起同甘共苦,只有遇到他那敬爱的老母亲过寿时才会买二斤肉以表孝心。
  当朝大红人总督胡宗宪之子路过淳安县时因滥用驿站受到驿卒抵制,便重磅出手把驿卒狂打一顿。
  海瑞不畏权贵,二话不说立马扣留胡少爷,还没收了他带的几千两银子,然后对左右部下说:“以前胡总督巡视时,命令路过的地方不许铺张,现在这个人行装豪华,一定是冒牌货,不是真正的胡公子。”并派人报告胡宗宪。
  胡宗宪得知儿子被不知天高地厚的海县令扣押后,哭笑不得,好在胡总督不是全无道理之人,没有使用权术报复海瑞。

  没多久,严嵩的党羽都御史鄢懋卿巡视过县时,海瑞声称县小容不得大人物,招待很差。鄢懋卿很不痛快,却不便发作,但回去后还是授意下属诬陷海瑞,使他降了职。
  出任应天巡抚时,海瑞更是不畏权贵为小民谋福祉。他千辛万苦疏浚了吴淞江和白河,兴修水利,使百姓得到实惠;打击地主豪强,不遗余力地救抚贫民和受欺压者,设法为贫农夺回他们被迫并入富家大户的田产,深受民众的爱戴。海青天虽然意主利民,但行为方式比较偏激,一些奸民趁机而动,反诬豪强富户,使一些官僚大姓被错罚。
  这下把不少地主豪强吓着了,他们闻风逃往它乡躲避,原来将大门漆成红色的豪强吓得将门漆成黑色;下属官吏有贪赃行为的也连忙辞职;连负责监督南京织造的太监也减少了轿子和随从的排场。
  时人评论:“忠介在江南,一意澄清,而不识时务,好为不近人情之事。如缙绅之升补及奉差者,藩臬之入贺万寿者,俱赍有勘合,而鼓吹旌旗八人者改为一人,舆夫扛夫二十四名改为四人,人不能堪,或亻雇倩,或迂道他去。又令郡邑庭参不得首,然属吏畏威,莫敢仰视。而此风既炽,习为故常,至今三吴小民,刁顽甲于海内,则庚午、辛未间启之也。”
  未几,海瑞就因为“鱼肉搢绅,估名乱政”的名义被弹劾罢官。当地百姓听说他要离任时,“号泣载途”,并在家中供上他的画像。
  怎样才是一位好官呢?

  一位好官未必是“好人”,但一定是做实事的人。好人是那种自己好,为人好,使自己的敌人被感化好的。但一个好官不需如此,他甚至不需要得到全社会的认可。海瑞就是如此。
  说他作秀也罢,说他刚愎自用也好,起码对于当时百姓来说,能做海青天的子民,那真是明白了何谓“父母官”。就像孙传芳说的:要做就做父母官而不是公仆,因为仆人没有不算计主人的,但父母没有不爱孩子的。
  时任内阁末相的张居正对海瑞的去职深表同情,嘱咐新任应天巡抚继承海瑞的政策:“至于海刚峰之在吴,其施虽若过当,而心则出于为民;霜雪之后,少加和煦,人即怀春,亦不必尽变其法以徇人也。”
  不过海瑞倒是颇不领情,愤怒之余破口大骂:举朝上下一群女人!
  首辅李春芳看了哭笑不得:这么说来,我岂不是老太婆了吗?
日期:2012-04-26 19:36:50

  救时名相弃用清官

  万历初年,江陵柄政,很多御史纷纷上书推荐起用海青天,说他是大明朝难得的清官。海瑞自己也颇有东山再起,一展鸿图之志。甚至连万历小皇帝都觉得海瑞应该出山复用,可这些建议就是没有被我们的张大人采纳。
  第二年又逢科举考试之年,张首辅的儿子要参加这年考试。海瑞身在海南,心系考场,亲自给担任张家公子主考官的次辅吕调阳写信:
  “今年春,公当会试天下,谅公以公道自持,必不以私徇太岳;想太岳亦以公道自守,必不以私干公道也。惟公亮之!”
  结果这封信闹得京师满城风雨,谣言四起,加重了张少爷的心理负担。张家公子果然发挥失常,名落孙山。

  在海瑞看来,要让张少爷嗣修落第才显公道。似乎在他心中,官二代们就不可能高中科举,而科举也只能为底层知识分子服务。
  但科举制度的产生原本就是希望天下有才之人尽得其用,不论出身,只看才华,这个“不论出身”,难道会将官二代剔除出去么?
  虽然,在科举一事上张公子无论在遗传基因还是家庭背景上,的确都比别人占有先天优势。那么,为何平头百姓就有资格高中,而首辅之子就必须落第?
  又或者说,海瑞只是想提醒吕调阳要公平行事,不可私开后门,但对于首辅而言已经构成威胁——此人就是颗地雷,踩到就是和他同归于尽。
  既然如此,惹不起还躲不起吗?
  张大人特意派御史千里迢迢奔赴海南探访海瑞,看看他在家到底做些什么。
  海青天真是俭朴,也只用“鸡黍”招待堂堂朝廷命官。御史回到京城向首辅如实汇报,说海青天家徒四壁,清廉刚直。张大人默不作声,但终其一生也没有再起用这位名满天下的海青天。
  张大人只是能臣而非圣人,他的默不作声其实是对海瑞的认可,但在他心中,如此的海瑞未必能成就大事。

  有的人说张居正之所以不用海瑞,就是因为海瑞写给吕调阳的那封信引起了小肚鸡肠张相爷的忌恨。
  其实两人作为晚明名臣,他们有很多颇为相似的政见:比如都赞成推行一条鞭法,都要整顿吏治、严肃纲纪等等。
  海瑞刚正不阿,敢说敢做,有时因为操之过急而又引来不少新麻烦。张居正作为大政治家在用人之际却拒绝重新起用海瑞,正是担心海瑞说话太直率,不通人情世故,行事偏激,成事不足败事有余,让海瑞做了十年的冷板凳。
  我们在看到海瑞清正廉明,为民请命的一面时,殊不知海大人也有偏执古怪、不近人情的另一面。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