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随城市发展的轨迹,寻找房价上升的规律——总结我的地产投资理念》
第18节

作者: 蛮族勇士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0-12-24 00:08:22
  对了,老杀,是这样的,关于我是不是经历过“实战”的问题,主要是我们和广大人民群众关于“实战”的定义不一样。
  对广大民智未开以傻为常的群众来说,实战是指怎么在一个城市的东城西城的甲楼盘乙楼盘里,挑出他们最喜爱的A单位B单位。这方面的著作真是汗牛充栋啊,全都取名叫房地产实战宝典之类的,在书店卖得极火。我们的人民群众就是在这种书籍里学习房地产的知识,并且他们还有非常多的心得。突然他们兴冲冲地跑进来我这个帖子里一看,擦,啥实用的玩意都看不到,于是人民群众就不乐意了。

  如果你要胆敢拿城市的发展规律与房价之间的因果关系说给他们听,他们能一大嘴巴扇死你丫的。他们一定会愤怒的大骂你TM当劳资们是傻逼啊,用这种不着四六的理论来忽悠劳资!
  这就是我写这个贴写到现在的最大心得。如果我要是敢说,绝大多数的品牌开发商都在自觉或不自觉的使用我的这套理论,来指导买地以及指导销售定价,他们一定会认为我是个神经病,并一脚把我踢进历史的垃圾堆,再在我身上扔上他们刚看完的房地产实战宝典,然后兴冲冲地跑去选房。
  所以,在“实战”经验上,本人确实非常缺乏。老杀,咱们认了吧。咱们在这方面确实输了。
  日期:2010-12-24 21:59:23
  对中国楼市的整体看法

  有些朋友杞人忧天的说,京沪的房价掉下来,就天下大乱了,中国的经济就会跨掉。我认为这些朋友连房地产市场是啥都没搞清楚。它就是一种商品。任何商品的价格都会有涨有跌。涨了就是业主的名义资产增加,跌了就是业主的名义资产下降。只要业主不是基于投机目的在负债炒楼,房价的涨跌对一般的业主而言毫无影响。而基于投机目的负债炒楼的人,无非就是他的一门生意赚钱或者亏损了。生意场上总有人赚有人亏。亏掉的资金总有人赚走了。资金总会从这里到那里的流动。肉烂了在锅里。挤掉京沪的泡沫,资金不会凭空消失掉,它总归是存在的。它总要寻找去向。不在楼市,它就去股市。不在股市,它就在实体经济领域。

  如果担心是国际热钱来国内赚一笔就跑,更是杞人忧天。中国不同当年的所谓亚洲四小龙,中国的产业经济之强悍,全世界都不敢小看的。北京和上海只不过是两个城市罢了。广州和深圳的经济规模加起来就超过上海了。整个珠三角的经济规模加起来,就能抗衡北京和上海了。更不要说强悍的江苏了。中国的产业经济是实打实的,毫无虚假的。无论房地产的价格怎么跌,我们的制造业是真实存在的,不是泡沫。前面有人担心这个担心那个,说东南亚国家抢走了多少低端产品的市场份额。没关系,让他们抢。我们的制造业总是要往高端走到。皮鞋袜子和衬衫这些低端生活用品,总得让给更穷的国家去干。我们霸占住电器汽配等等这些高端产品制造业,这些需要熟练的受过基础教育的工人以及需要完善的基础设施(水电等)和完整的产业链(有色金属冶炼等),这些东西,再过几十年都没人可以抢走。在这个基础上,再把重工业(工业之母)发展起来,把我们的制造工艺拼命的往精细上发展,狠狠的超越德国和日本,这种前景是可期的,绝对不是神话。实现的可能性非常大。整体上,我对中国经济的未来是看好的。我们花30年时间实现的工业基础之强悍,你们不睁开眼睛往外看,是不能理解的。这方面我们是一定要骄傲和自豪的。

  因此,我对什么京沪的楼市泡沫破灭是中国的灾难这种话,一贯是持鄙视的态度。无非就是两个城市的一种商品的价格在下降罢了。再说,这两个城市总有它们的价值,就算跌,也不会跌到建筑成本价。3几万的价值也总归是有的。它们的城市价值随着中国经济的日益强悍,也总归会逐渐提升。
  只是,产业升级不是一日可成的事。京沪的房地产价值,对应的是整个中国的产业经济的水准。这两个巨无霸城市,两个当之无愧的CBD型城市,考察它们,是要考察整个中国的产业经济的水平的。用一句很俗的话来说,产业升级的未来是美好的,但道路是曲折的。其中的困难极多。需要投入的资金规模是难以估量的。我们在还需要勒紧裤带搞产业升级的时候,就转身去瞎推高两个中国代表性城市以及若干区域中心城市的房价,表现出来的是我们整个产业经济的浮躁和急功近利,缺乏耐心和远见。所以郎咸平那厮虽然整天瞎扯淡,我对这个人的言论极讨厌,但是他关于楼市泡沫会吸干产业资金的说法,我还是很认同的。把京沪的楼市泡沫捅穿,一点问题都没有。只有好处,没有任何坏处。对这两个城市,无论出台多么严厉多么操蛋多么恶心人的调控政策,我都能接受。哪怕是直接由政府制定限价令,搞价格管制,回归计划经济那一套,我都能接受。

  还有同学提出,保障性住房建设计划多么宏伟正确之类,我认为这些同学都疯了。我们的财政一直都是吃饭财政,赤字财政。地方政府都穷得要死。每平米的保障性住房,算建筑成本2000吧,总共需要多少财政支出,你们自己去算。如果财政没钱,要靠银行印钱,那么我晕。。。。。。好吧,这得算是通俗意义上的劫富济贫,大家就当是为了穷人能住上房子,大家一起被通货膨胀剥削一把好了。但是在这种规模的通货膨胀的背景下,保障性住房拉低房价的因素,会被通货膨胀因素抵消掉。是不是这个道理,你们自己考虑吧。总之财富不可能凭空出现,社会的总财富是有限的。优先让穷人占用掉住房财富,就意味着非穷人(包括富人和一般收入者)更难获得住房。我不能理解各位同学怎么会对这种政策拼命鼓掌。我认为这种政策是相当扯蛋的,完全没找准房地产市场目前出现问题的症结在哪里。现在的问题是民间资本找不到出路。所以江浙的民间资本就拼命的推高上海以及整个浙江的楼市,而北京的楼市就被全中国的愤怒的民资推高。无论怎么限购都没用。

  最合适的引导民间资本的方法,就是引导它们走向产业升级之路,鼓励民间资本参加技术创新。这将是决定中国历史走向的大事。但这需要改善民营产业的经营环境。我们目前民营产业的经营环境确实非常恶劣,对民间财富,我们的整体政治环境要说敌视也说不上,但怎么也算是个忽视的态度。改善这个词不是空口说白话。目前我们在经济领域能做的都做了,问题出在政治领域。私有财产的保护、私权利的界定、公权力受到最大限度的约束之类,这个领域是需要深度政治体制改革的。饭要一口一口吃,这个道理我们都理解。但要是一直都不肯开吃那第一口,一直拖延不肯搞政治体制改革,那我们的执政党就等于是抱着慢性自杀的念头,拖着我们全国人一起陪着它们走向灭亡。产业升级之路如果一直不能启动,中国就将错过下一轮的世界产业分工,就会被全球扔到历史的垃圾堆去。

  为什么珠三角的房地产市场相对于长三角和北京都显得健康?因为珠三角的产业环境在全国而言都最完美。珠三角的政治气氛极其民主人性,政界人士对自己的定位是“我是给共产党打工的人”,而不是北方人士的所谓“官”。政府无非是打政府工,产业老板是打经济工,大家都是打工,人人平等,所以产业环境非常好,资金愿意投入产业升级,而不是愤怒的投入楼市。所以深圳虽然在珠三角地区算泡沫城市,但楼价简直和京沪不能比。广州的楼市就更加健康。珠三角为什么可以成长为产业经济最强悍的省份,这种政治气氛至少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

  这一段算是我对中国房地产市场的整体看法。逐个分析城市我没兴趣了。很多朋友总是要从整体上跟我谈楼市是否健康的问题,那么这就是我的看法。我之所以用珠三角的楼市作为判断其它城市的楼市是否健康的座标系,原因就在于这个区域的政治最开明、产业经济环境最好、民营资本被挤入楼市的因素最小,可信度最高。
  到这里,我对中国楼市的整体看法就说完了。这一段问题由浅到深,由外到内,阐述了我对整个产业的看法。我估计能看完的不多。就当是结束这个帖子的正式结语吧。
  谢谢大家。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全文完精品推荐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