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经济学(超越《国富论》和《通论》的经典)》
第19节作者:
雷大师 如果一个人专看“三枪”“无极|”(因为这是张大师,陈大师的作品),拒看“魔戒”“阿凡达”,这人肯定是疯了。可是在经济学上,我们不是正在学习萨缪尔森、欧文费雪、卢卡斯、蒙代尔这些武藤兰们的理论吗?
我们家的旺财很聪明,知道吃肉骨头,还知道谁是它的亲人,谁是陌生人,还会在我面前撒娇。于是我认为它是理性的,打算教他讲英文,然后再教它经济学!可是它怎么都学不会!既然是理性的,为啥它不会呢?我也给了他完全信息啊,为啥它还不会呢?
10%的理性,90%的非理性或许是我们人类的本质,可是伪科学主流经济学居然假定人几乎百分百是完全理性的,真是荒天下之大稽。
主流经济学新古典以人是理性作为前提,以经济均衡作为目标,这两个凭空瞎想的概念所延伸的经济学体系,居然统治着几乎整个经济学界,其行径和让同学们天天看武藤兰大烂片有什么区别呢?(主流经济学的最大竞争者奥地利学派,其荒诞性一点不比萨缪尔森、斯蒂格利茨、曼昆的经济学差)
人是理性的吗?这个问题是经济学的开篇问题。经济学的理性有目的理性、结果理性之分。经济学的错误在于以正确的目的理性为出发点,一不小心走向了结果理性的滥觞。目的理性假设人是理性的,人有趋利避害,收益最大化的行动动机。这是完全正确的,但是主流经济学的问题在于在此基础上,实现了一步惊人的跨越,走向了结果理性的谬误。理性预期学派就是这样的一个典型的代表,他认为人们又理性预期,可以推知的政府政策及其结果,因此市场可以使政府的政策变得无效。还有就是有效市场的理论,他根据人们结果理性的结论,推知人们会根据复杂的方程来进行投资决策。这些理论都是极其错误的,是理性滥用的恶果。
那么,从目的理性出发,主流经济学收到了什么魔鬼的引诱,而陷入了结果理性的泥潭了呢?这个魔鬼就是均衡。他们从目的理性出发,把人做了统一性的假设,而推出了均衡的结果,并把这一均衡作为了结果理性的必然选择。但是事实上,均衡是一种理性状态,是人们的美好梦想,如果人类处处有均衡,那么人们不会有行动。比如说,如果人是完全理性的,可以去政府的政策,我要问的是,既然同样是人,在政府中的人就是傻瓜吗?他难道不可以同样去推出政策的无效行吗,如果他也是理性的,那么政府还会有行动吗?
翻开经济学的大师之作,谈到理性的问题的时候,他们仿佛立刻进入了桃花源记里面所描述的世界,进入了仙境:理性的光辉照亮了暴力的阴霾,市场的繁荣挥去了战争的硝烟,在这一刻经济学是最美的,是人类追求的极致。在这里他们恰恰忘记了人类正是从血泊中爬起,从硝烟的尽头走出,抚摸着理性的鞭痕而走进了市场。市场是暴力的均衡所带来的结果,而市场中的次一级均衡恰恰是人类受到惩罚后所带来的合作共识。均衡是市场长期运作所浮现的结果,市场的目的不是为了寻求均衡,而只是让人们过得更幸福。
市场本身是暴力均衡的结果,这是因为在暴力中人们得到了最大的惩罚。市场中所形成的共识均衡也是人们受到惩罚后所形成的。市场是奴役人类的皮鞭,人们需要他并不是我们需要受虐,而是因为我们不会轻易形成共识,只有目的理性不能自动达到结果理性。市场是最自由的选择,会使人们的均衡更快成本更小的出现,这付出的成本就是市场的惩罚,跟暴力、战争、计划相比,这种惩罚最小,但不是没有。所以均衡的出现是人类的福祉目的地,而不是出发点。市场有失败,有泪水,可能还有鲜血,但是没有疯狂,没有杀戮,没有毁灭。所以说,市场不是最好,而是最不坏,最好的处处均衡结果是梦幻,不是真实。结果理性是梦幻,市场使人们的理性目的走向最远点。
市场中浮现的理性有那些呢?杀人偿命,欠债还钱,这是共识是均衡。那么,可能有人要问这难道是市场之后才形成的吗?可能不是,但是市场会使它长久的保持,如果走入了暴力社会,这个均衡可能就消失了。需求供给所形成的价格均衡,可能会很早到来,因为人们在日常的买卖交易中,很快会得得到这种结果,不承认这种结果的少数,会很快的得到惩罚。比如市场的菜卖5元一斤,你偏要4元去买,有人卖给你吗?如果你强卖强买,保护市场的机制会惩罚你的,如果你偏要10元买一斤,那么你已经受到了惩罚,因此,菜市场的价格均衡容易达成。但是其他的均衡就不那么容易了,在北京的路上开车,有些人开车就不规矩,这影响了交通状况,为什么这一点我们就不如一些国家做得好呢,因为惩罚制度在这里实施的时间短,人们还没有形成共识,如果在一个形成共识的道路上,谁不遵守法则,很容易被观察到,很容易受到惩罚。结伴而行的青少年犯罪为什么会更凶残呢?这是因为他们认为惩罚的重锤会被多人而分担的,因此变得有恃无恐,如果是个体,他则会由于惩罚的恐惧而收敛。所以说市场的均衡出现,是跟人类的不理想行为作斗争的结果,只有市场的皮鞭,不断地打在不理性的恶习上,才会回归理性,走向均衡。这么说,市场中的均衡是分等级的,容易受到惩罚的,受到严重惩罚的,人们会早早形成共识,持守均衡,反之,人们不会自己走向结果理性。这里我们并不否定我们有贤者比别人更早认识到这一点,但是由于我们是群体,只要有不好的示范而没有受到应有惩罚,我们就会利用这一点,而去效仿,这就是说人们的理性行为选择是不对称的,走向理性需要代价,而偏理理性有时候可以被群体分担,在没有共识之前,人们宁愿执手偏执。
(一下内容引自乌合之众)
群体中累加在一起的只有愚蠢而不是天生的智慧。如果“整个世界”指的是群体,那就根本不像人们常说的那样,整个世界要比伏尔泰更聪明,倒不妨说伏尔泰比整个世界更聪明。
孤立的个人很清楚,在孤身一人时,他不能焚烧宫殿或洗劫商店,即使受到这样做的诱惑,他也很容易抵制这种诱惑。但是在成为群体的一员时,他就会意识到人数赋予他的力量,这足以让他生出杀人劫掠的念头,并且会立刻屈从于这种诱惑。出乎预料的障碍会被狂暴地摧毁。
观念只有采取简单明了的形式,才能被群体所接受,因此它必须经过一番彻底的改造,才能变得通俗易懂。当我们面对的是有些高深莫测的哲学或科学观念时,我们尤其会看到,为了适应群体低劣的智力水平,对它们需要进行多么深刻的改造。这些改造取决于群体或群体所属的种族的性质,不过其一般趋势都是观念的低俗化和简单化。
1.群体的中个人不再是他自己,个人意志将被削弱。群体没有逻辑推理能力。
2.群体没有逻辑推理能力,不能辨别真伪或对任何事物形成正确的判断。他们喜欢看到的是形象,词语,套话。
3.群众有精神崇拜的本能。享有名望的人、观念或物品,会在传染的作用下,立刻受到人们自觉不自觉的模仿,使整整一代人接受某种情感或表达思想的模式。
4.约束个人的道德和社会机制在狂热的群体中失去了效力。因为人多势众而产生的力量感。“群体感情的狂暴”。
5.名望的产生与若干因素有关,而成功永远是其中最重要的一个。缺少的成功的名望,会在很短的时间内消失。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