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2年,红发埃里克的儿子埃里克森率领35名男子离开格陵兰岛,起航向西航行去寻找新的土地。埃里克森发现了美洲,到达加拿大东部的拉布拉多海岸,并向南到达纽芬兰岛。次年,埃里克森返回格陵兰岛,并宣布了他的发现。此后,也有几只维京人的穿队到达新大陆,不过由于和当地的印第安人发生冲突,不得不离开那片土地。直到大航海时代的到来,哥伦布再次“发现”了这片新大陆。
关于维京人是否到过美洲一直都存在的争论,一旦确定,那历史书上关于第一位发现新大陆的欧洲人就不是哥伦布而是维京人布亚尔尼与莱夫。关于维京人到达美洲的证据还在于一张《文兰地图》
1957年,美国一名书商维腾用3500美元从一位旧书商那里购得一本中世纪的拉丁文手稿是一部题为《鞑靼记述》的抄本。打开手稿,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张对折的羊皮纸,翻开后是一幅地图,它由来自15世纪的羊皮纸制成,绘制的是北大西洋为主的地貌。地图上,有一大块类似于现在美洲大陆的“新大陆”,并借用维京人埃里克森(Leiv Eiriksson)的命名称之为“文兰”———“新大陆”旁边注明:“文兰岛,由布亚尔尼与莱夫共同发现”。随后,他将这些东西赠予耶鲁大学。
文兰地图对欧洲大陆的刻画是精准的。地图右侧是西欧海岸,包括明显可辨的不列颠群岛和爱尔兰,以及法国、西班牙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大西洋的北部,斯堪的纳维亚西部地区,首先出现的是冰岛,然后是格陵兰岛。最有意思的是,在格陵兰岛的西部,还有一块大陆,代表了现在美洲的一部分。
这张地图甚至标出了两个大陆的入港口,北部与内海相连的有点像今天的哈德逊湾,南部的那个入口则类似今天的圣劳伦斯港湾。
日期:2012-02-19 09:19:06
小译《厄立特里亚航海记》以及探讨《航海记》中的港口如今何在
第1章关于《厄立特里亚航海记》
《厄立特里亚航海记》是一本希腊的航海记,描述罗马、印度在红海沿岸与非洲东北部和印度地区航海与贸易。《厄立特里亚航海记》完成时间大概是在公元1-3世纪,目前比较主流认定其是在公元一世纪中叶由一位埃及商人(名字不详)所写。
该书的第一部分(1到18章)描述了从埃及到非洲东部(现在的坦桑尼亚)的北南向贸易路线,其余的部分描述从埃及到阿拉伯半岛和通过波斯湾到达印度的东西贸易路线。
目前有两个英译的版本一个是1912年William H. Schoff翻译的版本,另一个是1989年Lionel Casson的版本。
备注:
1、这里的厄立特里亚海主要指红海,对于当时的希腊人而言厄立特里亚海还包含了波斯湾和印度洋。
2、文中提到的距离长度的单位为stadia为 10个Greek stadion(翻译为斯塔迪昂,约185米)
上图为厄立特里亚航海记的航程图,我们接下去的主要内容的流程也是围绕这张地图展开。
日期:2012-02-19 09:21:40
1、在厄立特里亚海沿岸有不少的港口,周边也有一些集镇。最北的港口就是埃及的Mussel Harbor(米奥斯贺而莫斯Myos Hormos),沿着该港往南航行1800stadia的距离就是贝伦尼斯Berenice港。两个港口都在埃及的边界线,其港湾面向着厄立特里亚海。
而今天米奥斯贺而莫斯(Myos Hormos)港,贝伦尼斯Berenice港何在?先来看这样一段英文介绍来自维基百科
The site of Berenice, since its discovery by Belzoni (1818), has been equated with the ruins near Ras Banas in Southern Egypt. However, the precise location of Myos Hormos is disputed with the latitude and longitude given in Ptolemy"s Geography favoring Abu Sha"ar and the accounts given in classical literature and satellite images indicating a probable identification with Quesir el-Quadim at the end of a fortified road from Koptos on the Nile. The Quesir el-Quadim site has further been associated with Myos Hormos following the excavations at el-Zerqa, halfway along the route, which have revealed ostraca leading to the conclusion that the port at the end of this road may have been Myos Hormos。
简而翻译之就是Belzoni于1818年发现贝伦尼斯港以来,其位置确定就在埃及南部的Ras Banas ,但奥斯贺而莫斯位置一直存在争议,托勒密《地理学指南》认为是Abu Sha"ar ,而卫星图和古典书籍上认为是Quesir el-Quadim 港,译为库赛尔港。我们来看下地图,经过对比是不是很类似。
其次从旅游介绍中我们来看看库赛尔港情况。
Inhabited since ancient times El Quesir was an important commercial port in Roman times and later again as part of the spice route from India to Britain. It was also important point in the pilgrimage from Egypt to Mecca. The ancient port still remains north of the town.
简译:库尔赛港在罗马帝国时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商业港口,日后也成了大英帝国从印度进口商品航线的重要的一部分。是埃及到麦加朝圣的旅途中的重要节点。古港口现在仍坐落在城市的背面。
日期:2012-02-20 22:33:53
2、贝伦尼斯南边是柏柏尔族王国(属于异族,对于非希腊语民族都这么称呼)。沿着海岸线是一群以鱼为生的人,他们居住在狭小的村落以及分散的山洞。柏柏尔人居住在内陆,在他们前方有着食人族和食牛族。沿着内陆继续往西,坐落着一座叫麦罗埃的城镇(属于古苏丹帝国)。
探寻麦罗埃:
为什么在航海记中特别要提到这个麦罗埃,麦罗埃对当时的贸易来说起到什么样的作用?那我们先来看下麦罗埃的资料:非洲古代库施王国的都城遗址。位于苏丹共和国凯布希耶以北,被誉为“古代非洲的伯明翰”。麦罗埃地处尼罗河、红海、印度洋和乍得湖之间的交通要冲,与希腊、罗马、阿拉伯和印度都有贸易往来。库施人很早就受到埃及文明的影响,在埃及新王国时期已有城市。盛产黄金。公元前11世纪初以后,库施王国的势力逐渐强盛起来,并于公元前730年征服埃及,建立了埃及第二十五王朝(也称库施王朝) 。公元前656年,库施王国在埃及的统治结束。 后来库什王国主要在今苏丹境内发展,于公元前590年左右建新都麦罗埃,库施文明进入麦罗埃时期。遗址自 1909年起开始考古发掘,研究至今。遗址分东西两部分,西部为住地,东部为墓地。西部有王宫、寺庙、水池遗迹;东部有国王的金字塔和众多墓葬。城东还有 6 处大铁渣堆,表明麦罗埃有发达的冶铁业。当时这里是地中海以南最大的炼铁中心,后有“古代非洲的伯明翰”之称。采金业是库施人的传统产业。麦罗埃时期,库施的黄金开采量激增,成为古代世界主要的黄金产地之一。在麦罗埃的物产中,陶器是最为著名的一种。它的制作质量好,形状多样,体现出非洲的传统风格。库施农业已进入人工灌溉阶段,除传统的农作物外,库施人大约从公元前4世纪起开始种植棉花,使麦罗埃成为尼罗河流域棉花培植的发源地。
麦罗埃今何在?从上文中我们可以得知其位于位于苏丹共和国凯布希耶以北,距离有多少?我们再看下维基百科里面关于麦罗埃的介绍: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