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航海杂谈》
第9节

作者: titanjack
收藏本书TXT下载
  马其顿的真正强大是在腓力二世之时。军队是腓力征服与统治的最重要工具。为了提高军队的机动能力与战斗技术,他在部落兵制的基础上,创建了主要由贵族和富裕农民组成的常备军,归国王直接指挥。腓力吸取底比斯军队编制的特点,组成了更为密集、纵深的马其顿方阵。他加强了军队的武器装备,并建立了强大的舰队。
  经济是立国的基础,腓力绝不甘心被排除于海上贸易之外。为此,他建立新城市,打开出海口,开采潘革翁金矿(年产1000塔兰特)。尤为重要的是进行了币制改革。他放弃了古老的波斯币制,银币采取色雷斯制,金币采取阿提卡制。这样,马其顿就可在色雷斯和雅典货币流通的范围内自由贸易,特别是能同南部近邻卡尔息狄斯同盟进行贸易。

  马其顿的崛起,早就引起了希腊城邦有识之士的关注。腓力为打开出海口,夺取沿海一带,也早就与希腊城邦发生了冲突,同时西亚也不愿意爱琴海与黑海的贸易再次被切断于是在公元前355年发生了“神圣战争”结果希腊被马其顿控制。
  随后亚历山大继承了其父亲腓力二世的遗志建立了横跨欧亚非的帝国,亚历山大的远征给东方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使他们饱受战争之苦马不停蹄的征服,使亚历山大来不及在文化上有所建树,但他建立的帝国使希腊文化与东方文化接触、交流必不可免。他的远征可谓是一次异国文化探秘。远征军中有工程师、哲学家、地理学家、测量师等专门人才。他们沿途收集资料、绘制地图,与当地哲人交往,实际上已经开始了文化的交流。

  亚历山大回到巴比伦后,并不满足于已有的征服与成就。他派人考察阿拉伯半岛,在巴比伦建立码头,打算改造幼发拉底河灌溉系统,甚至设想沟通里海与海洋。他还想西征西北非、意大利和西班牙。但不久(公元前323年),一场恶性疟疾突然夺走了他的生命。亚历山大是一个杰出的军事统帅和历史上罕见的大征服者。他一连串的征服固然给当地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但也开创了欧亚非文化交流的新时代。

  托勒密王朝航海与贸易
  在亚历山大死后,在继位者的混战中,托勒密的势力得到加强,他巩固了对埃及的统治,扩大了地盘,建立了以希腊—马其顿殖民者为主要统治力量的托勒密埃及王国。
  为扩大商业利益,加强对外贸易,托勒密二世时(公元前282—249年)修通了往昔法老开工未竣的连接红海与尼罗河的运河。他还派人开发非洲东海岸,建立了一连串远达索马里的据点,派出海军、卫戍队保证商路的安全。当时的进出口贸易十分活跃。埃及输出谷物、亚麻布、玻璃、奢侈品;地中海的金属、木材、大理石、紫色染料,南阿拉伯和印度的肉桂、药物、香料等都源源不断地流入埃及。

  国王们把通过税收、垄断、贸易搜刮到的财富,一部分用于维持庞大的政府官僚机构和军队,一部分供应宫廷的消费,还有一部分用来扶植文化事业。托勒密王朝虽以武力开国,却附庸风雅,慷慨解囊,对文化事业抱有浓厚的兴趣。都城亚历山大里亚取代雅典成了地中海最大的文化中心,城中有国王兴建的博物园和藏书70万卷的图书馆。优厚的待遇,高贵的社会地位,便利的研究条件吸引了各地的许多学者。亚历山大里亚的学者利用希腊和东方文化的优秀成果,在天文学、地理学、动植物学、物理学、数学、文学、史学上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塞琉古王朝航海贸易
  塞琉古王国的建立者是塞琉古一世(公元前305—280年),首都为奥伦特河畔的安条克城,中心地区是叙利亚,故又称叙利亚王国。塞琉古王国的商业和手工业甚为发达。连通东西的海陆商路,遍布各地的新旧城市与移民地,统一的货币(阿提卡制)和统一的语言(通用希腊语),都给工商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保证。塞琉古王朝主要进行转手贸易,获取利益。东方的丝绸、香料,叙利亚、两河流域、希腊等地的精巧手工艺品,都经他们的中介而转运他方。商业是重要的经济部门,塞琉古王国与托勒密埃及往往因争夺商路而发动战争。商业的发达刺激了手工业的繁荣。吕底亚的萨狄斯城就是华美的地毯的制造中心,其他诸如金属冶炼、酿酒、玻璃制造、纺织印染等行业的产品也享有盛名。

  公元前3世纪,塞琉古王国内外征战频仍。战争不仅消耗了国力,而且使其治下的帕加马、帕提亚、巴克特里亚等地趁机独立。塞琉古王国的直辖版图大大缩小。公元前2世纪初,塞琉古王朝与另一强大的对手罗马相遇。马革尼西亚一役,塞琉古军队大败,小亚的领土随即丧失。此后,塞琉古王国每况愈下。随着帕提亚的西向,罗马的东进,加上内部矛盾重重,中央政府近于瘫痪的塞琉古王国无法继续存在,公元前64年亡于罗马大将庞培之手。叙利亚成了罗马的一个行省。

  日期:2012-02-15 13:27:23
  中世纪欧洲航海与贸易
  中世纪的航海文化起源于罗马帝国残余的海军势力。由于技术上的进步,使得维京人能在公元982年殖民入侵北美洲。尽管遭遇了14世纪的一系列危机,但最终欧洲航海开始发展、繁荣,并在1942年哥伦布出航时达到了高丨潮丨。
  一、中世纪欧洲航海热潮的掀起—鳕鱼引发的热潮
  如果说航海地理大发现是中世纪欧洲航海达到高丨潮丨的体现,那么什么原因掀起了中世纪航海的热潮呢?答案很简单—鳕鱼。
  鳕鱼喂饱了欧洲人,在他们心目中,鳕鱼似乎生生不息,就如大仲马在1873年的《烹饪大辞典》中曾经写到的,有人计算过,如果每颗鱼卵都顺利孵化,每条小鱼都能长大,那么,只要三年时间,鳕鱼就可以把海洋填满,到时候你就可以足不沾水地踩在鳕鱼背上横越大西洋了。
  确实,中世纪的欧洲,大约60%的食用鱼都是鳕鱼。
  为什么小小鳕鱼会掀起当时欧洲的航海热潮?原因就在有需求有市场,有利可图:

  1、鳕鱼的优势
  鳕鱼易于存活,繁殖能力强,几乎什么都吃,可以游到离岸很近的浅水海域,便于捕捞,因此可算得上完美的经济鱼种。另外鳕鱼肉质厚实,细剌极少,肉味甘美,基本没有油,如果风干了保存时间几乎可以和快速冷冻技术发明后的冻肉的储存时间相媲美。这对于当时的欧洲人来说无疑是最好的腌制食物。
  2、天主教教义带来的商机。
  中世纪的教会规定在斋戒日不得吃肉,但鱼肉、水鸟肉、鲸鱼肉当时属于“凉性食物”,不在其内。因此宗教日历上所有特别加注的日子,巴斯克人常常向守斋戒的天主教徒出售鳕鱼肉。后来,斋戒日干脆变成了吃腌鳕鱼干的日子。
  3、鳕鱼掀起的热潮以及大航海时代的鳕鱼捕捞业

  15世纪,鳕鱼已经成为普遍售卖的商品,而且利润很高,欧洲国家到处寻找鳕鱼渔场。15世纪,大航海的时代已经到来,更加坚固的海船、地图和罗盘的出现,则为雄心勃勃的探险家提供了技术支持。
  关于大洋中有鳕鱼岛的传说一直生生不息。于是更多的人试图到更远的地方去寻找鳕鱼。1492年,哥伦布横越加勒比海向西航行,希望可以找到通往亚洲香料产地的航线,但没有成功。五年后,卡伯特也从布里斯托尔出航了,卡伯特是热那亚人,但这次航行是奉英王亨利七世之命,寻找北方香料的航线。英国位置偏北,离香料的航线很远。所以,为了获得香料不得不付出高昂代价。

  卡伯特和哥伦布出生时间相当,都生于热那亚,两个人也许本就相识,而哥伦布却抢先大获成功。或许因为受到哥伦布的刺激,卡伯特也希望自己能创造同样的辉煌。最终,他也没有找到亚洲,却找到了鳕鱼。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