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海内鸿宝血雨腥风那段真实的传世历史》
第40节

作者: 古董商谈古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2-04-24 19:52:34

  --------------------------------
  纪实文学国宝迷踪系列之《蒙面双鼎》
  ================================

  这潘世恩是何许人也?其又着怎样的显赫家世呢?
  自隋代开始科举考试以来,至清光绪三十一年废除科举制,苏州地区(包苏州城区和下属的县级行政区)有记载的获得文、武进士科第一名(俗称“状元”)的共计60位,其中文状元55位、武状元5位,数量之多遥居全国城市首位,苏州也因此被称为“状元之乡”。仅清一代,苏州便有状元20名,而在苏州众状元中,数“贵潘”状元宰相潘世恩最得荣宠。
  潘氏,唐僖宗时自闽之三山宦居徽州歙县西篁墩;三世祖潘滔,五代时徒居邑之大阜后山;十六世祖潘祐,元明之际再从后山迁山南,创建宗祠,为本支始祖;二十五世祖潘景文,清康熙年间初卜宅苏州城黄鹂坊桥拱,为迁吴始祖。到了二十五世祖潘景文后,家世逐渐显赫,特别是乾隆年间,出了状元潘世恩后,家道更是如日中天,并且延续了二百年时间的辉煌。潘氏一门,以一状元、八进士、十六举人,成为清代姑苏官绅的典型代表。

  潘家都出了哪些名人呢?书者整理了些资料:
  潘氏一脉官宦人物表
  1、二十五世祖潘景文(1639-1706),浙江杭州府岁贡生。康熙初年由浙卜宅苏城黄鹂坊桥,正式定居苏城,成为迁吴始祖。
  2、潘兆鼎(1658-1724)字敷九,浙江钱塘县岁贡生,处州府松阳县教谕。
  3、潘宗周(1702-1765),字希濂,号蓼怀。国学生,候选按察司经历。

  4、潘世翰(1757-1808),字西林,号素岑,国学生。议叙同知。
  5、潘霨(1816-1894),字伟如,官贵州巡抚。
  6、潘遵礼(1788-1836),字典之,号子雅,嘉庆二十四举人,官署江阴县训导。
  7、潘奕隽(1740-1830)乾隆三十四年进士,官户部主事。
  8、潘世璜(174-1829)号理斋,乾隆六十年一甲三名探花,官翰林院编修。
  9、潘遵祁(1808-1892)号顺之、西圃,道光二十五年进士,官国史馆协修。

  10、潘希甫(1811-1858),字保生,号补之,道光十五年举人,官内阁中书。
  11、潘奕藻(1744-1815),乾隆四十九年(1784)三甲十七名进士,官刑部郎中。
  12、潘世恩(1769-1854),字槐堂,号芝轩。乾隆五十八年状元,官军机大臣、武英殿大学士。
  13、潘曾沂(1792-1852),字企曾,号功甫,嘉庆二十一年举人,官国史馆分校等。
  14、潘曾莹(1808-1878),字申甫,号星斋。道光二十一年(1841)二甲十五名进士,官礼部、户部左侍郎。
  15、潘祖同(1829-1902),字桐生,号琴谱,咸丰六年(1856)二甲四十名进士。
  16、潘曾绶(1801-1883),字若甫,号拨庭。道光二十年举人,官刑部尚书。

  17、潘祖荫(1830-1890),字伯寅,号郑庵。咸丰二年(1852)一甲三名进士,探花,军机大臣赏太子太保。
  (注:其中还有大批贡生不在此列。潘景文一人能有如此出息的子孙后代,当泉下抚慰长眠了。和本文相关的就是潘祖荫,列举这些资料都是服务于他一人。这些举人进士中,也有少数是皇帝恩赐的,并非出自科举,即使这样也相当庞大了。)
  据资料称,旧时潘氏故宅曾有木制朱漆“行牌”,上书“祖孙父子叔侄兄弟进士”和“南书房行走,紫禁城骑马”。后又有李鸿章为潘家题匾:“祖孙父子叔侄兄弟翰林之家”。如此荣耀,故而当时有“天下无第二家”之誉了。
  大克鼎精美纹饰
日期:2012-04-26 13:57:26

  --------------------------------
  纪实文学国宝迷踪系列之《蒙面双鼎》

  ================================
  (潘世恩(1769~1854)清朝大臣。字槐堂,号芝轩,江苏吴县(今江苏苏州)人。乾隆五十八年(1793)殿试夺魁考中状元。历任礼部、兵部、户部、吏部侍郎,又曾赴顺天、浙江、江西等省学政。嘉庆十七年(1812)起晋升工部、吏部尚书。道光十三年(1833)后平步青云,官至军机大臣、武英殿大学士加太傅衔,为乾、嘉、道、咸四朝元老,与堂兄潘世璜、孙潘祖荫合称为“苏州三杰”,著有《恩补斋集》。)

  关于潘世恩的故居还有个传说。
  潘世恩原居苏州玄妙观西之海红坊,相传他在高中状元后,有一次乾隆皇帝召见,问及家居何处,他一时惶恐误说成了“苏州玄妙观东”。一言既出,为避“欺君之嫌”,急命家人速购观东宅第,于是买下钮家巷凤池园西部作“状元府第”。
  潘世恩对凤池园也有自己的描述:“家有凤池园,为顾中丞汧旧居,乔木森然,曲沼环合,梧桐、柳、竹、椿、杉之属,苍翠诡状,错列如画。花晨烟夕,散襟曳筇,吟啸自适。清晨必课童灌溉,无虚日。” 凤池园美景,洋溢于状元笔下,一副江南庭院水彩画跃然于读者心中。
  据清人笔记记载:太平天国时英王陈玉成曾在此暂住,因此,潘世恩故居又称为英王行馆乃至英王府。
  据文献记载,为潘氏凤池园作图的清代画家,先后有过张深、王学浩、张崟等人,他们分别创作了《临顿新居图》、《临顿新居第二图》、《临顿新居第三图》。此外还有张鉴画过的《临顿郊居唱和图》。但目前仅有张崟的作品存世,现今藏在苏州博物馆,其余作品不知流落何方。苏州市政府早在1963年就已将潘世恩故居定为市文物保护单位;纱帽厅已于1982年重修,并移建了花篮厅、砖雕门楼等。2006年升级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

  花了几天时间,说完了双鼎主人潘祖荫的家世,再回来继续往下走故事。
  潘祖荫虽攒下了一座博物馆、一座图书馆,可一生命中无子,晚来这就成了他的一块心病。这么大的一份家业,无后人来继承,这事搁谁身上都不好受,保不齐得忧心忡忡后度余生。
  潘祖荫为什么没有生育呢?这个问题应不难解答。在封建社会多妻制度下,没有后代十有八九属于男人的问题,这种推测应该是可以成立的。以前人,自己无后,便从亲兄弟姐妹家或是同祖堂兄弟家过继后代来继承家业,那些同祖一脉相承的人家俗称“老房”。我们来分析一下,潘世恩一门内都有哪些人呢。
  祖父潘世恩,生子曾沂、曾献(殇)、曾莹、曾绶、曾玮。其中三子曾绶生子祖荫和祖年。祖年生子:树孳、树芑。
  要过继得先从最有血缘关系的亲兄弟那过继,所以潘祖年把自己亲生的长子树孳(音兹)过继给了同父异母的兄长潘祖荫。潘祖年生于1870年,比潘祖荫整整小了四十岁。潘祖荫去世时,潘祖年才二十岁,以此推算他婚后时间不会太长,这就容易理解他为什么会把长子过继给潘祖年了。因为此时的潘祖年只育有一子一女,直到后来又育了一子一女,次女潘静淑(树春)出生于1892年。但是,潘树孳过继给潘祖年之后不久就夭折了,如此一来,潘祖年还是膝下无后。

  光绪十六年(1890),顺天州县水灾,潘祖荫与府尹筹放义赈、添设二处粥厂。秋季,潘祖荫患病,仍不忘上奏请拨银米以备灾民过冬,皇帝答应他的请求并施行。之后,潘祖荫病情更严重,已不能上朝,因此不得不告假,三日之后,潘祖荫积劳病故,年61岁,官至工部尚书。皇帝赐谥号文勤,赠太子太傅。
  潘祖荫无后,匆匆辞世而去,家业怎么办?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