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世家.晋国的外来户—追寻二千年前的文明与暴力,真相与人性》
第29节

作者: 非洲小童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2-04-20 20:18:21

  呵呵,先更新,再回答问题哈
  3、先轸之死
  晋国至少有两个人知道秦穆公的苦衷,中军将军先轸就是其中之一。
  先轸在战前曾经说过,秦国不听蹇叔之言讨伐郑国,一定会罪有应得;又说要为晋国后世子孙谋福利,将秦国打废打残,那么在战后处决孟明三人,就成为先轸惦记的头等大事了。
  晋国还有一个人知道秦穆公的苦衷,她就是秦穆公的女儿文嬴,晋文公的夫人、晋襄公的法定母亲。
  说到这里,想起了两件旧事,一是重耳为何告诫狐偃坚持秦晋之好,恐怕有迷惑夫人的意思。二是秦穆公为何执意出师伐郑?恐怕也是被女儿的假情报给误导了。
  文嬴跟穆姬一样,都是身在曹营心在汉,一心想着报效父母之国。崤之战后,文嬴为了帮助父亲脱困,连忙来忽悠晋襄公放还孟明等人。

  文嬴说,“他们三人的确离间秦晋二君的关系,秦君恨不能吃他们的肉,何必劳您大驾呢,让他们回到秦国受刑,满足秦君的心愿,怎样?”
  晋襄公不明就理,一听母亲求情,就将人放了。
  先轸晚到一步,听说人被放跑了,气得七窍生烟,在朝堂上破口大骂,“将士们竭尽全力将人抓回来,你听信妇人几句谎言就把人给放了,葬送战果,助长仇敌的气焰,亡国没有几天了!”为了泄愤,先轸走的时候还朝晋襄公那个方向大唾口水。
  晋襄公收不了场,就让亲信阳处父去追回孟明,无奈孟明先行一步,不仅溜之大吉,还扬言君子报仇,三年不晚。
日期:2012-04-20 20:29:27

  孟明跑了,这事的确影响很坏,后果很严重,晋襄公被证明是个大草包,遭来国际的耻笑;中军将军先轸之意气行事,公然斥责国君无能,也很快被国内外仇敌用来大做文章。
  前627年八月,崤之战之后仅仅四个月,晋国西边的白狄大举入侵晋国,一直深入河水与汾水之间的箕地,先轸率领军队迎战。

  其时,先轸家族有块领地(注1:)叫蒲城,就是重耳做公子时所镇守的边邑,恰好与白狄相邻。晋文公恰好有两个儿子留在白狄。
  这两件事一关联,恐怕不需要政敌们上纲上线,先轸就脱不了里通外国,废除晋襄公、另立他人的嫌疑,一旦处理不慎,就可能丧师辱国、累及家族。
  巨大的压力之下,先轸做了两个决定,第一,任命狐氏的族人续简伯为国君的戎右,以团结颇有实力的狐氏家族。
  春秋之世主要是车兵部队,国君的坐驾左边是车手,负责驾车,又称车左或者御戎;战斗手在右,就叫戎右。能给领袖当司机,最大的好处就是近水楼台先得月,诸如晋文公重耳的车左荀林父、戎右士会后来都曾问鼎了晋国的中军将军。

  其实在崤之战中,晋襄公有个戎右名叫莱驹,胆子很小,晋襄公抓到一名秦国战俘,就叫他下车去结果对方性命。不曾想战俘仅仅一声大吼,就把莱驹吓破了胆,连手中的戈都掉到地上。就在这时,一个名叫狼瞫(读审)的晋国猛士捡起戈,砍死战俘,又挟着莱驹飞速追上晋襄公。战场乃凶险之地,晋襄公也就火线任命狼瞫为戎右。
  戎右是个有前途的差事,假如没有理由就临阵换人,搞得不好会闹出人命的。可是先轸没有办法,一个是狼瞫的个人前途,一个是先氏家族的命运,先轸自然选择了后者,战前让续简伯换下狼瞫,以为先氏与狐氏联盟的见面礼。
日期:2012-04-20 20:36:58

  为了换得国君的谅解、将士们的支持以及家族的荣光,先轸做下第二个决定,牺牲自己的生命。
  大战在即,先轸在三军将士面前表达了自己的必死之心,“我一介匹夫,不知天高地厚地当众冒犯国君,却没被惩罚,难道还胆敢苟活于人世么?”然后不戴盔甲,直犯狄师,壮烈殉国。

  曾经不无杰出政治才能与军事才能的先轸,曾经积极进取、敢于担当、性情直率的先轸,在春秋之世这个大舞台上,真是如同美丽的流星一般,那么耀眼,那么激情洋溢,但又那么短暂地消失了,短暂的真是让人心痛!
  先轸之死如此壮烈,也激励着晋军将士奋勇杀敌,最终晋军擒获了白狄首领,抢回主帅先轸的首级,是役史称箕之役。
  较之城濮之役、崤之役的大快人心,箕之役虽然反败为胜,但失去了主将先轸,无论对晋国来说,还是对先氏家族来说,这个代价都是不可估量的。
  下集节目预告:第四章赵盾专政
  4、晋国的官二代(上)

  先轸之后,谁来主导晋国的命运,更多精彩,敬请关注。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