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道风流——杜月笙岂止是一个传说》
第55节作者:
小杜城南 日期:2010-11-17 12:27:20
三.3.05.
十九路军的撤离,标志着淞沪抗战告一段落,上海滩重新恢复了往日的繁华,杜月笙的生活也回到了过往的轨道,然后突然有一天,他就想要办一所学校。
这个事跟陈群有关,所以得从遥远的过去说起。
话说1927年412清党之后,蒋介石的北伐并没有一帆风顺,反而屡屡受阻。在徐州大战败于张宗昌的同时,国民党内的斗争持续升温,蒋介石与汪精卫、胡汉民、孙科等人的权力斗争趋于白热化,汪精卫的武汉政府甚至派出唐生智、张发奎两路大军东征,剑指蒋介石的南京政府。与此同时,冯玉祥虎视眈眈,李宗仁、白崇禧虽袖手旁观却绝不会是蒋的盟友,局势对蒋介石极为不利。
不得已,1927年8月13日,蒋介石宣布辞职,黯然下野,回到老家奉化溪口“隐居”。这段时间不长,很多党政军界重量级人物纷纷前往密谋,杜月笙也前去拜访过。
蒋介石下野后国民党内部派系斗争更加激烈,加上中央军将领都是出自黄埔军校的蒋校长嫡系,中央军依然效忠于他们的校长,除蒋介石之外没有人能指挥得动。此时,各军阀各派系间的明争暗斗更加激烈,汪精卫完全控制不了局面,终于体会到高处不胜寒的味道,面对来自四面八方的指责,不得已自动下野出国远游。
逼迫蒋介石下课的那些人总算认识到了,此时此刻,只有蒋介石才能收拾得了这个烂摊子,纷纷电请老蒋重新出山。连比吕布更善变的冯玉祥,也主动联合阎锡山,一再呼吁蒋重出江湖,于是1928年1月5日,蒋介石宣布复职。这时的蒋总司令,才真正开始有点大权在手,春风得意。
在那段日子里,杨虎和陈群生活得很是幸福快乐,无忧无虑,真恨不得向天再借五百年。两人一个是淞沪警备司令,一个是国民党宣传部驻沪办事处主任、26军政治部主任,大权在握,横行于世,无恶不作。人们习惯于把他俩合起来称作“狼虎成群”。
两人最喜欢干的就是抓人。只要宣称谁是***或者亲共分子,无需证据,抓了就走,然后就等着亲属拿钱来赎人。两个人胃口都很大,耐心都很小,所以亲属只要来晚了或钱带少了,结果一律是撕票。名声传出,两人挣钱自然是又多又快,估计连索马里海盗都得自叹弗如。
悲剧的发生缘于蒋介石复出后到杭州的巡视,在西湖边上他看到一座新起的硕大无比异常豪华的别墅,就问随从:“这是谁的别墅?”结果这别墅是杨虎刚盖的。蒋介石大怒,几乎就要下令将杨虎免职,又认为杨虎的堕落断然是出于陈群的教唆,就想把陈群免了拉倒,可考虑到陈群是胡汉民派系的人,而老蒋此时正跟胡汉民合作着,这才放过了陈群。
到了1931年1月,陈群就任国民政府南京丨警丨察厅厅长,一个月之后,蒋介石和立法院院长胡汉民翻脸,老蒋很生气,把老胡给软禁了起来,陈群随之公开加入了反蒋的行列。
各路反蒋势力立时联起手来,逼迫老蒋下课,双方对峙到了年底,1931年12月15日,蒋介石被迫第二次通电下野,汪精卫登上最高舞台,孙科出任行政院长组阁,陈群因此升了官,成为内政部政务次长兼丨警丨察厅厅长。
可惜离开了蒋介石,无论汪精卫、孙科还是其他任何人,此时都完全无法掌控局面,仅仅过了一个多月,汪、孙便辞去各自职务,黯然下野,蒋介石随即复出,陈群这官肯定没法干了,便辞职跑回了上海。
可怜陈群多年来虽然搜刮颇多,却吃喝嫖赌挥霍无度,另外他还有个昂贵的雅好:收集善本图书,所以有多少钱都花得出去,算个标准的月光族。突然之间就没得官当,这厮眼看就要沦落为啃老族了。
山穷水尽之时,杜月笙不忍看把兄弟落难,亲自登门,盛情相邀,陈群要面子,非要等杜月笙好话说了一箩筐,才半推半就的住进了杜公馆,按月领500大洋。虽然不能再像以往那样大手大脚花钱,总算还是混了个高级白领待遇。
患难见真情,此时的陈群自然对杜月笙感恩戴德,看到他非常热衷于教育事业,便建议不如办一所学校。
日期:2010-11-17 13:06:19
曾经浦东有一个叫杨斯盛的人,泥水匠出身,后做建筑,因为手艺好,业务繁多,很有些积蓄。他很遗憾自己不识字,希望后人不重蹈覆辙,便个人出资兴建了几所学校,其中最大的一所建在浦东老家,取名“浦东中学”, 请了黄炎培做校长。学校占地十余亩,杨斯盛个人出资12万两银子(约合当时的18万元),因此成为浦东第一个捐资办学的名人,这是1904的事儿。那会儿杜月笙还在十六铺闯荡,正为生计而奔波,不敢想象自己以后也能有如此作为,但对杨先生极为景仰,视为偶像。
1908年杨斯盛先生去世,浦东中学的办学经费就靠他留下的教育基金勉力支撑,基金越用越少,渐渐就有不支的感觉。进入1920年代,杜月笙开始成长为黑道大亨,便自告奋勇补贴每年不足的经费,从此被浦东中学推举为董事长。这一切陈群看在眼里,便建议他自己也建一所学校,杜月笙早有此意,只是苦于手下没有方面人选,现在现成来了个陈群陈人鹤,就立即行动起来,先在法租界善钟路、后来又在上海西区法华镇买下五十多亩地,创办了正始中学。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