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金旺解『了凡四训』》
第22节

作者: 末法凡夫
收藏本书TXT下载
  导致我们生气的第二种情况是,他人做事违背了情理。对于这一种情况,了凡先生只用了一句话进行解释:于我何与?别人做事情违背了情理,与我何干?既然与我无关,那我又何必动怒?《弟子规》中说:“不关己,莫闲管。”和自己无关的生气,却大动干戈,这又是为哪般?我说这话,各位网友网友不要误解,这并不是说对于违背情理的事情,我们就可以不管不问,听之任之了,我并非是这层意思。例如对于小悦悦事件,看到小悦悦被车碾过,路人不管不问,对于这种违背道德和良心的事情,我们应该谴责,这是我们必须要做的,但我们不应该动怒。我认为,如果看到小悦悦事件而不去谴责,这件事本身就是违背义理的事情。谴责而又不动怒,这确实很难做到,如何去做呢?《金刚经》中说得好:“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虽然谴责了,但内心不动,向内不见自己,向外不见被谴责之人,中间不见谴责的话,但确确实实已经谴责了。如果能够这样去谴责,那才是真正的智慧,是凡尘中的圣贤做法。

  对于生气,网络上给出的解释是:拿着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这话说得很有水平,但为什么要拿着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根本原因是什么?都是因为迁怒他人。中国有无数的圣贤经典,但从没有哪一本是教人批评别人的,因为在中国的文化体系里面没有自以为是和怨天尤人的学问。遇到不顺利的事情,反求自身,这是中国的传统教育,是古人的做法。对于一个反求自身的人来说,外界的毁谤虽然很多,谣言满天飞,但都变成了他历练自己的磨刀石,是成就他的东西,他不但不会生气,不会抱怨,反而会生出感恩心,因为正是这种毁谤为他提供了历事练心的地方,他又怎么会生气呢?

  听到毁谤了,知道是毁谤自己的话了,不去理他,这种流言蜚语会慢慢沉淀下来,犹如举着火把对着天空烧一样,不久就会熄灭。反之,如果明明知道是毁谤,知道是流言蜚语,进而动怒,暴躁如雷,巧妙解释,那只是乱上加乱。俗语说:一个巴掌拍不响。对于毁谤,你不去理他,那他便是一个巴掌,很难做声,但如果你反击一下,力度很大,那毁谤就会升级,这个毁谤的巴掌就会变得很响,甚至会无法收场。了凡先生用“春蚕作茧,自取缠绵”几个字来形容巧心力辩的人,实在是恰当。事实上,生活中的例子也能清楚的说明这层道理,我举一例做个说明。譬如你在路边,站立不动,忽然一辆摩托车向你驶来,撞上了你,那你受伤不会太重,不会有性命之忧。另一种情况,如果你同样也疾驰一辆摩托车,而这时候对面的摩托车也疾驶而来,两车相撞,那后果就要严重很多,可能性命不保,原因是两车相撞的力度太大。对于毁谤而言,亦是如此。

  对于从道理上改过,了凡先生举了戒杀和戒怒两件事,并把其中的道理和厉害关系一一阐发了出来。对于改正其他的过错,以此类推,都可以先去明白道理,道理明白了,过错就容易改正,因为明知故犯的人虽然有,但比起不知而犯的人来说,依然要少很多。从道理上进行改过,属于改过的高级境界,因为它先要明理,然后自己就会心甘情愿去改过,没有受到外物强制,因此这种改过方法是比较理想的改过方法,比单纯从事情上改过要好很多。

  日期:2012-04-09 12:34:50
  何谓从心而改?过有千端,惟心所造,吾心不动,过安从生?学者于好色、好名、好货、好怒种种诸过,不必逐类寻求,但当一心为善,正念现前,邪念自然污染不上。如太阳当空,魍魉潜消,此精一之真传也。过由心造,亦由心改,如斩毒树,直断其根,奚必枝枝而伐,叶叶而摘哉?
  这一段的段落大意是:什么叫从心改正过错呢?过错虽然千端万绪,但归纳起来都是一心造作。如果我的内心不妄动,过错又如何产生呢?真心学习改正过错的人对于好色、好名、好货、好怒等等过错,不必一一按照类别划分,只要一心向善的时候,正念自然现前,这样邪念自然也就污染不了了。譬如太阳正在当空,魑魅魍魉一切鬼魅就会自然消失,这是专心的法门真传。过错从心生,所以也要从心而改,譬如斩断有毒的树木,直接断了它的根部,又何必非要每一个树枝都要剪断,每一个树叶都要摘掉呢?

  从心改过,这是改过三种方法中最好的方法,也是最难达到的改过境界。过错,千差万别,不同的人,所犯的过错也不同,但归根到底,总不出心性二字。一切过错,都是邪念,即是邪念,则必然从心而起。如果心念不动,邪念就不会起来,过错也就不会产生了。好色、好名、好财、动怒等等,这种种过错,无一不是从心而起的。所以,只要一心向善,每一个心念都是纯善纯净,那邪念又怎会起来,过错也就不会产生了。因此,善于改错的人,他并不是一一去改,他不是这样做,而是让心灵保持纯善的状态,自然恶念就不会起来了。如果一一去寻求,一一去改错,那过错又种类繁多,好色、好名、好利、好杀、好赌等等,改东忘西,即使一一去明白道理,一一从道理上改过,如果想要达到无恶的状态,也是非常困难的。无恶的状态是什么?纯善!心中纯善,自然无恶。为了说明这层道理,了凡先生做了一个比喻。譬如很多鬼魅,魑魅魍魉横行,那即使善于抓鬼,善于捉妖的道人,也必然无能为力,因为鬼魅众多,竭尽一生之力,所抓的鬼魅依然是有限的,而未抓住的鬼魅却是无限的。但是,不管鬼魅再多,即使鬼魅充满宇宙虚空,如果丽日当空,则一切鬼魅都会烟消云散,消失得无影无踪。因为鬼魅本是至阴之物,太阳乃是至阳之物,阴阳和合,一切都会化解掉。

  因此,有智慧的人,善于改过的人,他知道过错是从心而起,所以必然从心去改,这是斩草除根的方法。譬如一颗有毒的大树,想要断掉它的毒性,一定是从大树的根部斩断,断了大树的根本,那毒树就无法生存。但如果只是剪断毒树的树枝,或是叶子,那于事无补,东边剪了西边生,不是根本的解决途径。改过也是如此,既然恶从心起,善从心起,当满心是善的时候,一心之中又怎会有恶念的容身之处?从心改过,是改过方法中最根本最直捷最圆满的方法,是最高的境界,能够从心改过的人,真称得上是人中丈夫。

  日期:2012-04-09 12:35:43
  大抵最上者治心,当下清净;才动即觉,觉之即无。苟未能然,须明理以遣之;又未能然,须随事以禁之。以上事而兼行下功,未为失策。执下而昧上,则拙矣。
  先白话,后解释。大约改过的方法以根治内心为最上,因为当下内心就能清净,过恶刚一产生就会有所察觉,一经察觉,过恶就就会消失掉了。如果做不到从心改过,那就要先从道理上明白,如果依然无法达到,那就先从事情上进行根治。如果能够上策下策同时进行,就不会有所遗漏了。如果只是执着于从事情上改过,忽略了从内心中根治,那是愚钝的做法。

  从内心根治错误,一心向善,能够做到,游刃有余,固然很好。但我们也应该明白,从心改过,属于改过的最高境界,也是最难的,对于普通人来说,很难一步到位。事实上,很多改过的人都是三种改过方法同时进行的,了凡先生也是这样劝导的。从心改过,心念不起,即使恶念刚一萌芽,立刻就会被察觉到,才被察觉,恶念当下消失。如果做不到,就要先从道理上改,也就是第二种改过方法,用明白道理的方法将过错改掉。如果从道理上改过依然无法达到,那就要先从事情改,将恶事强制戒掉,过错也就消失了。三种方法同时进行,而又以从心根治为最佳,为首选,则一切过错都会消失。值得我们注意的是,不能因为从心改过很难就放弃,也不能因为从事情上改过很容易就忽略,总以三种方法同时进行为最佳。在诸恶莫作的同时,坚持众善奉行,则改过之道在其中矣。

  日期:2012-04-10 21:25:48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