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周报的更新在有条不紊的进行着,周报也从原先的几页纸,变成了厚厚的一本。当然我们做的不是表面文章,所有的报告内容,都是我们工作的真实体现。几乎每一项工作,都有翔实的数据作为支撑。围绕着周报的改变,我们整个部门的工作作风也在慢慢的转变。首先,加大了数据收集的工作,规划部门原本就是对数据进行深度分析加工的技术部门。数据的收集,根本就是这个部门的基础工作。其次,将工作中的亮点,提炼后加入周报中。S公司的很多员工有一个缺点,就是会干不会说。工作中作了大量的事情,其中不乏闪光之处,却总是不提炼出来跟客户沟通。再次,建立一个诚信的工作氛围。无论好事还是坏事,都需要通过周报,向客户正式的沟通。尤其是坏事,与其你遮遮掩掩,不如直面这个问题,诚实的向客户沟通。Z总的脾气慢慢小了,尤其他看到,每次他提出的意见和要求,都会很快的得到反馈和落实,笑容就越来越多的出现在他的脸上了。
回想起来,这个过程中,我们做得最多和最好的一件事情,就是“沟通”。当时的我并没有想到这个。只是一门心思的做人做事。对外,帮客户解决问题,急客户之所急,想客户之所想;对内,真诚的对待每一个员工。即时给予他们所需要帮助,即时对他们的成就或者错误提出反馈。那时候的我,真的不是一个成熟老练的经理,甚至都没有制定出一套行动方案。可我所做的,却正好歪打正着。现在回想起来,真的觉得很侥幸。虽然侥幸,但是,我对沟通方面所下的功夫,却是最见效的。要认真说起来,前任经理的技术能力比我强,团队的人员也没有发生太大的变化。甚至大家所做的工作成绩也没有太大的改变。但就是因为沟通的不到位,导致了当初那么严重的一个局面。也正是因为沟通的到位,又在短短的几个月时间内,扭转了过来。
2002年年底的时候,我们的合同如期签定了。
日期:2008-10-22 14:19:22
3-5
接下来的两年里,遭遇了电信业的第一次寒冬。总所周知,中国的电信市场,在改革开放后20多年的时间里,发生了跨越性的发展。但是,到2002年前后,发展的速度慢了下来。固定电话市场趋于饱和,移动通信市场发展也由于3G的发展思路不明确而逐渐的放缓。由于种种原因,原先处于产业链高端的设备生产厂家,慢慢的滑到了食物链的下游。直接的后果就是裁员。
记得我加入公司的时候,老板给我灌输的第一个概念就是S公司是非常注重员工的公司。只要你好好干,公司几乎不会裁员。老员工就说得更直白,S公司根本就是资本主义的大锅饭。收入不高不说,干好干坏没有多大差别,老板和员工的待遇也没有太大的差别。但有一个好处就是不裁员。在这样的观念下工作了4年后,有一天突然发现公司开始裁员了,而且还裁了2,3批。虽然裁员没有对我造成什么威胁,但是,给自己内心带来的冲击还是非常的大的。
看着一个个曾经熟悉的面孔消失在视线中,看着他们痛苦的眼神,大家的感觉都是一个,我们被公司愚弄和抛弃了。但是,不管怎么说,这次裁员很公平,离开的员工要么是违反了公司的人事政策的人,要么就是公认的能力欠缺的人。真的是大浪淘沙金始出。
慢慢的也想通了一个道理,任何一个公司,都不可能有真正的铁饭碗的。越是在高科技领域,市场的不确定因素就越大,职业的风险就会越大。当初我们盲从了几个管理人员的话,现在又来埋怨公司不仁义,这本身就是职业上不成熟的一面。再者说,既然从相对稳定的国营单位义无反顾的辞职出来,再回头去幻想什么铁饭碗,岂不是很可笑的事情吗?
想通了这些,我开始不断的劝周围比较要好的同事。我对他们说,越是在公司裁员的时候,就越要表现更好。与其继续埋怨公司,不如向公司展现更大的价值。出来打工,你做的任何的事情,都是在为自己做的,做得越多,自己所获的就越多。不要在失去工作之后再来后悔当初。顺境固然是人人希望的,但是逆境更能磨砺一个人,裁员的艰难困苦都能熬过去,今后还会怕什么呢?
日期:2008-10-26 0:28:02
3-6
至今为止,说的都是好的一面,没准儿都误导了大家。其实,人无完人,回想起这6年走过的路,弯路其实并不少。现在就来摆一摆这些年的教训好啦。
1.入职之后,很快被优越的工作环境冲昏了头脑,没有制定详细的职业发展规划。没有了目标,人就容易盲目。虽然后来改正过来,却浪费了宝贵的时间。所以奉劝大家,一旦加入职场,尽可能的要制定个人的发展规划。即使这个规划暂时不能太完善,也总比没有目标强。
2.容易自我膨胀,一旦取得小小的成绩,容易骄傲自满。在职业场上,韬光养晦非常的重要。彰显自我的北美公司,目前的日子都不好过。因为这样的企业文化,在中国水土不服。尤其忌讳的是在同事面前夸耀自己的成绩。如何恰当的表达和表现自己,真的是一门学问。真正有能力有本事的人,是要让别人来夸他的。
3.长期以来内心深处是个独行侠的状态,总是觉得自己了不起,不知道寻找靠山,不知道笼络人心,也不大和同事们打成一片。其实,真正有大本领的人,往往是很谦逊平和的,亲切自然本身就是自信的重要表达形式。越是半瓶子醋的人,就越是高高在上、一副不食人间烟火的样子。
4.没有及时总结经验教训并形成文字,没有利用好报告这个沟通手段得到上级的人可。无论在什么企业,上级都是很喜欢善于总结经验教训,并形成文字报告的人。通常所说的“干得好不如说得好”就是这个意思。不要小看报告,它是你和上级、平级沟通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手段。你用心思写出来的每一份报告--不管他是你自己写的还是老板要求你写的—都是你在公司的得分手段和财富。外企尤其重视这些。在外企发展得好的人,往往重视书面的总结,写报告更是好手。
5.忽视了继续学习。无论是英语还是管理方面的专业知识,都没有及时提高。回想这些年,真的荒废了很多的光阴。现在想起来都挺惭愧的。这一点道理很明显的,就不再赘述了。
日期:2008-11-10 17:31:11
3-7
加入公司5年以后,第一次遇到了公司内部转岗的机会。那时候,我们在H省遇到了一件挺麻烦的事情。此事源于一项新技术的引入。新技术的本身是好的,但是在引入的过程中,跟客户的沟通出现了问题。公司的技术部门和商务部门没有协调好,大家没有把新技术不利的影响跟客户充分说清楚,技术方案中也有瑕疵。割接后,网络覆盖变差,导致了大量的终端用户投诉。此事非同小可,客户非常不满意,作为负责网络指标的部门,我们更是处在风口浪尖上,公司上下都非常的关注。
一天,我在北京的办公室,遇到了另外一个部门的领导,他关心的问起了此事,我就原原本本的向他汇报。在汇报的过程中,引起了旁边一个人的注意。他走了过来,认真的听着,并不时的发问。我也没有太在意,问什么就答什么。过了几天,那天我汇报的那位领导突然打电话问我,说那天旁听的人,是市场部的一位领导。他听了我的汇报后,觉得我把那么复杂的一件事情,用几分钟左右的时间就条理清晰描述了出来,因此非常满意,想让我去他手下工作。
放下电话,我动了心。虽说那个职位并不是升职,可我一直希望去市场部工作。于是,我向我的老板申请转岗。老板大惑不解,说,你目前的职位挺好的,工作卓有成效,团队管理得井井有条,公司上下对你都很认可。为什么想要转岗呢?我说,我喜欢市场相关的工作,所以想试试。老板没有说服我,搬出了他的老板。大老板跟我推心置腹的谈了一番话,我被他的真诚所感动,最后答应留了下来。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