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品漱玉词:怀想古诗词里的那些百媚千红》
第8节作者:
孟斜阳 李清照记忆里还有一桩近乎游戏的雅事就是“赌书泼茶”。 李清照在《〈金石录〉后序》回忆:“余性偶强记,每饭罢,坐归来堂烹茶,指堆积书史,言某事在某书某卷第几叶第几行,以中否角胜负,为饮茶先后。中即举杯大笑,至茶倾覆怀中,反不得饮而起。甘心老是乡矣!”
李清照的天赋是很高的,这表现在她的记忆力惊人。所以,她特别喜欢与丈夫猜典饮茶。每次饭后,两人都到屋里一起烹茶,就用比赛的方式决定饮茶谁先喝。一人问某典故是出自哪本书哪一卷的第几页第几行,对方答中先喝。可是,赢者往往因为太过开心,反而将茶水洒了一身,茶香四溢。读书本已是雅事,二人更用“赌书”增添生活情趣,即使不慎将茶泼了,仍然兴致不减,余下满身清香,可以见这夫妇之间的恩爱美满和高雅情趣。
这段雅事嘉话为后世文人所神往。清代诗人陈文述《题〈漱玉词〉》中就不无羡慕地吟咏道:“桐荫闲话芝芙梦,第一消魂是斗茶”。清朝天才词人纳兰容若写下了一首《浣溪沙》以纪念自己深爱的亡妻卢氏:
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残阳。
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
其中的“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显然是有感于李清照赵明诚夫妇的伉俪情深。 李清照与赵明诚既是恩爱的夫妻,也是心心相通的知己,是志趣相投的亲密朋友。哪怕在生活比较拮据的那些日子,他们两人以诗佐酒、把玩金石,“夫妇擅朋友之胜”,生活得好似“葛天氏之民”,单纯而快乐。葛天氏是上古部落传说中的酋长,相传是发明以葛织布的人。他治下的部落百姓生活淳朴而自在。这里,李清照比喻夫妻淡泊却脱俗的生活状态。
正所谓:人生得一知己足矣,夫复何求?
很多年以后,李清照接连遭遇了国破流离、丧夫离异、孤苦漂泊等人世沧桑与悲苦,回忆起这段韶华时光,仍然是那么眷恋,那么一往情深:“甘心老是乡矣!”
日期:2011-03-16 14:19:53
六、云中谁寄锦书来:心灵在寂寞中美丽,在离别中成长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一剪梅》
读这首词,常常感到美得玉洁冰清、仙韵入骨,美得不可思议,象极了一幅色泽清丽、意境优美的工笔画。真没想到,寂寞竟让一个女人的笔下文字如此清灵、美丽,妙不可言。
我的感觉可用清人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卷二中一句评语:“易安佳句,如《一剪梅》起七字云:‘红藕香残玉簟秋’,精秀特绝,真不食人间烟火者。”
荷塘里粉红的残荷飘零冷落,玉簟秋凉。女词人闲愁难耐之时,轻轻褪去罗裳,独自登上一叶兰舟。总在等待远方的人能鸿雁传书,但等那云边雁行归来,却只见那皎洁的月光静静地洒满西楼,令人目断神迷。
思念就像无法阻止落花的凋零,就像无法阻止河水的流淌。一样的相思月光,在遥远的两地惹起了心头离别之苦、相思之愁。这种相思之情无法排遣,皱着的眉头方才舒展开,而绵绵思绪又涌上心头。
这首词在南宋文人黄升的《花庵词选》中题作“别愁”,写的是赵明诚外出求学后,李清照抒发自己思念丈夫的心情。元代文人伊世珍《琅嬛记》说:“易安结褵未久,明诚即负笈远游。易安殊不忍别,觅锦帕书《一剪梅》词以送之。”
李清照和赵明诚刚刚结婚不久,赵明诚便远游求学。两人分隔两地,当风结带,望月怀人。告别了无拘无束的少女时代的她,在庭院深深的赵府之内只有丈夫是知心人。所以,她简直没有办法不想他,只得到荷塘登舟游景以排遣思念。但她发现心中对夫君的思念只是让刚刚舒开的眉头,却又涌上了心间,更加浓烈。
所以,这首《一剪梅》词具有非常独特而优美的女性气质,用现代的话说,就是女人味很浓。词中写了两件女性用品,一件是玉簟,“红藕香残玉簟秋”;一件是罗裳,“轻解罗裳,独上兰舟”。很巧的是,前面一首《丑奴儿》也写了内衣和枕簟:“绛绡缕薄冰肌莹,雪腻酥香。笑语檀郎,今夜纱厨枕簟凉。” 最后一句中的“枕簟凉”是夏日里一种快意的清凉,是夏日里难忘的一种情感体验。
在这首《一剪梅》里,“红藕香残玉簟秋”,“红藕”,即红色荷花;“玉簟”,指精美的竹席。“玉簟秋”也是竹席清冷的意思,但与此际的“枕簟凉”却有着完全不同的意蕴。“红藕香残”是从室内望出去的外景、远景。让人想起南唐李璟《浣溪沙》中的一句:“菡萏香销翠叶残”。荷花凋残了,盛热的夏天过去了,转入冷落的清秋,此四字隐隐给人一种盛极而衰的感觉,仅此就不能不生感慨。室内的凉席未撤,但已感到它的冰凉了。这“玉簟秋”含有两层意思:一层是深秋时节的寒意;另一层是孤独寂寞的愁意,是内心深处的寒意。对于“玉簟”两种不同的触觉感受实质上是两种心境,两种际遇。花开花落,既是自然界现象 ,也是悲欢离合的人事象征;枕席生凉,既是肌肤间触觉,也是凄凉独处的内心感受。故前人评曰:“易安《一剪梅》起句‘红藕香残玉簟秋’七字,便有吞梅嚼雪,不食人间烟火气象,其实寻常不经意语也”(《两般秋雨庵随笔》卷三)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一个“轻”字,一个“独”字,女词人动作的优雅与娴静,心境的寂寞与孤独,尽在其中。“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红藕、兰舟、雁字、西楼,一组意韵深长、优美典雅的相思意象,传达了女词人内心深处的情绪氛围。她深切盼望远方夫君的锦书,从遥望云空引出雁足传书的遐想,眼前却是伊人独望、月满西楼的景象。那是一种“误几回,天际识归舟”的期盼,是“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的漫长等待。这种望断天涯、神驰象外的情思和遐想,令人既感到美丽又感到忧伤。
若说上片是一幅优美的工笔画,一串随着词人视点不断移动的长镜头。那么下片则是词人打开了内心,以独白方式吐露相思之情。“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如花美眷,似水流年。那流水落花的伤感与无奈,隐喻着人生、年华、爱情、离别,更令人感到人生离别的无常、时光的易逝。两人遥隔云水关山,却是心心相印,相思生愁。同时,流水落花所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这末三句历来为世人所称道。 词句构思巧妙,形象生动,于结尾处让这一瞬间凝为美丽的永恒,余韵袅袅不绝,传达出一种让人产生心灵共鸣、回味不已的人生感受和审美体验。让人想起李煜《乌夜啼》中:“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有异曲同工之妙。
明人王世贞在《艺苑卮言》中也说:“范希文‘都来此事,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类易安而小逊之。”也许,李清照是受了范仲淹这句词的启发,但在意韵方面尤有过之。而且更有女性柔情温婉的风格特色。
我在是一边听着安雯唱的《一剪梅》,一边欣赏这首词的。在轻盈动人的古典旋律中,仿佛正看见一位红袖罗裳的美丽女子分花拂柳而来,袅袅娜娜,倩影似烟花般寂寞。
当此际,哀愁点点,如花飘落,雁影遥遥,月满西楼。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