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品漱玉词:怀想古诗词里的那些百媚千红》
第7节

作者: 孟斜阳
收藏本书TXT下载
  从《漱玉词》里词作来看,李清照的诗词写作与她的生活状态几乎是同步的。每一首词就象是她的一个私人日记,字里行间将她的心理感受和情感体验释放得淋漓尽致。她就这样点点滴滴地收集着一个红颜女子的歌与笑,悲与忧。
  在这首《丑奴儿》词里,这位古代红颜女子的婚姻生活,却并非我们想象中那样的仅仅只是温柔贤良,低眉顺眼。新嫁的李清照竟那样有激情、有个性,把两人世界的闺中生活挥洒得风情万种。也许会让道学家大跌眼镜。

  “理罢笙簧,却对菱花淡淡妆。”她是情趣是高雅的,前面的《浣溪沙》中就有一句“重帘未卷影沉沉。倚楼无语理瑶琴”,可见她在少女时代就善于弹琴。弹琴后又对着菱花铜镜薄施淡妆。也许赵明诚就在她身后相偎而立,欣赏着妻子的妆容呢。
  “绛绡缕薄冰肌莹,雪腻酥香。”绛红薄绡的透明睡衣朦朦胧胧,雪白的肌肤绰约隐现,她身上醉人的幽香阵阵袭来。一个女词人敢于这样描写自己,足见她对自己容貌和魅力的自信。也许女性天生都有些自恋。但更重要的是这其中也包含了对生活的一份热忱,对自己青春容颜的珍惜。当然,还因为在她身边还有一位喜爱她的容貌、爱慕她的才华的夫君。“女为悦己者容”。正是来自一个男人的欣赏和迷恋,才是她打扮自己的动力。

  “笑语檀郎,今夜纱厨枕簟凉。”这两句是和夫君在一起时的情热缠绵。最后一句中的“枕簟凉”是夏日里一种快意的清凉,同时也是对夫君的暗示和诱惑。这里的“枕簟凉”是夏日里难忘的一种情感体验,是一种亲密狎昵的意象。
  你看,李清照多么大胆,闺中的夫妻生活写得摇曳多姿!
  在我们的印象里,宋朝是个礼教森严、道学气息浓厚的时代。程朱理学所谓“饿死事小,失节事大”的观念开始慢慢在民间确立。就是这样一个时代,李清照率真自由的个性彰显得格外突出。
  央视百家讲坛里,一位美女教授杨雨就颠覆了人们心中那个“不食人间烟火”的李清照形象。李清照虽然长得漂亮又有才,但也好酒、好色、好打马(麻将的前身)。其实,她说得倒也有理有据,只是太夸大了。一位四川作家刘小川也认为李清照“情浓”、“欲烈”,也是举了李清照的若干词作为例。其实,我们细品一下《漱玉词》,会发现李清照只不过是性情中人,本质上还是一位知书达礼的淑女。

  其实在当时就有不少词评家们对她颇有微辞。如与李清照同时的王灼在《碧溪漫志》中说道:“闾巷荒淫之语,肆意落笔。自古缙绅之家能文妇女,未见如此无顾忌也。”即使在同样的才女群中,李清照的个性与才华也是很突出、很夺人眼球的。
  那么,何以致之?到底为什么会这样呢?
  日期:2011-03-15 13:24:00
  那么,何以致之?到底为什么会这样呢?
  我想这与自幼在宽容自由的家庭环境中长大有关。李清照的父亲李格非也是一位颇有才名的文人。而且是当时文坛领袖苏轼门下的的“苏门后四学士”之一。李清照先后两位母亲王氏都系出名门,有很高的文学修养。清人陈景云曾将李格非、李清照父女,比做蔡邕、蔡文姬父女二人。他说:“其文淋漓曲折,笔墨不减乃翁。‘中郎有女堪传业’,文叔之谓也。”缪钺先生也称赞:“易安承父母两系之遗传,灵襟秀气,超越恒流”。

  书香门第出来的大家闺秀李清照学识才华自不必说,更重要的是她有着不同凡俗的个性。这一点,我想更多地与她父亲有关。
  李清照的父亲李格非,字文叔,为人耿介,是北宋著名的学者和散文家。李格非中过进士,官至礼部员外郎。著述颇丰,因战乱多散佚。有《洛阳名园记》传世,详细描绘西京洛阳的十九处名园,记述翔实,行文简洁,富于诗意,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其文以小见大,由近及运,纵论天下兴衰。北宋末年,名公巨卿在汴梁、洛阳辟豪园无数。李格非指出:,“园圃之废兴,洛阳盛衰之候也”,“洛阳之盛衰,天下治乱之候矣。”后来金人入侵,洛阳所有的名园烧成焦土,应验了李格非的预言。南宋士子每诵《洛阳名园记》,无不涕泗纵横。

  李格非以散文受知于当时文坛领袖苏轼,时称“苏门后四学士”之一,深受苏东坡名士气质的影响。苏东坡是个随遇而安,心性洒脱,不拘一格的人。文风也是浪漫奔放,不拘成俗。更重要的是,苏东坡在思想上崇尚真性情,推重个性人格的自由,反对压抑人的天性。李格非当然也是耳濡目染,心境开阔。据说,李格非很是追慕魏晋“竹林七贤”之一的刘伶和陶渊明。而刘伶是著名的“酒神”,曾著有《酒德颂》,大受李格非赞赏。李格非称赏其文“字字如肺腑出”。其为人性情可见一斑。

  反映在家庭教育中,就是给予儿女们宽松自由的成长环境,使他们的身心自由成长,天性没有压抑和扭曲。特别是,当李格非得知女儿极高的文学天赋后,没有囿于“女子无才便是德”的观念,而是任其自由发展自己的天性和才能。可谓是一位深具爱心的“慈父”。
  所以,李清照能快活地荡秋千;能喝酒,“沉醉不知归路”;能“诗情如夜鹊,三绕不能安”,能够与父执辈的文人们诗词唱和。到了成年后,李清照自然就显得与众不同。
  在其他女性都羞于启齿的家庭夫妻生活上,李清照也是率性而为,敢于向夫君主动地进行爱的诱惑和暗示:“笑语檀郎,今夜纱厨枕簟凉。”可见,即使在夫妻生活上,李清照也是主动的一方。更令人称奇的是,李清照还敢把这些场景和感受形诸于笔墨,写得一派活色生香。只因为她写出了真性情,活出真自我。
  在这一点上,李清照更象是生活在我们这个时代的女性。她在词作中流露出来的那种气质和个性,更象今天那些活出了真我的时尚女性。
  日期:2011-03-15 15:31:53
  卢照邻有诗云:“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
  新婚少丨妇丨李清照是幸福的,也是幸运的。一朵花在该开放的时候开放了。甜美的爱情在该来的时候就来了。

  正如梁衡先生《乱世的美神》中所说,她的爱情不像罗密欧与朱丽叶,也不像梁山伯与祝英台,没有那么多惊险跌宕的情节。命运只是让幸福在该来的时候都来了,让这个宋朝女子在青春年华里尽情绽放着激情与快乐。
  其实,在李清照与赵明诚的情感生活中,除了夫妻间朝夕相处、耳鬓厮磨的恩爱与缠绵,还有一层当时平常人家夫妻所未必具有的情感基础:两人还有着共同的情趣爱好。无论是读书论文,还是作诗填词;无论是金石刻录,还是鉴赏品味文物字画,两人都如痴如醉,让人羡煞鸳鸯。
  据李清照晚年所写《〈金石录〉后序》回忆,每到初一、十五,夫妻俩就去当铺典当衣物,换来五六百钱,然后一起去汴梁有名的大相国寺逛文物市场。这里汇聚了不少古今名人的金石碑刻字画。赵明诚夫妻二人拿着典当来的钱,在这里精心选购。回家后认真把玩、欣赏、考辨。两人沉迷其中,其乐融融。这情景象不象两个大孩子一起玩“过家家”?

  又记:“尝记崇宁间,有人持徐熙《牡丹图》求钱二十万。当时虽贵家子弟,求二十万钱岂易得耶?留信宿,计无所出而还之。夫妇相向惋怅者数日。”崇宁年间的一天,有人拿来南唐著名画家徐熙的一幅《牡丹图》,向夫妻俩兜售,要价二十万。对于赵明诚这样每月仅一万多钱俸禄的七八品小官而言,二十万钱是个不小的数字。夫妻俩将这幅画留置在家中欣赏了两个晚上,万般不舍,可最终还是无奈地归还给卖主。为这件事情,两人在家相对感叹了数日。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