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海内鸿宝血雨腥风那段真实的传世历史》
第35节

作者: 古董商谈古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2-04-17 15:29:26

  ------------------------------------
  《蒙面双鼎》从关中到吴中百年传承历史
  ====================================
  虽说无强买之意,但此话还是让柯劭忞有些为难了,面对此等高官,他心中不能没有想法,匆忙之中只能是微笑着说一定一定。古语道“官高一级压死人”,一个七品,一个是从一品,中间相差的何止是两个数字。个中地位悬殊前面已经详细介绍过。
  之后,俩人又聊了聊,潘祖荫才取了拓片依依不舍地回府了。
  潘祖荫很清楚,柯劭忞出身于书香世家,是个标准的文人仕子,他不是不喜古玩的左宗棠,而是个金石学爱好者以及古籍善本的藏家,想从他手上匀到珍藏之物是相当难的。这种人一般只买不卖,只进不出,敝帚自珍。潘祖荫这般想着,也劝自己放弃拥有克鼎的想法,但每每面对自己的盂鼎时又总是想起克鼎来,让他难以释怀。于是,潘祖荫就想到与柯劭忞拉近关系,走以德服人之策,尝试着去感动柯劭忞。潘祖荫隔些日子便差人给柯劭忞送些东西去,不是宋版书就是金石拓片,都是一等一的充满文化价值的藏品。这些对旁人来说是难得之物,但潘府多得是,有得是海量珍藏。

  无功不受禄的柯劭忞自然明白潘祖荫的用意,思前想后,觉得把克鼎让给潘祖荫来珍藏为尝不是件成人之美之事。于是在不久之后,他将克鼎以原价转给了潘祖荫,从而也成就了双鼎生辉的一段历史。历史证明,柯劭忞当年的这一豪举是正确的,使得大克鼎完整无缺的保留了下来,让后人瞻仰观赏。
  潘祖荫在北京为官期间,居于米市胡同内。潘府有二座藏古楼,飞檐斗拱、雕梁画栋,一座名曰“攀古楼”,所藏大大小小的青铜器、碑石,林林总总几百余件,为当世珍藏一奇观。还有一楼藏有万册珍贵书籍,名曰“滂喜楼”。两座藏楼熠熠闪光,一时誉满华夏,声震朝野,名闻扶桑。
  潘祖荫著有《攀古楼彝器款识》二卷、《攀古楼彝器图释》、《滂喜斋丛书》,为同治年间京师滂喜斋刻本,棉连纸。书中收录潘家所藏重要青铜器47件,慎择详审,摹绘极精,每图皆附铭文及潘氏所撰考证札记,其好友吴大澂、王懿荣协助编写。手书上板,开本阔大,堪称清末金石类书籍中的翘楚。
  潘祖荫时常召来几位金石学家切磋研究,图状释文,如饮美酒,如沐春风。在其弟潘祖年后来编著的《潘祖荫年谱》中可以看出,潘祖荫在世时,虽对自己所藏极为珍视、自豪,却从不私藏。“每得一器,与同好者切磋研究,图状释文,以传后世。”

  潘府到底藏了多少件藏品呢?时至今日已经难以确切考证,但仍可以通过一些资料来了解个大概情况。1933年,潘家后人女婿顾廷龙在《吴县潘氏攀古楼吴氏愙斋两家藏器目叙》中,对潘祖荫的青铜器收藏作了一个比较精确的统计:
  (潘氏器,未有人编其目,余亦就所见拓本而钤有其藏印者,录为一册,计四百数十器,秦、汉物及其杂器则尚未在焉,洵足为藏家之冠。至所藏总数,未由访悉,惟褚礼堂尝谓藏六百余品,则余所辑录者三之二耳,余者得非即秦、汉物及其他杂器也耶?)
  此目叙中提及,潘祖荫的“攀古楼”铜器约有600余件。上海博物馆前馆长、青铜器研究专家马承源曾经对潘家表示,“你们的青铜器收藏,仅次于故宫”。而其“滂喜斋”藏书则一直未见有研究统计结果公之于世。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