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2-4-15 23:20:00
9.4两种时间
在“抱布贸丝”的时代,钱币还未风行,有的只是集体公社,国家占有土地资源,《诗经》中“十千维藕”、“千拥其耘”指的就是集体耕作的宏大场景。劳作虽然风风火火,但农人囿于身份,也只是俯仰田间,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生活还是缓缓铺开,平静无澜。即便是要从饥寒交迫中寻求改善,仍是慢工细活。墨子的经济学说中有对传统的依恋,如“以时生财,财不足则反之时。”(《墨子·七患》)此“时”乃物候时令,是农业时间,围绕着它过活,便是“固本”。我名之曰“西周时间”。农夫们有时会有怨言,有时也会有赞歌,情绪不复杂,可供贵族文艺家轻松捕捉,而南方广阔的楚越之地,经济也一直没有起色,所谓“江、淮以南,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就这样度过了几百春秋。
从公元前七世纪到公元前四世纪,诸侯国相继掀起了废公田的改革。各邦虽展开激烈的资源竞争,但因军事实力、政策执行力、经济发展程度等诸因素的不平衡性,还是为农业人口的流动、租佃关系的进展、私人工商业的勃兴、城市经济的繁荣提供了广阔空间。然而,因自知深处恶劣的地缘政治环境,各邦绝不可能以工商业作为经济基础,故这种空间将逐渐被帝国潮流所吞噬。于是,无产者又会大量出现,能解救他们的似乎只有末业。
司马迁说:“夫用贫求富,农不如工,工不如商,刺绣文不如倚市门。此言末业,贫者之资也。” 有田宅自然可以“不待贾而足”,然而贫者无立锥之地又如何自处?谁解“公家”一词之深意,黄宗羲也。他说:“二帝、三王知天下之不可无养也,为之授田以耕之。……授田之法废,民买田而自养,犹赋税以扰之。”(《明夷待访录》)一向冷峻的荀子绝口不提井田制,而孟子之所以醉心于此,不过是看重那份王者的“公心”。所谓的“经济进步”,也就是土地的私有化,在此进程中涌现出大量“争田”事件,贫富分化严重。一般认为,儒家满足于低水准经济,即人民能不饥不寒就行,其实生活的幸福感是儒家一直看重的,“与民偕乐”是对王者的要求,孟子说得好:“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孟子·梁惠王上》)解决好民生问题就是伟大的政治的建树。
当社会的大变革来临,失地者改变命运的机遇也随之到来。太史公认为富者就当出奇制胜,比如秦扬凭借种田务农这等粗浅行当富盖一州;田叔是以盗墓这等奸事起家的;桓发以赌博致富;乐成沿街叫卖得以富饶;雍伯卖脂粉而得千金;张氏卖浆竟获千万;郅氏磨刀、张里医马,都过上了贵族般的生活;浊氏以卖羊肚的钱累积出成群的车骑,这都是专注于本行的结果。司马迁显然受到了触动,他精辟地说:“富无经业,则货无常主,能者辐辕,不肖者瓦解。千金之家比一都之君,巨万者乃与王者同乐。岂所谓“素封”者邪?非也?” (《史记·货殖列传》)“素封”就是社会的新阶层,他们无官爵封邑,却自有田园收养之给,富比封君。他们之存在,使得贵族不再成为下层唯一的仰望。“万乘之主,千乘之君,见夫子未尝不分庭伉礼,夫子犹有倨傲之容。”(《庄子·渔父》)孔子因德才盛名能与君主平起平坐,然孔子的弟子子贡是一商业奇才,因他有财有势,所到之处“国君无不分庭与之抗礼”(《汉书·货殖传》)。
《韩非子》记载了民间的一句著名的谚语——“长袖善舞,多钱善贾。”本钱多自然好做买卖,然可以致富的行业真不止一种,猗顿、郭纵、寡妇清、蜀卓氏、程郑等都是大手工业主与大商户,他们富甲一方,又带动了更多的人加入经营工商的潮流。这帮人行止背后的参数就是我所谓的“东周时间”。社会生活的节奏自然与商品生产与物资流动的速度有关,据司马迁记载,在“通邑大都”,一年中要酿酒千瓮,醋酱千缸,饮料千瓶,屠剥牛、羊、猪皮千张,交易谷物千钟,柴草千车,连船达千丈,木材千根,竹竿万枝,马车百乘,牛车千辆,……
个人一旦从静态之农业与绵长之宗族生命中解放出来,他自身寿命的长短便成为他享受世俗的尺度。正是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时间,由自己,也不由自己!
日期:2012-04-16 01:13:46
9.5顺逆鸿沟
从前只有王公大人才拥有值得盗掘的墓葬,然而战国的平民墓葬已渐渐豪华;从前只有贵族才拥有奴隶,然至战国时只要有钱便可实现。工商业中的奴婢很容易让人想起工业时代矿井、纱厂中的童工,当然,这时还没有污染的空气、河流。值得忧虑的是,个体的逐利之心已经汇集为社会的唯利之风。
昔齐人有欲金者,清旦衣冠而之市,适鬻金者之所,因攫其金而去。吏捕得之,问曰:“人皆在焉,子攫人之金何?”对曰:“取金之时,不见人,徒见金。”
——《列子?说符》
“不见人,徒见金”是在揶揄齐人的财迷心窍,齐国开风气之先,早早建立一浮华世界,人心难免如此。追逐利润乃是生意人之天性,文化差别无损此共性。都说齐人狡猾机灵,可在利益面前,鲁人也一样。在孔子就任司寇的之前,鲁国市场上已有不正之风,卖牛马的贩子黑心欺骗买主,而有一沈犹氏,竟专门出售注水羊肉,此举既威胁食品安全,又虐待动物。再看宋国,守株待兔的经典笑话发生在一农夫身上,表面上看,他只是想不劳而获,其背后却是一种浮躁的、幻想暴富的社会心态。《吕氏春秋?离谓》中还记载一次洧河发大水,郑国一个富人被大水冲走淹死,尸体被人打捞起来。富人的家属得知后便去赎买尸体,但打捞者要价很高。于是,富人家属就来找邓析出主意。邓析对富人家属说:“你安心回家去吧,那些人只能将尸体卖给你,别人是不会买的。”于是富人家属就不再去找得尸者买尸体了。得尸体的人着急了,也来请邓析出主意。邓析又对他们说:“你放心,富人家属除了向你买,再无别处可以买回尸体了。”无论此事的主角是否是邓析,敲诈富户,向尸体要价的行为都已在宣告真淳风土渐已远去。
社会的日益开放与变异足以孳生某些特殊角色,比如臭名昭著的匪首与伸张正义的游侠。此二者一邪一正,在道义上截然对立。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