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历史告诉未来-我看中国经济》
第39节作者:
木棉小树 日期:2010-06-21 22:31:23
6.2.3 互联网-蓝海领域
1993年,美国以其国防部的计算机网络为基础,实施“信息高速公路”的建设计划时,没有多少人意识到这条虚拟公路将会对人类社会的生存形态造成革命性的影响。而当互联网进入中国之后,这种影响可能更具有颠覆性,因为它给头脑敏锐的“互联网人”创造了这样的机会:不需要借助体制内的资源就可以获得成功,并且反过来通过这样的成功挤压了部分体制内资源向体制外溢出。
鉴于互联网的这个重要特点,再考虑到其在中国的发展也就是10年多一点的时间,因此这个行业无论对于投资者、创业者还是从业者,在未来较长时期内都会一直是“蓝海”领域。当然我在此所探讨的是经济应用层面而非技术层面,事实上技术层面对于我等P民来讲并没有实际探讨意义。
在我看来,互联网的经济应用本质是流通路径的根本性改变,这种改变能够为客户创造价值-要么能够为客户节省成本,要么能够为客户提高效率(或者是节省时间)。只要一个网站模式能够创造上述两种价值之一,这个网站获得成功无疑就是大概率事件。如此互联网要创造客户价值有三种选择:
一是运用互联网模式对原有模式进行改造甚至取代,比如当当网和百合网就是对传统的图书销售和婚介业务进行了网络改造,PPG和携程对传统服装销售和出行需求进行了网络改造。这种模式我个人认为是流通模式的改变,也就是通常所谓的B2C。无论你做的是哪一种业务,只要你有B(Business),你就可以运用互联网模式去2C,互联网就是2,只要这个“2”可以为客户创造至少一个方面的价值,并且其投入产出在财务上是可行的。所以这种模式都属于平面机会,只要你有B就可以去发掘。正因为如此,这种模式可以借鉴的机会已经很少了,需要业内人士去发掘平面之下的深度机会。所谓互联网的发展日新月异我认为主要是指这一方面,因为容易,所以机会稍纵即逝。
二是纯粹搭建互联网交易平台,为客户提供流通服务,E-bay、阿里巴巴和淘宝已经把这种模式发挥到了极致,类似的还有比阿里巴巴做得更好也成功得更早的中化网。Facebook、中国同学录和天涯这样的网站也属于平台类。这种模式就是所谓的B2B和C2C。今天这种模式的平面机会怕是也不多了,个人认为唯一的机会存在于细分市场,并且这个细分市场机会还不小呢。如果把E-bay和阿里巴巴比做大型连锁超市的话,那么现在机会就属于专业店的。如果你现在能够捋出哪些市场或者哪些产品是上面那三个网站无法满足而现在的市场又是空白,那么恭喜你有可能会成为马云第二,而且你今后的上镜率也很可能比马云要高,因为你多半长得比马云要帅一些。
三是发现客户需求并且这种需求天然适合通过互联网来满足的。腾讯和盛大是这种模式的中国代表。个人认为目前这种模式的机会最大,因为前两种模式的前提都是有B或者C或者兼而有之,但这种模式是要去创造或者发现B和C,技术含量要高很多,所以留待后来者发掘的机会就大很多。我个人最近也正在探讨这方面的两个机会。
无论要做哪一种模式,窃以为要牢记一点:互联网是工具,而不是手段,所以我们的目光要时刻聚集在如何为客户创造价值上面。正因为如此,我从来都不认同“电子商务”这种说法,因为这种说法分不清主次。假如你认为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的历程从某种角度来讲就是和西方发达国家的经济和产品业态迅速看齐的过程的话,其实发现互联网的机会有一个捷径:你把美国企业排行榜中的互联网企业找出来,然后和中国做一下对比,看看哪些是中国没有的,也许你就发现了机会。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