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清朝很精彩—好看的清朝全景史诗》
第28节作者:
山海雄风 日期:2012-04-10 18:20:55
熊廷弼做这个决定的理由已经不得而知,不过我们可以分析下:
当时的广宁为叛军所占领,如果熊廷弼去救援广宁的话,很可能会擒住叛将,夺回广宁。这些熊廷弼不会不知道,那精通军事的他为什么放弃这个机会呢?他是贪生怕死吗?
答案是否定的,他之所以放弃广宁就是因为他精通军事。我们前面说过,王化贞的坚持己见,将广宁军的调往外围据点,后来又听信孙得功的谗言,尽发广宁城剩下的人马救援西平。经沙岭大战后,这些明军都损失殆尽。熊廷弼夺回广宁后,面对蜂拥而至的后金几万大军,他手下除了自己的五千人马外,几乎没什么人马可用来守城。而在当时军心不稳的前提下,收揽辽西的溃兵防守广宁也不现实。最终熊廷弼和几千明军将战死沙场,史书上将在熊廷弼传里写上“战殁”两个字,明熹宗会让他庙堂受谥,他会被后世所敬仰。
但他没有这样做,他放弃了一个英雄为后世所赞扬的结局,因为他还有自己的牵挂——国事和百姓。
若干年后,《明史》中多了一句话,“假使廷弼效死边城,义不反顾,岂不毅然节烈丈夫哉!”(如果熊廷弼义无反顾的战死在广宁,岂不是烈士吗?)。熊廷弼最终没有能成为烈士,但他无愧于自己的信念,亦无悔于自己的抉择。
熊廷弼走到大凌河一带时,碰上上仓惶南逃的王化贞。于是他们两人之间有了那次著名的对话。
日期:2012-04-10 23:42:56
开场白是王化贞的哭声,接着熊廷弼微笑着说:“你当初说给你六万人马,你可以一举荡平辽东,现在怎么样?” 王化贞羞愧的无法回答,停了一会儿,他提出了守卫宁远及前屯的建议。熊廷弼不屑的说:“哼!现在已经晚了,为今之计,只有保护百姓入关。”
刚直在权术面前取得了最终的胜利,不过这一切,都来得太晚了。
熊廷弼把自己的五千人马交给王化贞指挥,负责殿后,他与韩初命等引领百姓进关。在撤退过程中,熊廷弼下令清野,将明军与地方官府的仓储物资与设施全部烧毁。这个举动是高明的,几天后,后金军南下追击王化贞,南下深入一百多公里,最终因为找不到吃的而退军。
王化贞出逃后,孙得功和他的同伙完全控制了广宁城,两天后,努尔哈赤在孙得功等人的迎接下,率后金军兵不血刃的占领了广宁城。
占领广宁后,后金军又攻占了附近的一些城堡,然后努尔哈赤让大臣贝勒们驻守广宁,自己带着老婆们回到了辽阳。努尔哈赤走后,大臣贝勒们在广宁的主要任务有两个。一把辽西剩下的百姓迁往辽东,二是将辽西的战利品运往辽东。一年后,这两个任务都已完成,后金军一把火把广宁城烧了个精光,然后全部撤回辽阳。
而此时的熊廷弼也将迎来他最终的命运。
日期:2012-04-12 19:45:34
【传首九边】
首先发难的是大臣们,辽阳失守时集体沉默的他们,此时纷纷慷慨激昂的站出来痛陈熊廷弼和王化贞的失职之罪,仿佛此时谁说的越激烈就越爱国。而此时,给熊廷弼写过近似哀求旨意的明熹宗对熊廷弼没达到他的期望也很不满意,在这样的情况下,明熹宗批准逮捕了王化贞,将熊廷弼革职,回家听候处理。不过熊廷弼没有离京,他准备留下来辩驳大臣们对他的无端指责。
我们前面说过,熊廷弼为人刚直,在朝中得罪了不少人,熊廷弼做经略时,这些人虽然恨的牙根痒痒,但也拿熊廷弼没办法。辽西兵败后,他们立刻打着“为国分忧”的旗号,跳出来袒护王化贞,指责熊廷弼,这其中闹的最欢的就是阉党成员兵部尚书张鹤鸣。
此时决定熊廷弼的命运的不是皇帝,也不是民意,而是党争。
天启二年时阉党已成气候,在朝中猖獗一时。而王化贞也表现出了一个政客的本相,他痛快的跳槽了,抛弃了东林党,投向了阉党的怀抱。而阉党对不畏权贵的熊廷弼则很厌恶,他们决定借机大兴冤狱,严惩熊廷弼来打击朝中敌对的势力。
熊廷弼面对迫害,依旧不屈不挠。我们来看下面这个场景:
掌灯时分,昏暗的刑部大堂上,刑部尚书王纪、左都御史邹元标、大理寺卿周应秋正襟危坐。熊廷弼屹立于堂下,昂首挺胸,他的影子映在地上,显得异常的坚定。
堂上有人喝道:“跪下!”熊廷弼了解刑部的规定,但他双膝一挨地,立刻站了起来,倔强的说:“我被皇帝从田间召回,重新当上辽东经略,原定是让我驻守山海关,没有一字提到让我驻守广宁。广宁失守,罪在王化贞,而不是我!”
熊廷弼的呐喊言之凿凿、发自肺腑,但很快淹没在阉党的窃窃私语中。
事实证明,朝廷中还是有敢于说真话的人。蓟辽总督王象乾等人建议留用熊廷弼。御史江秉谦和给事中刘弘化几次上疏为熊廷弼辩护,弹劾张鹤鸣对熊廷弼事事掣肘,而且煽动经抚之争。而这些说真话的人都遭到了听信谗言的明熹宗的斥责和惩罚。
最终,阉党起草的判决书下来了,王化贞和熊廷弼都是死罪。王化贞虽然已经投靠阉党,但他的罪过昭然若揭,阉党也爱莫能助。
熊廷弼和王化贞虽然被判为死罪,但并没有立即执行。如果这样下去,熊廷弼只需要在监狱里熬几年,政局一有变化,他便很有可能获得平反和重用。
可此时几名东林党人的举动,将熊廷弼送上了绝路。不过我们也没有必要责怪他们,他们属于典型的好心办错事。
日期:2012-04-12 22:10:46
我们前面说过,熊廷弼并非东林党人,辽西兵败后,对于保熊还是斥熊,东林党内部一直争论不休。而王化贞投靠阉党,阉党决定置熊廷弼于死地时,争论却停止了。他们决定保熊,一方面为了对抗阉党,另一方面也觉得熊廷弼是不可多得的人才。于是几名东林党人分别为熊廷弼上疏伸冤。
他们的名字是:杨涟、左光斗、袁化中、魏大中、周朝瑞、顾大章。后世称他们为“东林六君子”,不过不是因为他们给熊廷弼伸冤。
他们的伸冤上疏像一枚投向大海的深水丨炸丨弹,投出后暂时没有任何效果,但很快将掀起惊涛骇浪。
天启四年(1624年)六月,东林党和阉党的斗争进入白热化。以杨涟为首的东林党人上疏弹劾阉党首领魏忠贤。但由于明熹宗偏袒魏忠贤,杨涟等东林党人人皆被罢官为民。
第二年,魏忠贤还觉得事情做的不够绝,他想把杨涟等人斩草除根。整人手册第一页的内容就是编织罪状,魏忠贤想到了当年杨涟等人曾为熊廷弼伸冤,于是捏造了杨涟等人收受熊廷弼巨额贿赂的罪状,最终将杨涟等六人下狱折磨至死。(关于东林党和阉党的斗争我们后面会详述)
杨涟等人死后,魏忠贤担心诬陷他们收受熊廷弼贿赂的事情败露,于是想杀熊廷弼灭口。但要杀熊廷弼,还得皇帝点头,于是阉党精心导演了下面三场戏: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