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海内鸿宝血雨腥风那段真实的传世历史》
第31节

作者: 古董商谈古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2-04-12 12:32:31

  --------------------------------
  纪实文学国宝迷踪系列之《蒙面双鼎》
  ================================
  柯莘农特地在半园中建了一座五间宽的两层小楼来藏金石文物以及椎拓拓本、习字作画。在这些藏品中,有秦始皇诏铜权一枚,为莘农先生喜爱,于是取铜诏权之名,他将此楼命名为“小权山房”,这还不算,柯莘农还将自己的号改称“小权山房主人”。一时之间,充满汉唐古风的柯氏“半园”在西安便小有名气了,紧随着,民国时期的西安名流时常小聚于此,品茶说文,道古论今,闲话文玩,互研金石……这些名士中有大名鼎鼎的于右任、冯玉祥、张学良、杨虎城等。

  除此之外,柯氏半园当年还曾储殷商甲骨、两周彝器、秦汉瓦当、宋明旧拓、明清瓷器、名人书画几近数千余件。后来传世的著名西周太师虘簋一套、秦诏权、汉“益延寿”砖、王莽四神瓦当等都曾是柯莘农的藏品,所藏流传有序,具有极珍贵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皆为金石收藏中的翘楚。2011年5 月中国嘉德春季拍卖会柯莘农旧藏美国回流的一只西周太师虘簋拍出4197.5万元。
  (柯劭忞(1848-1933)字风荪,号蓼园,山东胶州人,我国近代著名的史学大家,清末民国官吏、学者。光绪十二年进士,历任翰林院编修、侍读、宣统帝侍讲、京师大学堂总监督、清史馆代馆长、总纂。治学广博,尤精元史,他独力编著《新元史》,负责总成《清史稿》,柯劭忞参与编修《清史稿》历时十四年之久。柯劭忞的其它著述还有《尔雅注》、《文献通考校注》、《文选补注》、《说经札记》、《蓼园文集》和《蓼园诗钞》等。生有二子,柯昌泗和柯昌汾,均为大学者。)

  柯莘农和柯劭忞是什么关系呢?
  这得从他俩的祖上说起。胶州柯氏家族是元代著名的学者和画家柯九思的后裔。柯氏的这一支于明代末年由浙江台州仙居迁到山东胶州城定居,到了道光年间,柯氏这一支已经在胶州繁衍了近十代,且每一代都有才俊为胶州柯氏家族争光添彩。柯劭忞的祖父柯培元,是清代知名的抗英将领,曾屡立战功;父亲柯蘅是清代的名儒,母亲为才华横溢的胶州才女李长霞,兄长为清光绪年间进士,两个妹妹柯劭蕙和柯劭慧也皆为胶州有名的才女。

  柯莘农和柯劭忞共一个N世祖父(具体是多少世不太好考究,姑且称为N世吧)。早年,柯莘农的祖上任官安徽怀宁,后钦慕怀宁山水人文,于是便购买田地,居住在此地,没有再回山东胶州。到了清道光、咸丰年间,江南太平军起义,世道混乱,不得已之下,柯莘农的祖父举家北迁至西安,并在曹家巷买了宅子,成了西安人。
  无论从年龄和辈分来说,柯莘农都管柯劭忞叫堂叔。如果以现代人的观念“一代亲,二代表,三代挂树杪”来看,柯莘农与柯劭忞早在三代以外的亲戚,这种亲戚已经没有什么大的关系,理论上还存在着血缘关系,一脉相承,实际上都不算是近亲了。但是,古人崇向礼仪,讲究追宗,尤其是柯氏这样的一个文化世家,所以两家居隔着千山万水,也一直没有断去联系,来往还密切。
  柯莘农的祖父辈们均是书香门第,对金石一门深有研究。1889年,当扶风县任村出土了大克鼎时,柯莘农才六岁,他显然不能与这个鼎发生任何关联。既然柯莘农与大克鼎产生不了关系,为何书者还大篇幅来介绍柯莘农呢?
  书者在介绍柯莘农时,也是间接地介绍了柯的家世,有利于读者去理解和接受柯的家传文化底蕴。因为与大克鼎有关联的是其父柯老爷子。
  秦皇诏令铜权
日期:2012-04-12 21:05:36

  --------------------------------
  纪实文学国宝迷踪系列之《蒙面双鼎》
  ================================
  书者在介绍柯莘农时,也是间接地介绍了柯的家世,有利于读者去理解和接受柯的家传文化底蕴。因为与大克鼎有关联的是其父柯老爷子。
  当柯氏一门举家由安徽怀宁迁至西安后以什么为生计呢?我没有查到相关资料,在此感到有些许遗憾。虽然没有查到相关资料,但有一点是可以确认的,那就是他们的家境并不富足,只能说是比一般人的家庭稍好一些,谈不上家业殷实。祖上无财富可传,但把文化传下来了,尤其是金石文化,以及相对应的椎拓手艺。
  张胡子在西安鼓楼北大街一带有家古玩铺子,柯老爷子经常去逛,遇到新的金石,特别是带铭文的一定要椎拓回来研究。张胡子不是其父“凤眼张”,对古文字的研究相对有限,他也乐意让柯老爷子椎拓,拓片是宣传宝器最有力的手段。有很多碑刻、印章、彝器藏家,都是先中意拓片,识得真伪,后才下手购之。但古代没有拍照技术时,拓片的流传就变得尤为可贵,这也是拓片也能在市场上当作商品流通的主要原因。

  得到大克鼎的张胡子,显然明白自己运气来了,此等重器一生当中也难遇一回,算是祖宗坟头上冒了回青烟。做为一名地道的古玩商来廛,收下货,出了资本,不宜久藏。于是,张胡子便着手忙于大克鼎的出货。那年头,最好的买家当属京师,要想卖上好价钱必须让京师的买主得到信息,而拓片是传播这些信息的最有力手段。于是,张胡子等不到柯老子逛上门来,这回,他就主动上门去请了。

  张胡子备了几样点心就去了北门里曹家巷,当他敲开柯宅的大门后受到了柯老爷子的热情款待。让座、上茶水,始终笑容可掬。对这位熟悉而又突然初访者,柯老爷子倒是有些受宠若惊的心思。同是玩古者,一个是生意人,一个是文化研究者,虽说目的不同,但并不妨碍彼此之间的交往。
  “柯掌柜怎么找到我这寒舍的?”柯老爷子客客气气地说。
  “柯先生过谦了,就西安这一片玩古的,哪个不晓得先生的大名啊,呵呵。”张胡子自然得回应着,礼貌周全,言语谦恭。
  “我哪有什么名气,想前些年,您父亲老掌柜和苏家兄弟那才是顶呱呱的,甭说在西安,就是在京师也是叫得响的主。”
  “先生太谦虚了,就您对古文字的这份研究,放眼西安城也没几个,家父只是个商人,哪能和您这样的大学者相提并论。”

  “话可不能这么说,实践出真知,知识都源自于实践嘛。”
  两人就这么寒暄着,说着说着,柯老爷子就问张胡子上门来有何贵干。张胡子说,自己得了一大青铜器,内壁密密麻麻布满了铭文,特此来告之。这条消息对柯老爷子而言无疑是春雷阵阵,桃红李白,眼前大好春光令人眩目不已。柯老爷子就连声谢谢,便说明日就去椎拓。张胡子等的就是这句话,要的就是这效果。
  该办的事办完了,张胡子起身告辞,回铺子里打理生意。
  寇遐题额-半园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