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土康往事--戏说世界工厂发展史》
第25节作者:
李升扬 “我叫李四!”
“以后多多关照!”两人从窗户里伸出双手,紧紧一握,“牵手楼”就这么来的。
这一点不夸张,见识过南方农民房的北方人都唏嘘不已,深深的为南方农民的聪明才智所折服。为什么要这么建呢,省地方,用个房地产的专业术语,叫容积率最大化。所以,有农民房的城中村想不热闹都不行,巴掌大的地方住了那么多人。
一般来说,农民房建多高合适呢,这就看村民的财力了,只要有钱,整越高越好。刚开始,村民的胆子有点小,怕建多了租不出去,没想到,供不应求啊。拆了重建,没钱不要紧,银行贷款。银行一听你是建农民房,赶紧拿钱去建。到了后来,农民房没有低于7层的,一梯四户,什么梯?楼梯,想坐电梯,没有。如果你一个人住一套农民房,房租要占去普工二分之一的工资,还不打折。楼层高一点是不是便宜一点,比如7楼那么高,夏天晒冬天冷风瑟瑟,农民地主能不能发发善心?不行,爱住不住。不出半天,这个你看不上的房子,可能已经被人租走,就有这么紧俏。
宿舍是免费的,大部分人喜欢租农民房;租房还能负担,但是大部分人非要借钱买房;老婆是免费的,大部分男同志喜欢出去花钱XXOO……这就是中国人的消费习惯,所以,奖励村的农民想不发财都难,保守估计,每户村民至少有一栋农民房。按一梯四户,一栋7楼,每户租金最低500元,则每户农民每月至少收入=500X7X4=14000元,别忘了,这是在九十年代。农民有这么高收入,谁还做知识分子?
这个现象好比现在,很多城市人想把户口迁回农村,为什么?农村很多地方搞工业园要拆迁,拆迁来米啊。
真有聪明人,想到奖励村做农民。李大毛就认识这么一个人,此人名叫李开富,和李大毛是本家,还恰好是湖南人。李开富初中文化,但脑子好使。他出身贫农,深知贫穷的滋味,所以他很早就出外务工,期望能凭双手创造财富。但是混迹沿海多年,他发现,做的好不如生的好,有人是富二代,有人是官二代,这些都不说了,竟然有人是农民,他也是农民,别人做农民穿个拖鞋开奔驰,他做农民兢兢业业却遭人歧视。不行,他要换个农民当当。
刚好,奖励村有家农户有个女儿,要招郎,不是引狼入室那个狼,就是招驸马。这个女儿长的吧……不说了,很有岭南特色。自从得到这个消息,李开富就积极准备,处心积虑,他长的很帅,人又醒目,很快和这个村里的“小芳”搭上桥了,几个回合下来,成功掳获芳心,做了奖励村的上门女婿。
李开富上门后,并没有坐吃山空,他说服岳父,不,应该说是“家爷”,从银行贷款,靠着富土康建了一栋农民房。他这栋农民房,是奖励村地盘最大,设计最前卫的楼房。一层是门面,二层是整层商铺,后来被知名咖啡连锁租下,三层是写字楼,往上是住房,总共建了9层。这么做是需要大胆的前瞻意识的,毕竟,以富土康为代表的世界工厂才刚刚驶上发展的快车道,建这么豪华这么前卫的农民房,有市场吗?事实证明,一切皆有可能。房子建起来没多久,大约是公元2000年左右,李开复的这栋农民房被抢租一空。
我们都知道,纯住宅小区的人气没有商业楼盘高,住宅是固定人气,商铺是流动人气,有商铺的住宅楼就显得特别旺。从这个意义上说,李开富,可以说是农村商业地产的先行者,新农村建设应该向他取经。
自从李开富的农民房楼盘建成热销,奖励村将其视为标杆,在他之后建成的农民房,皆以开富地产为样板房,所以奖励村的农民房到后来都是整齐划一,就如现在的新农村。
地产业是城市建设的基础,开发商虽然受到人民大众的唾弃,但不可否认,开发商的努力让城市建设日新月异。地产的繁荣带动了商业的繁荣,一个城市商业的繁荣带动了整个城市的活力,人一有活力就会蠢蠢欲动,干各种赚钱的买卖,工厂周边有哪些赚钱的买卖?
日期:2011-11-15 18:59:49
第十九章 富土康边好赚钱
要想做好市场营销,首先我们要分析市场。
市场的初级阶段以消费人群为主体,富土康都有哪些人?主要是年轻人,背井离乡的年轻人,那么年轻人就是我们要靠富土康发财的主要研究对象,他们的衣食住行都值得研究。
民以食为天,这是发财所想到的第一事业。
自从农民房有了门面,餐馆就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了。一般工厂都有食堂,但是吃过食堂的人都知道,吃第一次很有新鲜感,吃久了就会想死。就好象我们对待美女,刚开始下定决心排除万难发誓把泡妞事业进行到底,一旦我们追到了这个美女,甚至不幸这个美女成了你的老婆,你碰都懒得碰她,这就叫审美疲劳,按女人的说法,这叫得不到的才是最好的。
食堂的饭菜,是大锅饭,首先富土康自己办食堂,这样的饭菜从原材料采购到烹饪还是有相当保证的,因为工厂不以饭菜赚钱为目的,这个时候饭菜还算可口。后来富土康认为把精力浪费在办食堂有点不专业,怎么办?外包,于是配餐公司出现了,这是餐饮业的第一桶金。
为工厂配餐的公司不需要很大成本,租个民房,按时把大锅饭做好,买辆小货车把热腾腾的饭菜送到工厂食堂,找几个员工穿上白色的厨房装往大盘大盘的饭菜前一站,售票开饭!
配餐公司要赚钱,必须节约成本,而原材料价格不断上涨,于是饭菜质量不断下降。刚开始,辣椒炒肉里面有大片大片的瘦肉,慢慢的你发现瘦肉成了肥肉,后来成了肉炒辣椒,最后你拿个放大镜仔细找,哇,这里有一丝肉诶。
如果这个肉没有质量问题,至少吃着放心,虽然营养会不均衡,吃到眼冒绿光看到胳膊就像热狗,问题是有不良的配餐公司会使用问题肉类。今天买了2吨肉(不要笑,我要供应好几个工厂几万人),本来我打算今天全部用完,但肉贩子说明天肉要涨价,不行,我的餐票价格没涨,今天只用1吨,留1吨明天用。刚好是盛夏季节,为了节约成本我没买冰柜,于是肉生了蛆(我只是打个比方)。生了蛆也没办法,必须用掉,况且蛆是个好东西,高蛋白,工人们不吃亏。蛆要是煮熟了倒也没什么大碍,问题是液化气也涨价了,半生不熟凑合吃吧,日本的刺身可是全生的。
这就出问题了,有人在食堂在鱼肉里面惊奇的发现了活物—可爱的蛆在蠕动。呜哇……什么都吐出来了,好事者拍下了图片,在公司网络里传播。工厂老板色厉内荏,下令严查不得姑息,于是事情压了下去,但是每隔一段时间,我们可爱的小蛆同志又出来秀一下。老板又出来做做样子,到后来工人们见怪不怪了,麻木到生吞蛆也不恶心。相对于蛆事件,你在青菜里面发现几条菜虫实在是微不足道。
为什么配餐公司出了事还能保全,这里面有黑幕,我说过哪里都有黑幕。配餐公司不是以质量取得食堂的承包权,一般都是和富土康高管有勾结,我给你好处费,出了问题你要进行疏通,工人你抱怨你别吃食堂啊,这可是免费的午餐,你还想吃到鱼翅怎么的。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